高新兴:300098高新兴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等20220418
高新兴资讯
2022-04-18 00:00:0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2-001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投资者关系活动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类别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 其他 电话会议

参与单位名称及

通过国信证券线上交流平台参与的投资者

人员姓名

时间 2022 年 4 月 15 日(星期五)15:30-16:30

地点 国信证券线上交流平台

高新兴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黄璨

上市公司接待人

高新兴副总裁、财务总监王涛

员姓名

高新兴证券事务代表万诗颖

公司于 2022 年 4 月 15 日(星期五)15:30-16:30 通过国信
证券线上交流平台召开了“高新兴经营情况交流会”,围绕高
新兴 2021 年度经营情况和以下主要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
交流: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一、介绍公司 2021 年度财务情况

主要内容介绍 2021 年,高新兴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 267,294.13 万元,
同比增长 14.9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4,329.27 万元,同比
增长 103.93%,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在全球芯片短缺,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剧各类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毛利率提
升 2.63 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8,142.60 万
元,同比增长 190.03%,间隔 3 年首次实现大幅转正。主营业

务收入中,主要产品分为“物联网连接及终端和应用”、“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三大类业务板块。(1)“物联网连接及终端和应用”:实现收入
150,171.99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56.18%,收入同比增长
25.48%。其中:车联网产品实现收入 33,030.54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12.36%,收入同比增长 115.77%;(2)“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实现收入 39,155.66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14.65%,收入同比增长 40.07%;(3)“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77,966.48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29.17%,收入同比降低 8.25%。产品型转型战略进一步得到夯实,“物联网连接及终端和应用”、“警务终端及警务信息化应用”两大产品型收入占比超全年营业收入的 70%。分地区来看,(1)国内销售:实现收入 242,076.22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90.57%,收入同比增长 7.89%;(2)国外销售:实现 25,217.92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9.43%,收入同比增长 206.29%。受国内外疫情得到控制,国内外业务双向恢复。

在费用管控方面,2021 年度,公司销售、管理和研发三项费用合计 86,479.80 万元,同比下降 8.53%,费用管控效果显著。从研发侧投入来看,2021 年全年累计研发投入 35,628.50万元,占主营收入 13.33%,连续四年研发投入超营业收入的10%。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研发策略综合考虑当前收益和中长期规划,加强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努力提升研发费效比。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自我能力的提升,车联网及智能交通、公共安全两大主赛道业务也得到突破,重点业务单元业绩稳步回升。综合来看,在面对逆全球化、供应链动荡、经济下行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公司保持了稳健经营,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增长,同时在经营质量提升、缩短管理链条、组织优化、供应链保障、研发创新、费用管控等方面取得进步。


二、回复投资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1、近期国内疫情处于多点频发的状态,对公司经营影响如何?

回复:目前疫情对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对物流的影响,上海等地爆发的疫情一定程度影响了芯片等物料的供应,部分供应商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正常发货;二是对项目交付的影响,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的签单情况要优于上年同期,但部分项目在物流、验收等环节受到疫情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收入确认的进度。

但从全年来看,相信国家对于疫情的控制能力,疫情对公司全年的经营影响是可控的。

2、公司如何判断动环监控行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后续在这块业务如何布局?

回复:公司 2010 年凭借动环监控业务上市,在动环监控行业深耕 20 余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市占率都处于行业的第一梯队。不过,动环监控总体市场空间有限,自 2017 年以来国内基站建设趋于平稳,增速放缓。未来公司将围绕“老产品新客户、老客户新产品”两个方向拓展业务。“老产品新客户”即通过对老产品一定程度的改良,拓展 IDC 数据中心、配电机房等新客户群体;“老客户新产品”则是围绕公司核心客户,不断优化方案、创新产品,拓宽现有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3、电子车牌相关政策迟迟没有新突破,公司如何看待这一情况,后续是否会继续在电子车牌行业坚守和投入?

回复:从产品本质上看,机动车电子标识的建设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顺应了目前国家智能网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公安部也牵头组织研究自主可控的汽车电子标识身份认证技

术体系,该体系对于城市交通管理、涉车管控及自主可控的车辆数字身份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尽管四轮车电子车牌相关政策迟迟没有落地,但 2021 年 3 月,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该法案尚未正式获得落地),该修订建议稿中规定机动车登记时应“按规定安装电子标识”。

机动车电子标识是公安部统一制定国家标准、统一推广、统一管理的用于车辆身份认证的信息识别技术,通过对车辆交通信息的分类采集、精确化采集、海量采集,动态采集,可以帮助公安交管部门实现对车辆的精细管理,带动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升级;同时,通过我们交付了重庆、西北某省会城市等全城覆盖的电子标识项目,以及长沙、武汉、无锡、深圳等试点项目得到的反馈结果,公司机动车电子标识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另一方面,当前电动自行车管理需求日益强烈,基于自主可控的电子标识身份认证体系,多部委出台政策推进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道路使用等规范管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政策出台,以深圳、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数字号牌管理试点成功,带动全国范围应用的快速推进。综上,公司认为未来电子标识的推广和普及仍是大概率事件,基于这一判断我们仍然会坚守这一行业,开拓试点,创新应用,深化服务。

不过,由于汽车(四轮车)电子标识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我们在四轮车领域将保持一定的适度投入,静待产业未来发展机遇。相对汽车电子标识的发展,电动自行车(两轮车)电子号牌市场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在软件、号牌、路侧设备方面有全方位的综合优势,因此公司短期将加大在电动自行车电子号牌的投入。未来公司将聚焦自己擅长的核心领域,同时引入更多的行业参与者,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与

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合作模式,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让客户真正受益。

4: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报预亏,是否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有关?

回复:公司所处行业由于结算周期、行业惯例等方面原因,业绩变化的季度性较明显,一季度业绩通常不如三、四季度。今年公司在一季度销售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因为项目进度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总体仍不及预期。大宗商品的涨价对公司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

5、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用减少,但销售费用增加,未来是否更重视销售而非研发?

回复:首先 2021 年公司在费用管控上加大了力度,因此销售、管理、研发费用整体较同期有下降。公司高层对研发一直非常重视,尽管非常艰难但是为了公司的长远着想,公司未来仍将维持 10%以上的研发投入比重,并坚定聚焦在车联网等高景气行业,以保证中长期的发展动能。随着公司向产品型业务转型,借鉴同行业公司,未来会在车联网等产品领域提高销售投入力度。

另外“降本提效”将是 2022 年的核心工作,“降本”即降低采购、制造、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提效”即减少期间费用,增加利润。疫情给今年的降本提效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物流成本大幅提高),公司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这对公司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将联合供应商和客户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完成今年的降本提效目标。

6、公司芯片主要供应商是那些厂商,目前国产化情况如何?公司在芯片方面主要缺口在那一块,未来如何应对“缺芯”


问题?

回复:在高端芯片方面,主要由高通等国外供应商供应,
而在中低端芯片方面,国产化程度则不断提高,包括 ASR(翱
捷科技)、紫光展锐与公司都有紧密的业务联系。

近几年,“缺芯”情况逐渐常态化,公司在车联网芯片采
购方面不存在较大的问题。2021 年,公司物联网模块尤其是
车联网业务的增幅突出,自身沉淀多年的供应链优势也逐步凸
显,基本没有出现大的供应方面的问题。目前主要问题在于物
流受阻,比如由于上海等地疫情导致部分供应商无法正常发
货。公司也积极采取多种手段保障供应链及交付,降低供应链
动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附件清单(如有) 无

日期 2022 年 4 月 18 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