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2023年6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华工科技资讯
2023-06-15 00:00:00
  • 1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证券代码: 000988 证券简称:华工科技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 2023-05 日期: 6 月 14 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现场参观  其他 走进上市公司活动
参与单位名称及
人员姓名
深圳证券交易所、湖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长江证券、中小投
资者
时间 2023 年 6 月 14 日 15:30-17:20
地点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湖北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
开发区未来二路 66 号)
上市公司接待人
员姓名
1、 华工科技 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含树;
2、 华工科技 证券事务代表:姚永川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
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
附件清单(如有) 调研活动安排

附件:
投资者交流会议纪要
一、 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含树先生介绍公司历史沿革及产业发展
情况。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 年成立于“中国光谷”腹地, 2000 年在深
圳交易所上市,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2015
年评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
业,投资发展传感器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
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
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业务格局,聚焦新基建、新能源、
新材料,汽车新四化、工业数智化等赛道,开展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参与构建全
联接、全感知、 全智能世界。
自 2019 年起,在“国企混改”、“校企改制”等政策指引下,经过两年的探
索,华工科技于 2021 年 3 月通过基金模式引入了新的控股股东,完成了改制,
树立起了校企分离改革的标杆样本。可以说,校企改制的完成是华工科技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东风”,此次改制解决了制约华工科技 22 年来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让公司焕发了新的活力,华工科技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目前来看,
至少对未来产生了两点深远影响:一是搭建起经营管理层、核心骨干与股东利益
一致的股权架构及中长期激励、约束相统一的机制,团队及核心骨干员工参与到
基金成为了公司的股东,以及补充协议中所设定的业绩目标及倒金字塔增量绩效
激励条件,初步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励了大家创新、创业的激情。二
是通过设立基金模式,大大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决策效率,缩短了经营层面重大
事项的决策流程,提高了上市公司市场应变能力,也提升了团队的经营自主权。
改制完成后,公司进入了系统成长,持续高速精进的新发展时期。
今年是华工科技改制完成的第三个年头,在这两年中华工科技克服疫情反复、
行业内卷加剧、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不利影响,核心经营指标持续提升,彰
显了较强的经营韧性。
改制给公司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经营质量的持续优化、决策效率的提升、核
心骨干员工潜能的激发,更重要的是改制后公司重新定义了联接、感知、智能制
造三大核心业务,促进了各核心业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开了战略发展空间:
联接业务:两年前产品结构以中低端无线光模块为主,现在形成了硅光芯片
到无线、传输、接入、数据中心光模块到数字小站的高端产品矩阵,数据中心光
模块涵盖 100G 到 800G 全系列,客户结构从通信设备商向互联网等数据中心客户
拓展,未来利用自身通信技术和产品积累,还将延伸到汽车产业链。
感知业务:客户从以前家电行业拓展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核心产品温度
传感器、 PTC 加热系统基础上,还开发了压力传感器、温压一体传感器、空气质
量传感器、光雨量多合一传感器等新产品;同时,温度传感器应用领域扩展到充
电桩、动力电池、储能、太阳能、智能电网行业。
智能制造业务:围绕“装备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数智化” 深化转型,
已面向桥梁钢构、工程机械、重工等行业实施了 40 多个智能工厂项目,高功率
激光装备从钣金加工重点向汽车及其产业链渗透;精密微纳激光装备产品布局从
以消费电子为主向新能源及半导体行业拓展。
通过打开战略成长空间,公司储备了一批国产替代、行业领先、专精特新产
品,使产品更丰富、更高端,客户覆盖范围更广阔。华工通过校企改革 2 年的时
间,公司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说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未来,华工基于现有的技术积累、人才的沉淀、业务布局的基础,重点要围
绕 2 个方向布局来提升竞争力:
1)数字赋能:在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领域,公司将持续通过产品迭代升级、
赋能基站、数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品不断向高端迭代、赋能基础设施
建设。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在现有工程机械、桥梁钢构、重工等行业基础上,向
汽车零部件特定场景开发智能成套生产线,进一步提升智能工厂的规划能力,夯
实智能云平台、数字孪生系统、机器视觉算法等软实力,助力更多制造应用场景
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建设由华工正源作为主导进行,产业数字化,通过激光装
备到智能产业线的转型,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化升级;同时,公司的精密激光也
在围绕半导体、泛半导体行业规划几款国产替代产品。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虽然燃油车和特斯拉降价,对国产的新能源车带来
一些压力,但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成长空间十分广阔。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
公司生产的零部件如 PTC 热管理系统、系列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PM2.5 传
感器、阳光雨量传感器等,正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国产替代,且国产替代空间也
比较大,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实现国产替代。从汽车整车生产到零配件生产方
面,公司做了大量的产品。如:( 1)新能源汽车白车身焊接,公司在国内排第一,
公司累计拿到国内市场 70%份额。( 2)三维五轴产品产量在全球排第一,竞争力
比较明显,该产品毛利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好,今年势头不减。( 3)安全气囊系
统,国际上只有华工科技和德国一家公司生产。( 4)新能源电池托盘激光焊接系
统,公司在行业内领先;包括公司在研发的汽车产业链清洗类的激光装备,轮胎
模具清洗也在行业领先;包括车规级装备也在研发。所以,围绕新能源装备、零
配件的生产设备,增长空间是令人期待的。公司下一步围绕新能源汽车到智能网
联汽车的布局,利用华工正源在光通信方面的技术积累,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相
关产品,且公司还与跟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激光大灯、超级
网关、激光雷达等。
总之,从产品端来讲,感知、链接、激光+智能制造三个主营业务方面,公
司不断转型升级,国产替代行业领先;从客户端来讲,公司聚焦数字经济和数字
产业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大资源技术投入,进一步夯实行
业领先地位。
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支撑是产品和技术创新:公司加强了华工科技研究院的
建设,力图通过 3 年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公司的创新策源地和高精尖创新人才集
聚地。中央研究院去年年底规划的如 PWM 控制器、高压力传感器、工业数字孪生
平台、第三代半导体制程装备、激光大灯、激光雷达在内等 16 个项目已经规划
立项,项目规划投资约 5-6 个亿。并且,中央研究院目前有 90-100 个研发人员,
其中, 70-80%都是硕士以上学历。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所以中央研究
院一方面会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公司在人才方面有“猎鹰计划”
和“青苗计划”,每年招 200 人硕博士毕业生。全球范围内,聚集、招聘、吸引
优秀高层次人才加入到我们队伍中。计划在 3 年内,在知名高校招聘 100 名双一
流大学的博士。
2023 年虽然经济在逐步回暖,但仍然是“乍暖还寒”,华工科技和万千企业
一起从凛冬走过,更明白协同的意义,更明白奋斗的意义,也更深信真正的成功
必然属于勇于突破的长期主义者。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让各位能够感受到华工科
技的突破、华工科技的进步以及华工科技已经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也将
继续坚持“积极发展、有效管控、全面提升经营质量”的总方针,以更多的突破、
进步,更好的业绩来回馈各位的支持和信任!
二、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含树先生主持提问交流环节。
提问:公司 3 块业务,目前对于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考核和业务协同的规
划?校企改革从哪些方面,提升了公司的经营效率?
答:好的制度安排解决了公司决策效率问题,核心骨干通过基金的投资参与
了公司校企改制,解决了制约公司发展的核心骨干的利益问题、提升了员工的积
极性。大家有一个共识,即大家是命运共同体、事业合伙人。
从公司协同来讲,公司每个月召开一次党委会,讨论公司的发展、业务协同
问题。公司的三个业务板块,客户互相有渗透覆盖,且客户大多为行业头部企业。
所以,从客户资源协同来看,公司通过企业运营部,通过各个行业的行长来协调,
内部有机制保障。今年开始,华工科技有新的布局,资源向上链接、把每个公司
的客户资源和华工科技进行链接,通过华工科技层面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把大
客户资源合作上升到集团层面。从业务协同来讲,公司有机制保障,也有相关举
措。
从公司管理来讲,华工科技有严格的考核机制,一,鼓励增长,对核心骨干
员工有良好的激励政策保障。二,公司有很多刚性指标如开关指标,既有发展考
核指标,并且有一些资产质量的考核指标,激励约束兼具。
从文化引领来看,华工科技是国企,文化引领也很重要,一直以来,公司把
“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作为公司使命。去年 6 月 28 日习近平总
书记考察公司后,公司对战略进行了再梳理,在现有产品开发基础上,规划了下
一代的国家战略需求、行业重大需求相关的产品,跟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华工科
技是一家有情怀的公司,要给员工创造平台、给股东创造回报,同时还要不断地
践行社会责任。
提问:中央研究院制度和以前的制度有什么区别?
答:改制后公司设立了中央研究院,制定了“逐步实现集聚整合创新要素、
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支撑行业持续发展、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发展目标。去年
6 月份习总书记到公司视察,强调了把科技的命脉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公司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研发战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把中央
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并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联合创新(半导体、车等领域等),
从海内外招募顶尖科研人才加盟,中央研究院立项的项目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
行业领先,二是国产替代。通过中央研究院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各核心业
务发展方向及前沿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核心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创新能力建设等
方面都进行了有效布局和安排,对公司未来核心竞争力打造及可持续发展形成强
力支撑,把中央研究院打造成为华工科技的创新策源地。各子公司的有关国产替
代产品在中央研究院立项,包括硅光芯片、 1.6T 光模块、传感器新业务、激光
业务向泛半导体转型等。
提问:公司在北美通信业务开拓情况?
答:公司在北美的市场已经布局了 4 年,成立了针对光模块的全业务子公司,
公司已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虽然一季度国内外市场处于淡季,但我们
已经打开了非常好的窗口, 已经有了小批量的订单。 今年北美客户的需求随着
AI 技 术 发 展 快 速 提 升 , 我 们 经 过 3-4 年 的 准 备 , 数 据 中 心 光 模 块
100G/200G/400G/800G 全系列产品都已具备批量发货能力, 在今年的 OFC 展会上
公司全球首发了 400G 相干长距离传输光模块,也陆续接到送样订单。鉴于我们
产品准备以及近年来客户渠道积累,我们已经在北美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任
度。 今年, 随着客户的窗口陆续打开,下半年应有较好的预期。
提问:公司的传感器、 PTC 业务市占率非常高,优势在哪里?
答:华工科技在氧化物、陶瓷、半导体陶瓷的范畴领域有 30 年的技术沉淀,
突破了配方和工艺的难度,是最早从事 PTC 研究的企业,也是最早进行 PTC 市场
化的。华工科技自主掌握 PTC 加热芯片的制造和封装工艺的核心技术,相关领域
竞争对手主要来源于德国和日韩。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快充需求,公司开发出适
用于高电压的 PTC 芯片,保证我们的 PTC 产品高压环境下也可以应用。另外还开
发了车用压力传感器,可应用在汽车的空调管路、发动机、变速箱、刹车等方面。
还有充电枪感温的 NTC,国家电网的测温类 NTC 产品等。预计未来几年在行业里
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特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扩展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提问:激光业务今年发展展望及公司优势?
答: 1)低功率:下降主要是因为 3C 行业下降,低功率产品目前在转型、创
新,原先围绕 3C,包括打标、切割、焊接;现在把 3C 作为一个事业部,未来围
绕半导体、 PCB、 FPC、汽车电子专门成立事业部,今年这块预计是增长的; 2)
高功率行业: 公司已经做了很多行业领先、专精特新的产品,如三维五轴、激光
清洗设备等, 并在此基础上, 公司围绕客户痛点,提供智能制造产品、提供智能
化解决方案、提供智慧工厂,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保障。
公司在改制之初就开始前瞻性的布局智能制造,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拓展,已
逐步形成了领先优势,公司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的“大型柔性智能备料车间”,
“大型柔性钢板备料智能‘黑灯’产线”,“基于 5G 的钢结构桥梁全流程智能制
造工厂”等整体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分别上榜“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
获得“ 2022 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工信部“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
领航应用案例”及“首届全国交通企业智慧建设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等一系列国
家级奖项。如果单看卖装备还是受了行业下行很大的影响,但是公司的智能制造
整体解决方案已经进入包括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桥梁、建筑等六大行业的
标杆客户,为客户打造了一系列样板工厂和灯塔工厂,已成为行业风向标,并在
行业内复制样板及深度开拓,带动了公司的装备销售业务。公司的智能制造订单
多数规模突破亿元,一个项目就包含几十台相应激光设备,发展潜力较大,是公
司核心竞争力的很好体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