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不锈:000825太钢不锈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0511
太钢不锈资讯
2024-05-11 00:00:00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证券代码:000825 证券简称:太钢不锈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40510001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参与单位名称及 2023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直播的方式进行,面向
人员姓名 全体投资者。

时 间 2024 年 5 月 10 日

地 点 山西太原尖草坪区 2 号太钢不锈公司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待人 李华,尚佳君,张志君,王东升

员姓名

一、副董事长致辞

2023 年,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严峻的市场竞争,公司坚
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太钢集团决策部署,有力应
对行业周期性下行调整,积极推进“四化”“四有”部署要求,
全方位开展对标一流找差,深化产品经营、算账经营和精益管
投资者关系活动 理,在不锈钢行业供给高、库存高、原料价格高、需求弱、产主要内容介绍 品价格低“三高两低”的情况下,经营业绩位居不锈钢行业前
列,实现了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2023 年公司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全年产钢 1390.84 万吨,
其中不锈钢 558.90 万吨;全年钢材销量 1316.31 万吨,其中不
锈钢 524.80 万吨;出口钢材 72.42 万吨,其中不锈材 29.34
万吨。全年实现收入 1056.18 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净额 26.66 亿元;利润总额-12.03 亿元,比上年 2.09 亿元减
少 14.12 亿元。

2023 年公司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产品研发取得新成效。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贯彻太钢集团科技创新规划(2023-2032),落实以不锈钢为核心,以碳素钢高端品种和硅钢等特殊钢材料为两翼,向高端合金材料延伸的创新路径,积极破解国家使命类、“卡脖子”技术和产品难题,优化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推动研发能力和产出效率提升。整合内外部不锈钢研发资源,深入挖掘下游行业和用户不断升级的现实与潜在用钢需求,加大以不锈钢、特殊钢、镍基合金为主的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全年新产品开发量达 58.9 万吨。全球首
发大板重 8 吨级铁镍基合金宽厚板等 5 项产品;国内首发 MARK
III 型 LNG 船/罐用 304LG 板材等 10 项产品。全球首家研产出
高水头大容量水电机组用 1000MPa 级超高强磁轭钢板,实现了我国水电行业高端产品材料的自主化;核电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冷板实现进口替代;舰体用低磁高强奥氏体不锈钢板材成功支持了国防重大项目的实施;完成“复兴号”机车车轴用超大规格车轴钢、航空领域高温合金用超低硫原料特殊行业供货任务;开发航空航天超纯基料 7 个牌号,形成从低碳到高碳系列化产品。推进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CO2回收应用、不锈钢镁及稀土微合金化处理技术开发等 5 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二)推进产品经营和价值创造,差异化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实施“三品”战略。海底管道用高质量双相钢获国内唯一供方资质;开发出新能源汽车用薄规格快速自粘结产品、厚规格可变速水电机组用高强产品,0.15mm 薄带实现批量供货。强化自主技术研发与储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授权专利 169件,其中发明专利 110 件,专利“一种极薄钢带卷取张力控制
方法”分获日本、韩国授权,填补了太钢无国际授权专利的空白。推动由产品引领向标准引领的转变与升级,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镍铁碳、硫、硅、磷、镍、钴、铬和铜含量的测定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填补了国内外标准空白。双相不锈钢板材获评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铁镍基合金宽厚板制造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获世界钢铁协会第 14 届“Steelie奖”提名奖。

(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产线效率不断提高。高效推进填平补齐重点项目,全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39 个,其中,17 个项目已完成,22 个项目按计划推进;高端冷轧取向硅钢项目常化酸洗机组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精密带钢首条国产生产线——3 号轧机正式投产,太钢鑫海实现月度达产,热轧项目顺利投产。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主流程工序现场操作室集控已基本完成,现场作业无人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86%以上,全面提升设备综合效率,完成炼铁厂 5#高炉、炼钢二厂 2#转炉、冷轧厂冷连轧等智能产线建设;
新增机器人 96 台,保有量达到 302 台,7.73 万台设备远程在
线监测,按进度推进“工业大脑-智能冷轧”项目,积极培育数据挖掘典型案例,打造高效安全的智慧钢厂,赋能高质量发展。
(四)降本增效不断深化,打造极致效率取得实效。围绕制造全流程建立优化系统成本模型,统筹考虑原料、结构、价格等要素,用最优生产组合、工艺路线、生产节奏,以极致成本和效率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工序产线效率实现新提升;太原基地铁水成本、炼钢加工成本、钢铁料消耗、热轧加工成本持续进步。持续提升人事效率,推进岗位再审视行动,推进建立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一人一表”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物劳动生产率历史性突破 1000 吨/人·年。

(五)持续推进“三治四化”,绿色发展上新水平。实施
轧钢加热炉、高炉热风炉烟气深度治理项目,氮氧化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落实“一泓清水入黄河”要求,推进特征废水零排放,制定完善废水零排放方案,全年吨钢废水排放量较去年下降 5%;常态化关闭再生水排入北涧河阀门,保证全量回供城市湿地公园。优化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在巩固全流程超低排放环保 A 级绩效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治管并重,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速调整运输结构,采取动力源头低碳化措施,投运 211 台电动重卡,完成 5 台燃油机车混合动力改造,清洁运输比例提高至 85%以上。公司入选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山西省 2023 年第一批 A 级企业名单,继续保持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太钢天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全方位推进“双碳”工作,积极创建能效标杆,能效水平不断进步,9 月份首次全工序达到标杆能效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全年完成 572kgce/t,较去年降低 0.55%。项目化推进结构降碳、技术降碳、管理降碳,大力推进绿色能源替代,钢铁板块光伏年发电量 4388 万kWh,钢铁板块吨钢碳排放强度 1.91CO2/吨粗钢,完成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

(六)管理变革持续深化,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坚定不移推进“3+2+8”(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为驱动力,紧盯市场和现场,完善决策、成本、市场、产品、质量、技术、采供、岗位八个方面的配套机制)管理变革,切实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优化调整运行中心管控架构和职能,整合物流、能源、环保业务,在型、线材产品事业部成功试点基础上,成立硅钢事业部,活力明显增强。打造“一总部多基地”成本管控体系,建立费用中心与成本中心矩阵式管控模型,促进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推进构建营销一体化管理体系,打造总部统一营销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营销竞争力。深化采购业务一体化管控,推进采购环节渠道、共享、资源共享,分类实施总部集采和属地采购,镍系、合金、煤炭、矿石类相关原料均已实现总
部集采全覆盖。加强科研资源的系统整合,强化总部多基地间的研发协同,推进太原基地已开发新产品、已掌握的新技术、新工艺向其他基地的移植。全面开展双基管理专项提升行动,围绕安全、质量、设备、5S 等基础管理内容,以标准化作业体系能力建设为核心,健全完善作业过程标准化、岗位规程标准化、现场环境标准化、行为举止标准化体制机制。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扩围深化“科改企业”名单。

(七)推进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对接集团公司、太钢集团管控要求,发布《太钢不锈制度树(2023 版)》,共发布 107 项制度。持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推进内控矩阵更新,推进合规管理标准化和体系建设,全年无重大法律合规风险事件发生。强化子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及时修订子公司章程,确保章程的适用性;加强董事会建设,制定授权放权事项清单,明确决策权限程序,在保证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有效防范了管控风险。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三管三必须”安全履职,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开展全员 VR 安全体验专项培训,持续加强现场安全管控力度,年度各项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管理纳入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融入运营管理全过程,提高了公司透明度和各方认同度,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太钢不锈 2022 年社会责任报告》获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五星级”(卓越)评价,公司入选 2023 年“央企 ESG·先锋 100 指数”,位列第 47 位。

二、投资者交流环节

1. 公司 2023 年业绩变化的原因?

感谢您对公司的提问。4 月 27 日,公司披露了 2023 年度
报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1 亿元,由盈转亏,2023 年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 年,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呈现“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成本高企、利润下滑”的运行态势。根据中钢协数据,我国 2023年粗钢产量 10.19 亿吨,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 9.33 亿吨,出口钢材 9,026.4 万吨,同比增长 36.2%。不锈钢方面,2023 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 3667.59 万吨,同比增加 410.06 万吨,增长12.59%。不锈钢表观消费量 3108.22 万吨,同比增加 296.97万吨,增长 10.56%。不锈钢进口总量为 207.09 万吨,同比减
少 121.42 万吨,降幅 36.96%。不锈钢出口总量为 413.73 万吨,
同比减少 41.40 万吨,降幅 9.10%。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严峻的市场竞争,公司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太钢集团决策部署,有力应对行业周期性下行调整,积极推进“四化”“四有”部署要求,全方位开展对标一流找差,深化产品经营、算账经营和精益管理,在不锈钢行业供给高、库存高、原料价格高、需求弱、产品价格低“三高两低”的情况下,经营业绩位居不锈钢行业前列,实现了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2、当前行业供强需弱的大背景下,能否具体讲一下公司的 2024 年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经济回升、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加快和不断深入,在绿色低碳趋势的驱动下,下游各领域钢材新需求将出现较大增长。不锈钢作为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作为绿色钢铁新材料的典型代表,将会以高强韧、高耐蚀、高功效的显著特征与优势加快对各领域传统用材的替代,具有极大的现实与潜在需要,应用市场空间广阔。同时也要看到,作为周期性行业,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了以“质高量减”为显著特征的一个较长的深度调整周期,钢铁市场供强需弱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微利乃至阶段性亏损将成为新常态。不锈钢行业的经营发展与市场竞争形势比碳钢行业更为严峻,国内新增低成本一体化产能的陆续投放,国外低价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都将进一步加剧行业供大于求的状况,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公司生存和发展承压巨大。


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决落实执行太钢集团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认识机遇、抢抓机遇,保持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统一认识,上下同欲,以“四化”为方向引领,以“四有”为经营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 CE 系统为抓手,聚焦“成本、效率、活力”,深化产品经营、算账经营,推进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实现高效化发展。

3、请讲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愿景?谢谢!

感谢您对公司的提问。公司以“成为全球不锈钢业引领者”为愿景,以“支撑先进制造、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围绕“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高科技企业”战略定位,依托在不锈钢、特殊钢领域长期积累的“品种、品质、品牌”优势,充分发挥“一总部多基地”协同效应,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价值服务、成本效率”引领,面向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强劲发力市场需求和效率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与用户的共赢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效益。谢谢!

4、请问公司如何解决人力成本和科技投入后对公司效益产生的影响?

感谢您的提问。第一是技术投入,公司作为传统制造企业,能够不断的技术投入,做有技术含量的,做引领未来的不锈钢领军企业。公司始终把首发新产品开发力度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聚焦国家战略领域和国家重大工程,瞄准钢铁领域发展方向和技术前沿,布局超前研发,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坚持市场开拓与技术研发并重,推进高效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形成新的盈利点。加快不锈钢推广应用和替代步伐。积极拓展不锈钢产品在民用、建筑、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特种冶金产品向民用市场延伸,创造新需求,引领市场消费。紧抓绿

色建筑发展机遇,强化建筑用低成本不锈钢开发,研究探索钢
铁与模块化建筑耦合发展。第二是智慧制造,公司坚持工业互
联网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目前公司
已启动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依托,在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经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打造钢铁
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5、尊敬的董秘您好,作为一个投资者很关心贵公司的股
价,请您介绍一下公司关于市值管理的情况。

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公司一直长期致力于推进市值管理
工作,已将部分估值指标纳入公司对标找差指标体系进行跟踪
推进。公司的母公司中国宝武也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列为对
公司专业管理评价任务之一,考评对象为公司管理层。

附件清单(如有) 无

日 期 2024 年 5 月 10 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