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继续加强一线监管 抑制上市公司“脱实向虚”不良倾向 05-04 16:3
股友0283U5157c
2017-05-05 01:04:05
  • 5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上交所:继续加强一线监管 抑制上市公司“脱实向虚”不良倾向
05-04 16:35  来源:上交所网站
277评论
2017年4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顺利收官,1264家上市公司均已按期对外披露2016年年报。年报信息反映了上市公司全年经营情况,也从多维角度呈现了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进展、新特征。本报告对沪市公司年报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的来看,沪市公司2016年的经营表现可圈可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不少公司主动调整、主动适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沪市蓝筹主板市场的优势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注意,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主力部队,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的因素,需要在持续改革中予以解决。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沪市公司生产经营呈现七大积极特征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沪市公司迎难而上,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要求,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发力战略新兴产业新增长点,整体经营出现积极变化,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总体上看,有七大方面的积极特征。
(一)蓝筹主板市场的优势地位依旧明显
2016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4.46万亿元,同比上升4.55%;共实现净利润约2.18万亿元,同比上升1.29%,扭转了2015年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局面,实现“十三五”计划稳中有增的良好开局。整体上看,沪市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两市比例分别为74.66%和78.99%,蓝筹主板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贡献仍占主体地位。
盘点沪市企业的业绩表现,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代表国家支柱性行业龙头的上证50、上证180公司的经济贡献最为显著。上证50实现营业收入12.97万亿,净利润1.41万亿元,占沪市整体53.04%、64.75%,上证180实现营业收入18.16万亿,净利润1.92万亿元,占沪市整体74.26%、87.90%。二是,国有企业继续发挥了支柱和龙头作用。报告期内,沪市国有公司(包括金融类)数量648家,约占总体的5成,实现营业收入20余万亿元,占沪市整体比例约9成;实现净利润约1.97万亿元,占比90%。
沪市公司的社会贡献也同样表现优异。在财政贡献上,沪市公司对国家税收贡献持续稳定,现金流量表反映沪市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共计2.31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与沪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量相当。在就业规模上,雇用员工数稳步上升,沪市公司创造了近1300万个就业岗位,合计支付职工薪酬2.16万亿元,同比增加7.47%,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沪市公司着力开展各项精准扶贫工作,初步统计,沪市已有36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精准扶贫信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超过32.9万人。

(二)实体类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改善
2016年,扣除金融类企业,沪市实体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1万亿元,同比上升5.72%;实现净利润0.72万亿元,同比上升12.98%,实现了收入与盈利的双增长。相较于2015年沪市实体类公司营业收入8.57%和净利润21.93%的降幅,沪市非金融类企业一改2015年走势疲弱的态势,2016年实体经济回暖态势显现。
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业绩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化工龙头企业万华化学,在经历2015年度的业绩下滑后,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1.00亿元,同比增长54.42%;实现净利润36.79亿元,同比增长128.57%;每股收益1.70元。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不少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助力。例如,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已达9,598 亿元,同比增长达9%;净利润接近300 亿元,同比增长约15%,其海外业务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美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实施后,传统产能行业效益和质量明显改善,原煤、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大去产能重点行业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这些行业中,诸如中国神华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狠抓内功,持续推进降成本、减费用,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同时,强强联合也成为结构优化的新举措。宝钢、武钢两大钢铁巨头的顺利合并,市场广泛关注,对整个钢铁行业提质增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大去产能行业中,煤炭行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个百分点,净利润由约23亿元大幅增长至约302亿元;黑色金属业营业收入合计约5573亿元,同比增长5.32%,净利润更是由去年亏损近300亿元,到2016年成功扭亏,实现90余亿元的利润;有色金属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约为7785亿元和67亿元,也分别同比增长约10.87%和422%。
(三)战略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16年,传统过剩行业的调整初见成效,同时创新制造业力量不断积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在目前新旧动能接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为加快发展经济的“新引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持续较快增长,其中尤以汽车、电子、医药制造、电气机械等新兴制造业更为明显,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1%;实现净利润1421.85亿元,同比增长17.21%,业绩保持了高于沪市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这其中,不少企业在战略转型升级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例如家用电器行业龙头青岛海尔,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收购GE家电业务后,其全年营收已突破千亿。又如医药制造行业龙头恒瑞医药,持续强化核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经营绩效实现高速增长,净利润为25.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2%。
二是新动能投资增速加快,发展力量不断积蓄。2016年,在整体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情况下,汽车、电子、医药制造、电气机械等新兴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上升趋势,达到17.42%,较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企业加大投入,其产出效果比较明显。如中国中车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常年持续加大投入,已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
三是新兴制造业对整个实体经济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新兴制造业占沪市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11.16%上升至2016年的12.87%。以广汽集团为例,从2005年至今,集中资源发力自主开发项目,品牌销量从2010年1.7万辆到2016年突破30万辆,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同比增长90.66%,实现了跨越发展。

(四)服务消费行业呈现快速增长
近年来,沪市利润贡献公司已经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2016年,沪市包括房地产、金融、文化、信息技术、饮食、零售百货等在内的服务业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7万亿,占总体比例已近八成,贡献极大。不少企业实现快速增长。例如,零售百货企业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总收入492.32亿元,同比增长16.82%,实现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05.18%。
2016年,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性消费成为消费热点,促进了沪市相关公司的高速发展,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亮点,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14.51亿元,同比增长36.82%,实现净利润184.84亿元,同比增长15.73%。收入和利润的增速明显高于沪市整体水平。
消费类企业中,一批行业龙头公司已成为投资者心中的价值白马。例如,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60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41%,净利润56.69亿元;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88.62亿元,同比增长18.99%,实现净利润242.66亿元,同比增长9.51%;这些企业的稳定增长,既有企业自身不断改进经营的持续追求,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中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另外,2016年沪市房地产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987.03万亿元,同比增长27.92%。但在国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整体政策调控下,部分投机氛围过浓地区的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审慎观察。
(五)并购重组助推效应得到强化
过去一年,沪市并购重组仍以强劲活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不断深入。2016年,沪市公司并购重组呈现量减质增的总体态势。全年共完成并购重组594家次,交易总金额8500亿,较上一年度同比分别下降31%和18%。重大资产重组方面,共有178家公司停牌启动重组,同比下降28%;共披露150个重组预案,同比下降1.32%;89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涉及交易金额3500亿元,合计增加市值1900亿元,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公司13家。与往年相比,2016年沪市并购重组回归价值创造本源,与宏观经济改革更为合拍。总体上看,沪市2016年并购重组有三个亮点:
一是聚焦主业做强做精做细产业链成为沪市并购重组的主基调。150单重大重组中,接近130家公司涉及横向或纵向产业整合,交易金额近4000亿元,方案数量和交易金额的占比均达到沪市整体重组公司的8成。
二是并购重组方向呈现出回归实体经济的良好态势。重组产业多分布于实体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子、医药、化工、房地产、建筑、有色金属和交通运输等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标的资产属于实体行业的方案数量与交易金额均超过沪市整体的80%。
三是在并购重组支持企业产业转型中升级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全部并购重组案例中,近1/2集中于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展现出通过整合协同,加速向高端价值创造发展的新方向。
(六)投资者回报继续保持高位水平
近年来,沪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持续维持高位。2016年,沪市公司分红整体比例为31.38%,仍然与往年基本持平,在整体经济仍处转型调整的背景下尤其不易。统计显示,共有870余家公司推出派现方案,占公司总数的69.38%,同比增加约2个百分点;合计派现6800余亿元,同比增加约1.5个百分点。
分红公司中,代表蓝筹绩优股的上证50和上证180成分公司依然是分红主力,分别派现4068亿元和5747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59.56%和84.15%。从行业分布情况看,金融业的派现力度最大,合计派现3900余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58.02%。从公司分布情况看,持续稳定高比例分红公司群体正在逐渐形成,单年分红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174家,30%以上的634家,其中有300余家公司连续三年分红比例超过30%。诸如中国神华、福耀玻璃大秦铁路等公司已经成为沪市公司长期大比例分红的典范。
(七)公司成本费用减负初见成效
2016年,在国家“三去一降一补”宏观政策影响下,影响业绩的因素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沪市实体经济(非金融类公司)在成本节约、费用控制、现金流量方面都呈现良好趋势,整体经营质量有所改善。
营业成本方面,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营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下,非金融类公司同比上升3.23%,但小于营业收入5.72%的增长幅度,提升了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融资成本方面,2016年度沪市公司支付财务费用2900余亿元,同比下降约9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实体经济的效益。在现金流量方面,公司也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上升,2016年净现流为2.08万亿元,同比上升15.43%。

二、经济结构调整周期中,沪市公司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平衡因素
在经济“三期叠加”背景下,不少企业仍然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由此沪市上市公司中也表现出一些结构上的不平衡因素,需要着力予以解决。
(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新兴制造与消费快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力度日益彰显。但是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当前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尚未实质扭转,仍需进一步化解。
一是部分传统产能行业业绩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例如,受国际油价低位震荡、国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石油开采业及加工业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约5%。其中,石化油服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亏损。
二是传统产业的增长持续性仍待观察。一方面,去产能带来的大宗价格回升,提升了传统产能公司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价格的回升也加大了去产能任务落实的反复,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仍然艰巨复杂。此外,部分实现效益增长的传统产能公司可能通过资产减值准备,仅仅是做到了“报表去产能”,去产能的质量仍待观察。
三是新兴动能规模尚小,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仍需培育。例如,发展较为迅速的铁路设备、医药制造、电器制造、汽车等制造业总资产规模与煤炭、石油、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相比,占比仍小,约为四大行业总资产的40%,仍需培育。
(二)金融与非金融企业利润贡献和发展速度不平衡
沪市金融业贡献占比过大的局面仍然延续。2016年,金融业公司实现净利润1.46万亿元,在其营业收入约20%的情况下,净利润占沪市整体比例高达2/3,沪市利润贡献还存在过于依赖金融业的情况。
同时,金融业发展规模有所趋缓,在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比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下滑3.59%。其中,沪市21家上市银行,2016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仅微增0.36%;实现净利润1.30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74%,远低于非金融类公司的增长率。

(三)国有民营企业经济增长不平衡
2016年,沪市国企经营保持稳定。在国企混改政策引导下,沪市国企以并购重组为抓手,积极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但是,受限于管理机制、行业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关经营效益的增长仍有待提升。
总体上看,沪市国企业绩的增长水平低于沪市平均水平。除金融行业外,沪市国企主要分布在采掘、电力、交通运输、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受周期性、总量性等因素影响,2016年国企营业收入同比仅上升2.41%,并且净利润下降1.28%,低于沪市平均水平。因此,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有必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并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以进一步实现助推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此外,国企、民企经营业绩增速差异明显。2016年,与国企营业收入微增,净利润下滑相反,民企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了“双升”,增长率分别达到20%和29%,并且远高于沪市平均水平。因此,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
(四)不同公司财务质量和经营风险不平衡
部分公司出现业绩滑坡甚至亏损。统计表明,41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其中145家公司同比下降50%以上;236家公司主营业务亏损,其中,131家依靠政府补助、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实现盈利;107家公司出现亏损,占公司总数的8.47%,其中31家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等财务指标触及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有2家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被予以暂停上市。
盈利公司中,部分公司盈利质量不高。统计数据表明,1157家盈利公司中,212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部分非金融类公司存在杠杆比率较高的现象,有180余家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
另外,还有部分公司在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和内控方面存在问题。 51家公司年度报告被年审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部分公司会计政策、估计和处理不规范,对财务报表结果产生不当影响。此外,部分公司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
三、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沪市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效防控风险,经营运行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作用影响,结构性调整仍任重道远,面临不少挑战。需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抓好监管,做好服务,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应有的作用,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提升经营质量。
一是监管上,继续全面加强一线监管,整治市场乱象,抑制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
第一,巩固整治市场乱象的成果。从严监管概念炒作、“忽悠式”重组、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等市场乱象,继续完善高送转、股东减持、权益变动等相关配套制度。
第二,持续推进全方位、实质性监管。要从公司、中介、交易、会员等各方面,全面强化一线监管。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打击,切实强化公司责任意识,让中介机构承担起“看门人”的责任,净化市场环境,改善资本市场生态。
第三,实施穿透式监管,防止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对杠杆增持、举牌等行为,强化出资方、资金来源、杠杆水平等方面的穿透式披露,在揭示风险的同时,也避免违规杠杆资金流入股市,防止金融风险的交叉感染,维护市场稳定。
二是服务上,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切实提升交易所服务上市公司的水平。
第一,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吸引更多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在蓝筹主板上市。近一年来,沪市180余家新上市公司中,80%的新公司属于高端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文化传媒等战略新兴行业。后续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平台作用,主动对接促进新兴制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支持更多新兴技术、高端制造、创新业态的企业发行上市,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第二,促进更多公司利用可转债、优先股等再融资品种发展壮大。提升政策服务水平,强化债券、优先股等各类融资方式的推广和培训服务,以助力公司多举措降低融资成本,让资本市场红利惠及广大投资者,惠及各类企业。
第三,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帮助上市公司化解过剩产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加大政策咨询服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事后审核效率,引导鼓励上市公司主动利用资本市场持续改善经营质量。
免责声明:本报告使用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和招股说明书,结论系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所做出的客观陈述及独立分析意见,不构成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确认、承诺或保证,也不代表上交所立场或意见。
本报告任何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内容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它损失,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不承担任何责任。
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报告内容,即视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
(原标题:沪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
编辑:东方财富网
正文分享至  朋友圈新浪微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