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如何理解传统中国画中的“中和为贵”理念?
股友o3901E3638
2020-12-29 09:29:1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古今美术史大量史料表明,中国古人把多样性或对立性因素的统一称为“和”。古人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国美学要求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文质统一,情理交融,真幻结合,动静得宜,刚柔相济,也都是从对立统一的意义,对“和”作出的追求和规范

所谓“中和”就是指统一体的协调性和均衡性。“中和”就是适度、中庸、不偏不倚,反对过正与不及。也就是说既对立又统的事物,任何一方都不能过分地突出自己,只有互相渗透,互相协调,互相补充,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孔子的“中庸之道”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汉代的《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孔孟思想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创作文艺作品,都必须克服极端,符合中庸原则

“和”是传统的哲学概念,也是传统的美学概念,董仲舒讲天地之美在两和之处。”也就是说:美来源于和,美就是和,和也就是美。这种观点与西方哲学中的“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略微不同的是,西方美学更侧重于对形式美法则的探讨,而中国的中和思想与社会的政治伦理、修德养性有密切的关系。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克已复礼”、“复礼贵在和”……道家则主张以天地和谐为最高境界,以天地之和视为天乐大美。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抛弃功利私念进入“物化”之境。道家虽然不像儒家那样重视政教功利,但重视主体心境的和谐,以及这种心境对于自然的契合

道二家的这些思想对中国文人和绘画影响很大:第一,由于崇尚自然,中国的山水画得到很大发展,隋唐之后,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第二,中国的国画很少反映激烈的阶级冲突和社会冲突,追求中和,多表现山水树木,鱼虫花鸟,即便是表现人物画,不是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品,就是表现祥和、自然的风土人情,无论敦煌壁画、张萓的《游春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永乐宫壁画……都充满了祥和、中和的思想倾向,没有出现像戈雅、达维特、杜米埃、德拉克洛瓦、藉里柯、柯勒惠支、毕加索、马蒂斯、达利……等大师那样激越或偏激刚烈的作品。这不能不看成是中和思想对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