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的画,从远古走向未来,前后三千年!
股友o3901E3638
2020-11-19 14:52:39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三千年历史。它犹如一颗参天大树,其根深,其干伟,其枝繁,其叶茂,几千年的历史风雨从未动摇其根本。其生命力的旺盛是有些人不曾想像过的,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延绵无穷,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是最宽广的。自汉唐以来,它对待外来文化都是以吸收别人的优长而转化为自家营养。

近代以来,当西方的生命哲学和一系列相关文化思想传播到中国本土,艺术的思潮受其影响,以康氏、陈氏、徐氏这些“喜新厌旧”而倡导以西学改造中国画,众多画家在“创新”口号感召下,热血沸腾怀着独创个性,颠覆中国画传统的雄心壮志,尝试用各种方法吸收西画的各种优点融入中国画中,包括从审美观点认知方法及表现手法上,而且从绘画材质上也改变。但最后由于缺少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不得不以失败告终。最终他们仍是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从传统画中去寻求启发和灵感。

在改革中国画的思潮下,仍有为数不多的人十分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所以他们能在这世事变动中,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自己认定的艺术道路,坚守对中国国粹文化的执着和热爱。成忠臣先生就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在继承传统中国画上,是通过画面的笔墨、气韵、形神,以图式的方式,来表述中国人对宇宙秩序以及对人生状态的特殊理解。并进给出以人格修养为前提的他所看到的和理解的事物,以一个清晰的,有价值取向的图像来描述表达意蕴。

中国传统绘画与其文化一样,其本身属哲学范畴,受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影响。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不是封闭的,但却又是极为坚持围绕“中和”这一文化核心来发展衍变的。尽管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系统,但它又十分重视吸收不同的文化,这一切由吸收不同文化而带来的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以至由此带来的矛盾冲突,却会在回归上述所谓的“中和”为特征的“文化核心”中被化解,被衍变整合。事实上,这本身就是我们的祖先极为重视的“中和”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所在。明白以上中国画的“中和”思想,我们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忠臣能在起初就有超前意识的原因了。在重新认识传统中国画,复兴传统文化的当下,他很早就具备这过人的眼光,无疑与他在艺术道路上广采博收、融合百家而坚持中国文化的国粹本位的见解和立场息息相关。

中国古代经典视觉本文,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中国人观照世界的心理方式与思考世界的基本方式,实际上就寄托在中国古代画家使笔运墨的一点一画之中。而我们中国人的生命意识与人生态度在本质上也同样寄托在上述“两仪一元”“以一总万”式的思维方式有关的画面意境中。而在这个意义上,成忠臣一向保持“执中”意识和态度,实际上他通过对古代经典文本的接近,更重要的是接近中国文化的本源精神他自小研究儒家、佛、道教、玄学思想,在儒家名著《中庸》中,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之语,另外,在中华元典《老子》一书中也有“守中”“万物负阴而抱阳,以冲为和”,以及《周易.说卦传》里的“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以及《周易系辞传》里所讲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等等。这些观念,都是指人的精神与宇宙规律在“执中”合一这些观点。受以上这些观点影响,我国古代圣贤在两宋时期就把上述论点发展成“天一合二”的观点。而要做到“中”就必须“执其两端”而“合二为一”,这个两端,也就是两极。所以,从这一意义上看,中国人常说的“中庸”其实就是强调两极思维。在中国古代圣贤看来,不断地合一,便是“庸”。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成忠臣对于“执中”式的绘画理念,所依赖生存的哲学本质,远比我们要深刻的多。同时我们也就清楚成忠臣的艺术实践。是以古今脉络相连的方式来完成他的艺术创造。在今天这个中国画坛上,他像当年活跃在民国画界上的前辈画家们一样,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精神,去追求中国画特有的深弘大美的境界!

作为画家,成忠臣不仅在笔墨、精神本质上坚持传统,在绘画材质上也坚持传统。他一生中从不用现今的书画纸、化学色,而是用八十年代至民国前的正宗意义上的手工纯檀皮宣纸,那种经百道工序成年累月晒出来的古法宣纸。他早期在各地的文物店圈积一批民国时期的生宣,也常年在古玩界寻找。他讲现在的宣纸是用漂白剂加工业化成的,原料也不纯,与传统宣纸不可同日而语这类纸与化学色制作的画,仅五十年光景就褪色、变色、掉色,根本不可能传承流通下去。一个正直画家去用这类材料创作画,其本身就是坑人骗钱。对于那些从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等矿物石中提取的那种沿用几千年的古老绘画颜料,他也是几十年费尽周折的寻找使用。现今的书画纸、化学色,就像十多年前的勾兑白酒,而现今老百姓都不喝勾兑酒。任何坏的东西人们都有个认知过程,有个觉醒过程,而人们一觉醒也就没市场了。画家用纸、用色也是一样,随着书画知识的普及,收藏者也很少有人像以前那样去关注画家名头,而是作品说话来选择收藏画。那些使用书画纸、化学色创作的画,自然也就被收藏者抛弃了,这是一个认识觉醒过程,是人人都扭转不了的趋势!

历史上的名画从远古走向今天!

成忠臣的画从远古走向未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