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前夕价格战愈演愈烈:智界S7“抢单”小米SU7 特斯拉、理想相继官降
特斯拉资讯
2024-04-22 22:32:20
  • 8
  • 10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TSLA_0


K图 LI_0


K图 01810_0


K图 02015_0

  华为与小米在手机圈相爱相杀的宿命延续到了汽车圈,在汽车赛道狭路相逢的二者终将有一战,作为小米SU7的直接竞品,二次上市的智界S7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以挽回因产能问题流失的消费者信心。

  如今这一较量已摆上台面。

  近日有消息称重装上阵的智界S7“截胡”小米SU7的订单——现购买任意一款智界S7,付完尾款将直接在车价上抵扣小米SU7锁单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

  “确实有(相关政策),有些小米SU7准车主觉得等待提车的时间过长,可能考虑其他品牌,若客户透露出这样的想法,我们会介绍这个转购政策,即顾客若支付了小米SU7的5000元定金,但最终购买智界S7,可以直接在购车款里抵扣5000元,只要有小米SU7实名订单截图就可以,此外我们还有其他限时优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华为门店销售人员处获悉,这一政策可能会持续到下个月。

  对此,华为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不知情,这几个周末到门店试驾的消费者很多,大规模交付的能力也是消费者关注重点。

  上述转购操作并不罕见。去年问界新M7上市后成为爆款后,华为和理想也曾有过“交锋”,一度传出“交了问界新M7定金的,拿着定金截图购买理想汽车可以报销定金,给其他车主的权益改定车主也全部享有”的消息。

  事实上,在智界S7首次上市时一度受到热捧,自开启预售后订单超过2万辆,但由于工厂搬迁、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以及奇瑞和华为合作摩擦等问题,导致智界S7陷入“难产”疑云,因迟迟无法交付引发预订车主投诉,订单交付顺序也出现混乱,智界S7连续4个月销量没有过千。

  此次二次上市,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亲自站台、原有三个版本车型降价2万元,并在入门款首发搭载华为纯视觉智驾方案,以及新增顶配四驱版本。“目前智界S7可以实现1分钟下线一辆车,并即日起将开启大规模交付。”尹同跃在发布会上强调,智界产能瓶颈问题已经解决。

  目前来看,智界S7没有让人失望。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近日发文称,本月初发布后,智界S7上周末日均大定超1000台,现已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预计4月交付超4500台。

  “交付周期”也成为多家汽车品牌的销售人员口中反复提到的词语。据华为门店销售人员介绍,智界S7提车周期在3~4周左右,部分版本有现货可直接提车。

  “目前小米SU7的产能和交付速度正在快速提升,标准版和Max已经提前交付。”4月22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北京车展上他会详细介绍小米汽车的产能和交付计划。“如果用户实在着急购车,国内新能源汽车都不错,比如,智界S7、蔚来ET5、小鹏P7系列等,大家也可以考虑选购。”

  此前雷军在直播中回应“小米SU7交付慢”一事——SU7刷新了国产汽车多项记录,现在的需求量高于预期的三到五倍,原计划Pro版要到4月底开始交付,现在已提前实现交付。

  智界S7“抢单”小米SU7背后,激烈的淘汰赛正式打响。价格战冲击波下,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正在重塑,疯狂竞逐的车企们不再仅满足于抢份额争销量,而是开启了一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争夺拉锯战。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复工以来,已有10余家车企、30个品牌、近90个车系通过增配减价发布新车或限时补贴的方式参与降价,涉及的具体车型多达上百款,从豪华到主流合资,从自主到新势力,无一例外。

  4月22日,曾立下“理想汽车不会降价”FLAG的理想汽车罕见官宣降价,将价格战拉至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理想全系车型下调售价,其中纯电车型MEGA起售价从55.98万元降至52.98万元,L7、L8和L9三款L系列增程车型也有不同程度降价,总体降幅在1.8万至3万元不等。

  此前理想汽车起售价最低的车型理想L6上市,共推出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4.98万元和27.98万元,这已经是理想汽车在定价上退了一步的结果。理想汽车产品线副总裁刘杰表示,L6 Pro版原本定价为25.98万元,但内部思虑之后,最终还是改为24.98万元。

  曾在去年率先发起价格战的特斯拉也下调了其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市场多款车型的价格,其中Model 3和Model Y在华起售价分别降至23.19万元和24.99万元,这也是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首次进入到25万元以内。

  不过并非所有厂商都会跟进特斯拉的降价。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表示,根据对市场的充分预判,品牌在车型发布时制定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因此不会跟进特斯拉的促销策略。

  价格战下,消费者以更低的成本和售价购买青睐的车型,但价格战的持续加剧会恶化整车厂和供应商的生存环境。但长期来看,规模效应一定程度上将抵消价格战带来的利润下滑,优胜劣汰效应愈发明显。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汽车行业利润率4.3%(同期工业企业利润率为4.7%),汽车行业仍然偏低。尤其是相对于2015年时汽车行业利润率8.7%,目前行业利润率快速下滑的压力巨大。

  其中利润主要来源于出口和高端豪华,其它大部分企业盈利下滑剧烈,部分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当前燃油车业务仍有盈利,但却是微利,且市场规模萎缩较快;新能源车维持中高速增长,但亏损较大,矛盾与压力较大。

  有汽车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形势大好,但盈利率和营收水平面临困难,这可能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目前是靠降低利润率卖车,持续一个季度、两个季度还行,但这样的情况不能持续太长,否则会对行业、对车企造成损害。”他呼吁行业不能只看产销量,要关注利润率,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进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