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智能科技、应用、基建将成为刚需
英特尔资讯
2020-04-10 13:52:2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复杂的中美贸易形势,严峻的市场环境考验着美国科技企业的应变能力。


  “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英特尔便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且在成都和大连的工厂探索出很多经验。当疫情在全世界扩展后,我们在中国的抗疫经验已经分享给全球制造体系,包括马来西亚和爱尔兰等地区。”在4月9日举行的年度战略沟通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说道。


  天风证券在做疫情影响推演时指出,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假设全球疫情的控制不及预期,半导体行业需求恢复将延迟到今年下半年。不过,对于疫情带来的影响,杨旭表示可控,“因为我们拥有全球体系,可以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动态调控产能,保证英特尔90%以上的产品出货率用于满足所有客户”。


  疫情虽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调整,AI、5G、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正加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关键应用中,如何把握机遇,开创新格局成为当下企业思考的重点。


  对此,英特尔首次提出数据时代“智能X效应”。杨旭表示:“我们看到,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发生和加速。智能科技、智能应用、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刚需’。‘智能X效应’将在广泛的产业和经济领域发生。”


  当谈及“新基建”带来的机遇时,杨旭认为,“新基建”不仅仅是基建本身,更重要的是开展基建后,它对整个经济结构转型起到的推动作用。数字经济的形成和规模化对整个中国经济未来创新、升级、转型等结构性改变非常重要,但改变主要依赖于5G、AI、大数据等核心技术。


  杨旭进一步分析称:“以5G为例,它解决的不是人上网的问题,而是要解决物上网的问题。数字经济的腾飞,要基于更多的物连在网上,而且是智能的物、智能的网,万物互联才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数据要高速传输,很多未来数据所形成的增值业务也依赖于高速传输的网进行增值。比如说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这些都是需要实时的,更高传输速度的,像5G这样的技术,来实现万物互联之后产生的大量数据所搭建起来的增值业务。”


  另外,基于近年来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数据形态的日趋多样化,英特尔早在2018年底便发布了驱动未来指数级创新的“六大技术支柱”战略。对于外界关注的六大技术支柱的最新进展,英特尔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公司新一轮10纳米产品正陆续问世,7纳米产品进展良好,预计2021年首发新品;最近英特尔还推出了截至目前最大规模的神经拟态计算系统Pohoiki Springs,能够提供1亿个神经元的计算能力。记者注意到,英特尔2019年研发投入达134亿美元,占营收的比例是19%。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