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较上一年提升63.5% 阿里巴巴:将ESG目标直接下发给各个业务CEO
阿里巴巴资讯
2024-07-26 23:28:20
  • 1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BABA_0

K图 09988_0

  在业绩比拼之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在成为电商头部企业的共同发力方向。

  “年初的时候会跟各个业务的ESG一号位对齐ESG的目标,也会通过ESG管理委员会,把这个目标下发到各个业务的CEO那边,由业务的CEO推动业务单元的ESG目标落地。”7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ESG运营负责人许兰兰向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阿里2024财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把过去财年里的实践以及跟业务集团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

  7月22日,阿里巴巴集团(HK09988,股价73.1港元,市值1.41万亿港元)发布的《2024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披露,阿里在2024财年自身运营中的减排量达到232.0万吨,相比上一财年提升63.5%,菜鸟打造“数智循环物流”,在订单、仓储、包装、运输等重要物流环节开展减排行动,自身运营和价值链共计减排45.8万吨。

  2022财年,ESG正式确立为阿里巴巴的基石战略之一,今年也是阿里第三次对外发布ESG报告。相比于前两年,2024财年阿里的ESG工作有哪些变化?

  在许兰兰看来,ESG工作更加制度化、体系化,各个业务的ESG团队也越来越壮大,从最开始的一个人,变成后面更多的人在业务层面去组织各项的ESG工作。相比于单独做ESG融入业务的案例,现在是整个商业计划融入ESG,会比原来更深入,也更有意义。

  2024财年减碳232万吨较上一年提升63.5%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组织变革。在集团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的两大业务战略的同时,我们也明确ESG作为阿里巴巴基石战略之一的定位不变。”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ESG报告中提出。

  数据显示,2024财年,阿里巴巴实现自身运营碳排放和价值链碳排放强度的“双降”目标;自身运营中的减排量达到232.0万吨,相比上一财年显著提升63.5%;清洁电力使用比例达到39.0%。价值链排放强度下降到8.1吨每百万元营收,同比降低7.0%。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阿里清洁电力使用比例达到56.0%。菜鸟打造“数智循环物流”,在订单、仓储、包装、运输等重要物流环节开展减排行动,自身运营和价值链共计减排45.8万吨。

  ESG报告提出,围绕“带动减排”与“赋能减排”两大策略,本财年,阿里巴巴实现平台生态(范围3+)减排量3333.8万吨,同比增长45.5%。譬如,阿里云为用户提供更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服务,2024财年赋能用户减排988.4万吨,淘天集团通过带动消费者购买低碳友好商品和助力循环经济发展,共计减排1010.0万吨。

  ESG管理融入商业设计还需要更多视角

  可以看到,除了阿里,近两年来,电商巨头越来越关注ESG,今年在京东的财报里,专门有一个板块涉及ESG相关内容。在环境方面,京东不少物流园区都铺设了屋顶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14.48兆瓦,而在社会方面,京东提出3年投入1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就在7月25日,唯品会也在ESG报告中披露,唯品会华南物流园区、华中物流园区以及杉杉奥莱南昌店、南宁店、赣州店、徐州店均已布局光伏电站,2023年全年发电量共计58355兆瓦时,折合减排二氧化碳约3.2万吨,平台上全年使用循环箱超27万次。

  而在“将ESG正式确立为阿里巴巴的基石战略之一”的第三年,阿里的ESG团队对ESG融入商业计划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前好像是我做了一个案例,做了一个业务,加了ESG元素就是将ESG融入商业设计。但是我现在发现,ESG的商业融入并不全是这个视角,它还得再加两个视角。”许兰兰表示。

  许兰兰进一步解释,第一个视角是做ESG的团队首先自己要融入业务,而不是业务融入ESG;第二个关键点是要把ESG跟公司的组织架构、治理机制结合起来的。这两个东西结合得好才能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如果结合得不好是不太会有好的结果。

  “谷歌会放在法务部门推动ESG,有的公司会放在PR部门(公共关系部门),不同部门做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公司的推动力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家公司也有独特的文化。所以我认为ESG融入商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你要理解这家公司的文化,理解这家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把ESG外部的标准、要求跟公司结合业务,这是跟我前两年的认知有很大不同的点。”许兰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包括阿里、京东等公司纷纷向“大企业病”开刀,业内认为,ESG管理作为一种前沿的企业管理理念,强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全面融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等多重考量。这种管理理念与治理“大企业病”的目标不谋而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企业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