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关键时就“捣蛋”,有人非把股市“折腾死”吗?
北极星18号
2016-08-28 13:48:19
  • 点赞
  • 15
  •   ♥  收藏
  • A
    分享到:

当中国股市运行到关键技术点位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谣言”或“不当言论”,让中国股市不断受伤。


远的不说,仅以近期为例,6月13日,当所有投资者期待上证指数向上突破60日均线的关键时点,市场出现“资本市场不能脱实向虚自娱自乐”的言论;7月27日,当市场投资者期待上证指数有效突破前期平台,而技术条件很有支撑力的时候,居然有人把中央置放于“降成本”范畴的“防泡沫”搬到了股票市场;这次又是,当市场投资者期待上证指数有效突破年线之时,市场又被“险资6000亿元减持的谣言”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尽管此后在大盘股拉升之下,市场保持了平稳向上运行的姿态,但“关键时点折腾”的闹剧,每每都会对市场信心构成重大影响,让中央维护经济和市场平稳运行、以及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努力大打折扣,大升成本,而且事倍功半。


仔细品味,有些言论十分荒谬。


比如“资本市场不能脱实向虚自娱自乐”。这也是个深谙金融之道的“大人物”提出的观点,但对吗?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资本市场直接面向实体经济,不存在脱实向虚、自娱自乐的问题。我们说,金融脱实向虚、自娱自乐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货币政策过度膨胀,而占有大量金融资源,并使资本市场疲弱不堪。这是基本常识问题,那为什么会把金融脱实向虚、自娱自乐安到资本市场的头上?结果是什么?当然是股市大跌。为什么?因为投资者会把这样的说法理解为:资本市场不让短线买卖,去除投机,抑制泡沫。


这又是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最该治理的是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货币投机,是以套取利差为目的的金融商品,是需要把更多的钱引向资本市场,就算这些钱也有资本套利需求,那才是及其正常市场现象。因为,作为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其金融最核心的定价是资本定价,而不是货币定价。


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实体经济对中长期信贷(信贷资本)价格的敏感程度并不是特别高,是5%、还是5.5%不会特别在意,而只有金融机构对0.5个百分点的利率变化才会极其敏感。但是,如果我们为了金融机构的利益,把大量金融资源堆积在货币市场,只为了0.5个百分点的货币定价准确,而搞得资本市场贫血,那不仅得不偿失,而且在笔者看来,这对中国相当于金融失败。


所以,资本市场有些投机,不必担心。因为它有助于资本定价的准确,有助于市场的活跃。当然,如果市场存在大量的操纵式投资,那是有大问题的。因为,操纵扭曲了资本市场定价,而且会使资本错配,使中小投资者受到严重伤害。但这也不属于“脱实向虚,自娱自乐”,因为资本并未离开实业,而仅仅是错配。


还有就是“为降成本而防止资产泡沫”,明眼人看一眼就明白,这实际是说“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高,企业地租成本过高的问题”,但偏偏有人要把它和股票市场联系起来。


请问:难道股市干瘪,企业融资成本会降低吗?我看,这不是糊涂,而是别有用心。因为说“降成本要防止股市泡沫的人”都顶着很大的学术名头,如果它们连这么一点最最简单的道理或基本常识都不得,那他们凭什么顶这个名头?因为,普通投资者总是怀疑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而对“大牌儿”的见解顶礼膜拜,当这些“大牌儿”断章取义,单单揪住“防范资产泡沫”的词句大论特述之时,明白的投资者都会被搅糊涂,更何况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并不十分明白。


这就是中国股市残酷的现实——就有这样一群人,非要把中国股市“折腾死”。不妨到些研讨会上去看看,多少“大牌儿”一谈股市就是泡沫、就是一脸不屑?我见得太多了。


在笔者看,这些人嘴上是为中国昌盛,而骨子里却相当虚伪。一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只有越来越繁盛的货币投机,而没有愿意投向实业的资本,这不是一条很可怕的事情吗?我们需要一个良性经济舆论环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