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暴跌,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观点冲突”?
股友9219126e6t
2015-05-29 07:50:51
  • 点赞
  • 84
  •   ♥  收藏
  • A
    分享到:

5月28日,深沪股市出现了4个月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于是,各种“研究成果”在网上层出不穷。有人甚至列出了当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文章,证明两家党媒在关键时刻,对股市“态度不同”。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发表在5月28日的22版,印刷出来的时候当天股市还没有开市。文章全文如下


警惕金融业过度发展


作者:张明;刊登于《人民日报 》2015年05月28日22 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指出,如果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规模在经济体中比重过大,金融业引发经济与金融波动的成本将超过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金融部门的发展已露出过度的迹象。


  金融归根结底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从长期看,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真正创造价值。从历史来看,金融业过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信贷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过高或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过高。事实上,信贷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和房地产价格,正是目前用来衡量金融周期的主要指标。金融周期的时间一般长达10余年甚至更长,显然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的长度大大超过经济周期。在金融周期的波峰阶段,通常会出现金融业过度发展的状况。


  金融业过度发展带来的主要风险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最终使得市场估值上升至实体经济无法支撑的水平,而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通常会导致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与本世纪美国次贷危机都是典型的案例。其次,由于金融监管很难跟上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大量的监管不足或监管真空导致金融脆弱性累积,最终可能酿成危机。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证券化产品发展过快,导致对相关风险难以进行准确评估,加上监管又非常宽松,以至于成为危机传染的渠道,甚至是危机的放大器。第三,如果金融业的发展明显脱离实体经济,其融资功能将被明显削弱,这将导致大量流动性在金融系统内空转,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却居高不下,有时甚至出现大量企业“在流动性的海洋中被渴死”的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金融业的过度发展密切相关,但金融业的规模或重要性并未因此有明显下降。相反,随着发达国家集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金融业继续,甚至进一步以超过实体经济的步伐扩张,这很可能会埋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种子。目前距危机爆发已有7年,但发达经济体甚至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依然显著低于危机前,长期停滞成为困扰各国的现实问题。相比之下,全球资产价格在过去7年却快速上涨。其原因是,量化宽松释放的流动性并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股票等金融资本市场,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依然处于本轮金融周期的下行阶段,去杠杆的压力犹在。如果世界经济依旧增长乏力,那么,过去几年在充沛流动性与强烈的风险偏好下快速上涨的全球股票等资本市场,就可能面临重要调整,甚至酿成新的危机。让金融业由过度发展转变为平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从去年开始,就在本栏目中多次写到,中国正从“印钞票时代”切换到“印股票时代”,上一个发展阶段,房地产、城镇化是主要拉动力量,货币超发是重要推手。新阶段,中国将通过IPO注册制改革激活创新、创业,全社会最大“资金池”将从房地产变成金融资产。这个说法如今已经被广泛接受,我们看到,从股票到期权、期货、债券等金融产品正在不断涌现。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显然对大金融时代的到来,提出了某些警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发表在国际新闻版,而不是经济版、评论版,更不是理论版,或者是评论员文章。


熟悉报纸的人都知道,文章是有等级的,社论高于编辑部文章,编辑部文章高于评论员文章。而一般来说,评论员文章高于理论版的普通文章,理论版的文章高于评论版的评论。一篇经济评论,当它竟然跑到了国际版上,只能说更多评论的还是“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或者最多是暗示“里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很难说人民日报这篇文章跟股市下跌有直接关系。


那么新华社的评论,则是在暴跌发生之后写的,态势非常明确,全文如下:


适度调整让市场走得更远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赵晓辉)正当人们为股指的持续冲高而感到不安时,沪深股市在沪指逼近5000点整数关口之际迎来了一次大的调整。28日,上证综指暴跌320多点,跌幅6.5%。分析人士认为,获利盘回吐、新股发行在即、汇金减持银行股传闻和券商收紧融资杠杆等多重因素导致暴跌,适度调整有利于市场健康。


本周以来,沪深股市一路走高,沪指不停歇地一口气连续突破4700点、4800点、4900点关口,直奔5000点而去。两市的成交频现天量,成交金额突破两万亿元。28日,随着“530”节点和5000点关口的临近,市场情绪趋向敏感。


经过上午的震荡走势之后,各种利空传闻在市场发酵,股指午盘持续走低。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4620.27点,下跌6.5%;深证成指收于15912.95点,下跌6.19%;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挫6.3%和5.39%。当日成交金额继续放大,高达2.3万亿元,两市600余只个股跌停。


“沪深各大股指经过一周多的上涨,再次积累了不少获利盘,适逢下周中核电等新股批量发行,投资者心态骤然微妙,市场波段性地回档是正常的。”中信证券投资顾问高翔说。


南方基金观点也认为,两个多月来,上证指数连续上升50%,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像样的调整。近期大盘连续上攻,累积了大量获利盘,获利盘回吐加大调整力度。而临近5000点整数关口,大盘在获利盘压力下出现一定的调整。


在市场自身有调整需求的背景下,下周“巨无霸”中国核电将领衔一批新股IPO,市场预期冻结资金远超前几轮,届时资金面将备受压力。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高翔认为,部分券商再跟进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汇金公司减持工行和建行的传闻以及央行定向正回购的传闻,都对敏感的市场情绪带来了压力。


南方基金认为,本次调整将充分消化获利盘的压力,有利于行情走得更远,中期牛市格局不变。


高翔则认为,从行情发展的逻辑看,一方面经济仍面临较大压力,保增长政策仍在持续加码,另一方面资金面仍然宽松,社会资金搬家入市的趋势未改,适当调整反而会使牛市走得更稳更长。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监管层不断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从规范券商融资业务、进一步放开融券业务,到严厉查处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旨在打击过度投机,控制市场风险。


分析人士也提醒,尽管有流动性的支撑,但随着股指的不断走高,风险必然积聚,投资者需保持谨慎,充分认识市场潜在风险。


如果你细读新华社这篇文章,就会发现很多引述者都已经背离原文的基调。这篇文章虽然强调了“适当调整反而会使牛市走得更稳更长”,但同时也提醒说:“尽管有流动性的支撑,但随着股指的不断走高,风险必然积聚,投资者需保持谨慎,充分认识市场潜在风险”。


换句话说,跟4月份那次暴跌相比,党媒的语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呵护牛市,但不忘提醒风险。


所以,我们很难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对暴跌态度不同,他们显然都希望看到股市走出慢牛行情,因为这是当前管理层的愿望。而党媒,是喉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