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港股公募基金共196只,总规模2500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港股主要通过港股通和QDII两种方式,可以分为指数型和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从实际投资比例出发,投资港股仓位占基金净值比例超过60%的QDII基金66只,规模1650亿元;沪深港产品130只,规模842亿元。不同于主动权益规模的萎缩,近几年ETF异军突起,成为规模的主要增量。
02
港股主动权益产品以均衡为主,核心是研究资源与深度
产品标签、基金经理,以及基金公司,是选择港股主动权益产品的核心要素。一、看产品标签,目前市场上的港股主动权益产品多以均衡为主;二、看基金经理,目前全市场港股基金经理只有178位,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三,看基金公司港股主动权益的各阶段表现,富国基金是其中的“佼佼者”。
03
港股宽基指数,大盘>中盘>小盘
港股市场两极分化很明显,大部分小市值港股成交量低迷,流动性较差,再加上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一旦因财务问题被做空股价很容易大跌。一般而言,优质的蓝筹股以及中盘成长股是投资中的“香饽饽”,大盘指数在港股市场有天然的优势。
04
港股宽基指数中,港股通50表现更优
无独有偶,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港股通50等大盘指数更受到市场的认可,规模占到“宽基”指数基金的97%。且由于近几年南下资金大幅流入的影响,港股通50指数表现出更好的风险收益比。
05
红利的时代,拥抱港股新核心资产(1)
今年以来,资金对港股红利的关注一直居高不下。背后的原因在于:面对动荡的全球红球宏观环境,附有稳定特征的央国企叠加红利资产已逐渐成为港股新的核心资产。从港股红利指数出发,主要分为高股息和红利低波。其中,高股息指数行业分布多以能源、金融、工业为主,红利低波指数行业相对更均衡。
06
红利的时代,拥抱港股新核心资产(2)
从表现上看,以金融和能源为主的高股息指数呈现出“更高收益,更大回撤”的特点,而红利低波指数则呈现出“收益稳健,回撤控制”较好的特征。高股息和红利波动指数之选,关键是风险与收益的取舍。
07
科技指数:主看科技“含量”,与软硬科技比例
当前港股基金合计跟踪10只科技行业指数,在软硬件和互联网零售等领域分布各有偏好。部分互联网零售权重占比高、行业集中度高的指数蓝筹风格突出,自2024年1月底部景气震荡回暖以来表现更加理想。当前科技创新领域在海外流动性改善预期提振叠加政策利好下结构性机会突出,经过前期充分回调估值性价比显现后,市场对于科技成长板块信心再起,随着产业景气度持续恢复,科技“含量”纯度高的指数借势起跳或带来更有弹性的收益利得。
08
医药指数:创新引领,聚焦更优质标的
当前港股基金合计跟踪6只医药行业指数,平均市值集中在200-300亿之间。其中4只医药全产业链指数,2只港股创新药指数。港股医药指数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调整后,当前估值性价比凸显。向后看,医药板块底部蓄势充分,或可聚焦创新赋能和盈利边际改善催化下的新机会。
09
消费指数:可选择性不多,港股通更有优势
当前港股消费指数基金的只数不多,且规模也并不大,可选择的指数有恒生消费、港股通消费CNY,港股通消费,以及港股通大消费4只指数。从2016年以来的表现去看,港股通消费CNY涨幅50%,表现较好。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9260)$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261)$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0110)$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111)$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4673)$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
$富国蓝筹精选股票(QDII)人民币(OTCFUND|007455)$
#投顾交流会##2024年即将过半 你的年度理财目标完成了多少?#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且可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调整。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不预示基金未来具体投资操作,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