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疯狂弹窗的新闻里提到了一句话,叫“有力有效发展瞪羚企业”。什么是瞪羚企业?有无对应ETF?
瞪羚企业的概念起源于1994年,MIT经济学教授戴维伯奇与詹姆斯麦道夫将既能快速增长又创造了大部分新增工作机会的极少数中小企业称为瞪羚企业。
随后欧盟为瞪羚企业细化了界定标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安吉申姆克博士与凯米图什教授于2008-2011年提出,瞪羚企业特指营收相对增长率排名前10%的中型企业+前5%的小型企业,同时要求企业雇员数量持续增长。
《欧盟统计局—OECD商业统计手册》对瞪羚企业的营收、雇员增长率做了更详细界定:成立不到5年,雇员超过10人,最近三年营收、雇员年化复合增速不低于20%的企业。
当然,出于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瞪羚企业的概念从美国出口,经过欧洲转内销重返美国后,硅谷剔除了其中关于就业率的标准,只考虑企业营收增速:起始年度营收不低于100万美元,且连续4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20%。
我国最早于2014年引入瞪羚企业的概念,但首次获得最高级别关注则要延后至2018年。考虑到2018年正是独角兽企业概念大放异彩的一年,所以瞪羚企业的曝光率并不高。
从我国现行定义上看,瞪羚企业是独角兽企业的前置,大概类似新三板和创业板的关系(瞪羚企业不一定发展为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也并不一定要经历瞪羚企业的发展阶段)。
由于瞪羚企业主要描述未上市企业,所以找出对应精准指数肯定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从中小企业、高成长、创新驱动、持续吸纳就业等角度综合判断,模糊筛选可能的相关指数。
最终我检索出中证智选1000成长策略指数(932063)和中证智选1000成长创新策略指数(931591),其中后者由华夏基金定制,现已发行关联ETF中证1000成长ETF(562520)及其联接基金华夏中证智选1000成长创新策略ETF发起式(A类:018334;C类:018335)
严格意义上说,1000成长策略的编制规则比1000成长创新更贴近瞪羚企业定义(因为增加了ESG判断标准,隐含吸纳就业率指标),但毕竟没有关联产品。当然,中证1000市值可能还是太大了,如果有中证2000成长策略指数就更好了。@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