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库存波动大,“新周期”真的来到了吗?
贪吃猪财经
2017-08-07 16:27:1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库存和价格之间通常呈负相关关系。当前商品市场内的库存水平表面来看偏低,因此有部分观点认为,其直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同时也有经济学家基于此喊出了“新周期”的声音。但是,库存水平是否真的已经见底?“新周期”真的已经来了吗?

正确看待商品市场的库存

其实库存和价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多的是从短期供需平衡出发。库存在贸易流程之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蓄水池的作用。一颗石子扔进蓄水池里,水浅则浪花四溅,水深则只是“扑通”一声沉了底。库存在贸易流程之中起的作用大抵如此。

库存规模的大小、库存结果,这些都会对价格起到影响。

对于商品市场,我们不应当仅仅只关注库存总量,而更应当关注库存品种、各品种的库存规模、变动周期,等等参数。

以黑色市场为例,基于下游行业的高峰季节和市场变动规律各有不同,不同品种钢材的销售旺季各有不同。其余商品原材料行情的起伏也大抵与此相关。

行情的波动直接决定了生厂商的利润来源,从而决定其生产策略、会将多少资源配置在该种商品上。这从而决定了该种商品的库存规模。

同时,即便是同类商品,根据其商品特性的不同,对于各种商品的需求也会根据市场环境而出现不同;这些同类而不同种商品在某一背景或者时间段下的稀缺性同样将会使得市场价格出现波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品种轮动”。

关于低库存与商品市场的前一轮上涨。

首先,引发市场低库存的逻辑各有不同。

引发市场低库存的逻辑除去高需求带来的库存消耗之外,还有其它的可能。

假定市场需求实际没有出现太大变动之外,供给侧的产量出现缩减;

另一种情形更为可怕,即假定市场需求出现缩减,供给侧的产量缩减幅度更大。

对于当前的商品市场来说,的的确确其在过去的几个月份之中其经历了非常大的上涨幅度。

关于上涨的动力来源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主要是2点:

供给侧改革引发的短期市场供给缺口下游行业需求高峰出现波动

以商品市场中的主要战场——黑色产业来说;关于第一点,部分市场观点认为今年钢铁市场呈牛市的主要来自需求端,供给侧改革中的政策实施,包括中频炉去产能,等等,对于价格的上涨起到的并不是决定性作用。

但是我们需要厘清一点,以中频炉去产能为例,过往中频炉产出的钢材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被统计在粗钢产量之内的;因此去去产能的影响要大于市场认知。其实际产能可能会达到8000-9000万吨。这将近10%的缺口在我们看来,正是推进价格上涨的主要“元凶”。

关于第二点,实质是需要细细深究的。

2月份开始,受政策预测影响,企业普遍提前加大采购,也就形成了第一个淡季不淡。3月份,由于需求未真正兑现,反而形成了旺季不旺的局面,也使得今年的消费高点后推了一个月。5-7月份,再次出现了淡季不淡,消费连续保持高位。

清楚认知产业链中不同环节库存的关系

产业链之中的库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上游的原材料库存和下游的终端产品库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部分环节的产品库存处于低位,并不代表整个产业链的库存见底。

还是以钢铁产业为例,从上游的原材料转化到下游的钢铁成材,中间的周期一般不会超过15天。以当前钢强矿弱的市场结构,整体来说钢铁产业的库存远远不能说见底。

当然这中间会涉及到环保限产、产能利用率、钢厂排产策略等细节因素,但总的来说,黑色系市场整体库存仍然处于高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库存并未见底,基于这一逻辑而产生的“新周期”并不存在。

商品市场会一直涨下去吗?不一定;但是“波动”的加剧是永恒的。

同时关于2017年商品市场的前景,今年以来市场的预期其实是持续转好的。年初多数研究员对于市场的年内前景,多持上半年看多的观点,而对于下半年的预期大多比较悲观。

但是从4月份开始,这一情况有了转变;唱多的声音逐渐变得多了起来;进入6、7月份之后,多头声音响彻整个市场。逻辑主要在于:

上半年的需求超出预期;下半年预计将维持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


但是关于当前这些商品类资产价格的上涨——无论是现货市场价格、期货市场走势,还是相关板块的股票,我们需要保留谨慎态度、冷静思考。

在7-8月份之间有色和钢铁板块持续高歌猛进之后,究竟还有多少空间能够上涨?

或者说,如果这一波涨幅的确是如我们前期评论中所认为的,反映的是市场对于预期和现实之间的修复;那么在修复之后呢?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目前市场已经被多头情绪笼罩;基本面的推动因素更多地被情绪和资金因素所取代。

但是如果这方面因素还能持续多久,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整个商品市场的波动还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从更长周期来看商品市场的“新周期”

如前段时间中科院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大半;这就意味着对于钢铁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高峰可能已经见顶。

当然对于这类商品的需求并不会马上出现急剧下滑,甚至还会出现继续增长的情况。但是,需求增速最高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目前低水平的表观库存并不是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产业链库存环节的失衡。实质上商品市场的整体库存水平并不低。而从更长周期角度出发,商品市场的需求增速高峰可能已经过去;未来的整体产业链库存水平还将出现下降的可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商品市场的“新周期”还没有到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