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冬腌风腊,蓄以御冬。
股市调整仍在继续,手中的权益基金还在等着反弹回本,债基、银行理财也开始亏钱了,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10月31日的2.66%,到11月23日的2.82%,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短期内大幅上行,给债券市场带来了较为剧烈的调整。一向有着“压舱石”美誉的债基出现净值下跌,债市风起云涌,债基还是我们投资御寒的好选择吗?
净值化时代:需重新审视“稳健”内涵
理性看待波动,共渡净值化浪潮。很多人对固收类产品的印象还停留在“保本保息”的过去,今年起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实施,各类金融产品开始向净值化产品转型,近期的债市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撤,又一次提醒了我们,刚兑打破,现已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零风险”成了过去式,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现本金亏损将是市场的常态。
* 何为“净值型理财产品”?指产品发行时未明确预期收益率,产品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展示,投资者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自负盈亏,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
数据来源:Wind,安信资管。统计区间:2017.7.1-2021.12.31。
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是相信根本没有风险。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固定收益类基金,都存在着波动和亏损的风险,“稳健”不等于“不会下跌”。投资就是承担风险换取收益,客观认识风险并接受波动,是当前净值化环境下的风险必修课。
“债”现风云,如何布局?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债市经过上周的急跌后,11月17日,央行单日净投放1230亿元呵护流动性,市场信心得以恢复,赎回压力已经有所企稳。
回顾历史,债市受到冲击的顺序往往同债券流动性水平一致,短债基金往往是债基净值反弹的“急先锋”。在多次债市风暴中,短债基金一般震荡时间较短且震荡后连涨时间较长。债市调整至今,悲观预期与恐慌情绪已经得到了较好释放,短债的配置价值有所凸显,短债基金或迎来较好的配置时点。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统计区间:2020.7.15-2022.10.31。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代码885002.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收益表现,基金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风波暂平,短债基金值得布局吗?观察过去十年短债基金整体与债市、股市年度收益情况,可以发现:
(1)相对于大起大落的股市,债市波动性较小,抗跌性较强;
(2)即便是中证全债指数下跌的年度,短债基金从未出现过年度级别的亏损。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2.1.1-2021.12.31。风险提示:市场的历史业绩及相关模拟回测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未来真实业绩表现的承诺。投资需谨慎。
究其原因,相较于中长期纯债基金:
一方面,短债基金久期更短、流动性更好,所以价格波动相对更小;另一方面,短债基金对投资标的的信用资质要求更高,以高评级、信用资质优秀的品种为主要投资方向,有利于防控信用风险。
所以短债基金即便短期受到债市波动的影响,净值出现回撤,但随着持有债券逐步到期兑付,只要没有“暴雷”,短期净值下跌也有望得以恢复。
以安信资管瑞鸿中短债为例,由安信资管金牛固收团队担纲,始终秉承稳健投资理念,以绝对收益为根本目标。产品采取短久期、中高评级信用债配置策略,在积极增厚收益的同时严控回撤控制。以B类份额为例,其近1年净值上涨2.63%,成立以来年化增长3.05%,长期来看货币增强效果显著。(截至11月17日)
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期间:2020年5月14日-2022年11月17日。经托管人复核。1.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产品的业绩并不构成产品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产品未来收益。2.业绩登载期间安信瑞鸿中短债历任投资经理(任职日期)为:杨坚丽(2020/05/14至今)、吴慧文(2020/11/19至今);2020年7月21日安信瑞鸿中短债修订合同,将管理人及B类和C类计划份额登记机构由“安信证券”变更为“安信资管”、销售机构调整、信息披露相关条款修改;2021年7月23日安信瑞鸿中短债修订合同,增加侧袋机制相关表述。
03 时间会熨平波澜
债券天然是多头,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上涨趋势。和股票市场不一样的是,由于债券票息收益的存在,债券市场是天然的多头市场,短期波动会被票息熨平,只要底层资产没有违约风险,其他的交给时间就好,即使遇到波动也无需过多操作和恐慌。
无需过度悲观,债基仍可布局。相比于会大涨大跌的权益型产品,债券的回撤幅度和稳定性通常优于股基;相比于一般银行理财,债基的门槛相对较低且流动性选择往往更多。对于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债基仍是较为适合的投资品。经过前期调整,短债企稳已在路上,对于偏好低风险投资品种、重视流动性的投资者来说,当下或是短债基金配置良机。
市场永远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在理解风险的基础上拥抱波动,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时间会熨平波澜,最终绽放出玫瑰。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管理人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表现并不构成未来产品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材料并非产品宣介材料,观点仅供参考。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详情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及相关公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