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在市场从业14年的基金经理周珊珊居然是一位科幻片“收集家”。
从学生时代开始,她就追过不少科幻片,热门的、冷门的,一网打尽。聊着聊着,她就俏皮地问:“《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你们看过吗?”
这部剧有一句台词:
“All this has happened before and will happen again.”(一切均已发生过,还将再次重复)
2023年年初,ChatGPT火爆出圈,周珊珊体内的“AI基因”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她用了“颠覆”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对AI产业的理解。
“现在AI的发展路径,十年前的美剧里就已经‘剧透’过了。”周珊珊说,因此,ChatGPT的横空出世,直接颠覆了她在权益方面的中期投资方向。
一季度,周珊珊手起刀落,果断地将组合中的权益配置向AI产业链倾斜。
这种对成长股的敏感度,在“固收+”基金经理中并不多见。
截至2023年4月30日,交银稳固收益债券A近一年累计回报已经达到8.92%,在同类产品中凸显进攻特征,取得同类排名9/361的成绩。(数据来源:基金业绩经托管行复核,排名和历史业绩见文末注释)
在研究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周珊珊是一位相当特别的“固收+”选手,她有以下几个特征:
14年从业老将,投资年限超10年,管理公募超4年,对大类资产的定价,自己有一杆秤;
“固收+”中的进取先锋,“+”的不仅是权益,而且是稀缺的成长型资产;
杀伐果断,手起刀落,这是债市选手的作风,该决断的时候一点都不马虎,有速度。
当固收遇上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一起来看看,周珊珊的进取型“固收+”策略,都有什么秘方。
01
清醒:大类资产定价的一杆秤
周珊珊是一个能量值很高的人,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奔跑”:
管理过从低风险到高风险等各种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包括货币、一级/二级债基、专户可转债、多策略等混合型产品;研究范围从宏观、利率债、信用债到可转债、股票,现在还在搭建自己的股票量化模型。
她说:“所有知识型的东西是没有门槛的,努力学就好了;但经验和认知是有门槛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叫“抢占式学习”,来自作家九边的《向上生长》一书。
什么意思呢?书里说:
“有理没理,找一个高地强攻上去。比如,用一年时间把《资治通鉴》通读一遍。收获绝不会仅仅是历史知识。它会帮你打通各种奇经八脉,是妥妥的终身受益的缓释胶囊。”
周珊珊的从业生涯中,恰恰就是通过类似“抢占式”的投研,垒筑起自己在投资上经验和认知的高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可转债。
早在2014年,周珊珊就在自己管理的产品上面采取了可转债的投资策略。当时可转债还是一个相当小众的市场,但是一接触到这个品种,周珊珊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热情瞬间都被点燃。
“在当时的市场中,可转债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种。”周珊珊在研究中发现,可转债有两大独特优点:
“做时间的朋友”,具备债券属性,在国内可转债独有的下修条款下,下跌空间小,有到期收益率的保护。
具备权益属性,条款博弈下,向上弹性强。
于是,周珊珊一头扎进了可转债的研究当中,由于可转债基本面研究涉及到正股,她也因此拓展了自己在股票方面的投研能力,为后来的“固收+”策略奠定了投研基础。
2018年年底,周珊珊发现,可转债整体进入了性价比极高的区间,是难得一见的投资机遇。她果断选择重拳出击。
2019年,中证转债指数大涨31.72%,可转债牛市由此开启。周珊珊的这场可转债战役不仅时机精准并且力度十足,足见其在可转债研究上高水平的认知。
在周珊珊看来,可转债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左侧布局的资产,做时间的朋友并注重条款博弈。
但是,随着市场参与者加速涌入,周珊珊发现,去年以来可转债普遍溢价率较高,估值更是居高不下,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更多呈现出交易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可转债作为一个大类资产,可能已经失去了过去‘做时间的朋友’的特征。”周珊珊说。
基于多年来对可转债投资的审美偏好,从去年开始,她就鲜少参与博弈性质的可转债交易,也恰恰是这种“警觉”,让她躲过了去年可转债市场的一波下跌。
这种对大类资产的定价能力,就是周珊珊“抢占式”投研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认知。
“All this has happened before and will happen again.”(一切均已发生过,还将再次重复),科幻片里的这句台词,转换为投资的语言,不正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在超过14年的研究生涯中,周珊珊见过市场周期的多次更迭,对大类资产定价也有自己的一杆秤,她更倾向于站在历史分位数的视角上,以绝对收益水平去考量各类资产的性价比。
比如,对于债券,周珊珊的信仰是:收益率是有边界的。
去年4月份,周珊珊开始正式管理交银稳固收益,在基金二季报中,她就明确表示“预计债券收益率后续下行空间有限,拟逐步降低组合久期”。之后,交银稳固收益在债券部分的配置主要以短久期纯债为主,在发挥债券资产基石作用的同时,尽可能规避市场风险。
这也是她债券投资的一个准则,每当收益率处于区间的下沿时,她就会提高警惕。
这种“风险厌恶型”的特征同样体现在她在信用债的投资上。周珊珊从很早的时候就认为,公募基金没有必要通过信用下沉去获取超额收益,因为信用风险和信用溢价之间已经不匹配,一旦爆发违约风险,债券可能瞬间就要面临流动性危机,这种风险对于公募基金产品而言是相当致命的。
那么,作为一位“固收+”基金经理,应该到哪里寻找超额收益的来源呢?
周珊珊把“+”的目标放在了权益类资产上。无论是股债性价比,还是当前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上,周珊珊认为,权益市场都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超额收益。
而对权益认知的积累,早从2019年重仓可转债的时候,她就已经启程。
02
果敢:“固收+”不是保守,
主动出击成长的力量
注:以上不代表公司持有或承诺持有任何相关股票,不代表目前持仓或构成任何投资意向,也不构成行业或个股推荐,投资需谨慎。
这是周珊珊管理交银稳固收益以来的前十大重仓股列表,可以发现:成长特征非常明显!
大部分债券背景出身的“固收+”基金经理,股票的持仓上都会相对保守一些,更倾向于选择低估值、大蓝筹或者白马龙头类的公司,一则出于稳健的考虑,其次则是囿于能力圈和精力分配的问题。
但周珊珊的配置思路显然很不一样,她选择了更少人走的那条路。
出击成长股,她有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在14年的债券研究生涯中,周珊珊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脉络已经相当清晰。她认为,在缺少房地产这个引擎之后,预计经济中枢中长期将处于下行趋势当中,但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很大,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少成长型的产业机会出现,这种成长的力量是更稀缺的,在二级市场的机会也更大,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挖掘的方向。
其次,对于“固收+”,周珊珊认为,产品的定位是在控制风险回撤,追求可持续的稳定业绩,但这并不意味“固收+”投资等同于“保守投资”,基金经理要在稳健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能力边界,创造更高的超额收益。
“我希望自己的组合更够更加进取一些。”周珊珊说。
如何做好成长股的投资呢?
周珊珊甩出了自己那句名言:“所有知识型的东西是没有门槛的。”
从2019年以来,周珊珊就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成长股的研究当中,几乎1/3的时间都在外调研,经常出现在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当中。
她认为,虽然与行业研究背景的基金经理相比,自己对某个行业或者公司的研究深度可能还有差距,但在标准化的权益研究框架下,只要你肯花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没有什么攻克不了的方向。
同时,她也认识到,与权益类基金经理相比,自己的优势其实在于“广度”和“速度”。
事实上,早年研究可转债的过程中,周珊珊就已经接触到各种新兴行业的公司,当时很多在可转债市场融资的小公司,多年之后已经成为制造业、新能源、TMT等行业的中流砥柱,而早期的这些积累,也成为周珊珊在成长股研究上的发力点。
比如,在新能源行情爆发初期,很多产业链上的小公司连券商研究员都没有覆盖过,而周珊珊在转债市场中早已接触到这类公司,反而在更早期的阶段就建立了对这些新兴行业的认知。
她的投资框架是:基于宏观经济周期轮动并考虑产业政策变迁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出发,寻找三层逻辑共振的股票资产组合。
从她的持仓中也可以发现,从新能源、半导体、通讯、TMT到AI产业链,周珊珊在成长股投资上并没有太多的执念和偏向,这种“冷静”,反而让她保持着对新趋势的敏感。
比如在ChatGPT出现之后,她就果断地投入到AI产业链的研究当中。她认为,ChatGPT的出现有可能是对制造业、工程师红利逻辑的一大颠覆,AI对未来的生产力将会产生深远的变革,虽然产业仍处于0~1的发展初期,但积极拥抱变化总比不变的好,于是迅速将AI产业链列为中期投资方向之一。
除了覆盖面广之外,她还有一个特质,就是有“速度”。
比如去年4月份管理交银稳固收益的时候,她一开始配置了一些新能源的标的,但在二季度发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已经出现问题,而且在行业整理上涨两三年的背景下,竞争格局已经出现恶化,于是手起刀落,果断进行了减持。
“在盈利的拐点或者增速的拐点,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全部卖出,不要有任何留恋,不要对个股产生过多的感情。”周珊珊说。
在当前看好权益机会的同时,周珊珊也将于日前推出一只新产品交银稳进丰利六个月(A类:018198;C类:018199),与交银稳固收益相比,这只产品的权益仓位设置在10%-30%之间,对基金经理而言,意味着拥有更多弹性操作空间,作为其进取型“固收+”策略的表达。
注:基金根据基金合同投资范围的约定进行投资,不代表基金一定投资于上述相关行业。以上不代表公司持有或承诺持有任何相关股票,不代表目前持仓或构成任何投资意向,也不构成行业或个股推荐,投资需谨慎。
03
结语:投资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周珊珊亲历过很多次市场的极端时刻:2013年的资金面紧张;2015年的急剧下跌……
这些“血泪史”,对周珊珊而言,恰恰是经验与认知的宝贵来源,每次考验之后,她都会进行复盘和思考:如何才能在下一次做出更好的决策?
周珊珊的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编程”的思维也体现到她的投资当中。她把投资视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搭建了框架之后,需要通过经验与认知,不断完善这个工程,让其与时俱进。
比如大类资产的定价体系、债券、股票的研究框架、组合的管理思维、风险控制等等。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基金经理也是如此,在市场的极端时刻,很难保证不受情绪影响。所以,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投资工程,可以通过流程和纪律,约束和规范投资的动作,弱化错误的偏差,让理性成为决策的主导。
这也正是周珊珊在过去十多年给自己打造的护城河,而这道护城河还在持续加深。
本篇文章主要用于投资者教育,涉及金融产品相关的服务和内容由交银施罗德基金提供。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商侠客行仗剑走江湖,飒沓如流星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