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开消息称,国开行高层表示,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预计在3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从消息面上看,1万亿元规模的首批债转股将落地,这将有利于提振银行股、负债率较高的国企概念股等。
该基金经理分析,一方面,从国家的供给侧改革到落实万亿规模的债转股措施,都有利于引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让负债高的企业度过债务危机,避免破产风险,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这种政策利好会体现在企业基本面改善上,对这类高负债企业形成利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通过债转股,银行也可以主动选择高负债但基本面良好的企业融入股权,转换为良好的资产,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这对银行也形成利好。
该基金经理称,“在当前震荡市场条件下推行债转股,银行的风险比较小,企业在二级市场估值相对便宜,银行可以在市场相对低点、企业经营的相对困难时机拿到相对优质的资产,从长期来看,银行的投资是相对安全的。”
前海开源拟任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对转股企业来说,债转股拓宽了潜在的发展空间。债务转增股本,意味着企业获得了一笔无限期不用还本付息的贷款资金,不仅降低了自身负债,还增强企业营运资本,提高资金周转的灵活度。当企业完成“债转股”时,一方面负债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提高了转股企业信誉,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
他认为,今年供给侧改革将有突破进展,而周期性行业去产能是首要问题,一些诸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里强制去产能的公司,将面临更大财务压力和经营困难,允许债转股将大大减轻还本付息压力。
也有公募人士认为,短期内,该消息对二级市场的银行股、周期行业龙头股形成利好,有望带来一波估值的修复过程。但长期来看,也不能对债转股的作用预期过高,因为本来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在经营层面就存在一定困难,如果债转股并没有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转变企业的基本面,反而对企业和银行形成新的负担,问题的关键还是企业经营状况能否因此实现改善。
风险提示:文中所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