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首先想问老师怎么看今年A股行情?
懒人养基:
2021年与中国股市相关的行情可以用九个字“结构性行情+极致分化”来形容。选对方向是大牛市,选错方向可能就是大熊市。
而今年行情的主线就是新能源,从生产端的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储能端的中证动力电池指数、应用端的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以及全产业链的中证新能源指数,到前天(21日)为止的涨幅都超过了40%。具体来,光伏产业指数45.37%,动力电池指数47.24%,新能源汽车指数43%,中证新能源指数47.17%。
年中有极佳表现的一些板块,比如有色金属、化工等几乎都是与新能源上游产业相关联的。尤其有色金属中的小金属、基础金属行情都围绕着新能源展开。
与此同时,像中概互联网、保险等主题、医疗指数等都则几乎单边下行,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今年以来跌幅更是高达43.79%。(中概-43.79%、保险主题-24.16%,中证保险-27%,医疗-15.91%)。虽然跌幅巨大,但中概现在还没有见底迹象。
行业指数回报首尾差距超过90%。
如果放到主动基金层面,这个差距更大。主动基金今年业绩最好的是118.01%,最差的是负回报达到34.69%,首尾差距高达152.70%。
说新能源“一枝独秀”似乎也不为过。
问:新能源板块今年为什么表现会如此强势?
懒人养基:
新能源系列指数的持续强势源自行业持续的高景气度,而且这种高景气度在未来数年仍将继续维持。
新能源未来数年长期维持高景气度的确定性来自“双碳目标”:
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依靠碳排放少或者没有碳排放的、新的获取能源或应用能源的方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为了永续发展,人类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同时,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从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8.90%;光伏、风电、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也就是说大量碳排放的煤炭和石油消费仍然占到75.70%。
所以发展新能源,从能源的生产到应用(消费)实现低碳目标任重道远。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能源行业的前景无比广阔,未来多年的高景气是可以期待的。
问:新能源大赛道里面,有各类型的产品,你自己主要投资哪块,或者更看好哪个方向?
懒人养基:
如果照我懒人养基一贯的投资风格,投资行业主题指数我只要“模糊的正确”,我只关心这个行业有没有前景,有多大的前景就好了,因此我会选择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的中证新能源指数。选择这一指数可以减少很多麻烦,我可以不用操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路径问题,不用担心成份企业此消彼长,技术上可能有“汝之砒霜、吾之蜜糖”这样的问题,因为不管怎么样,技术路径之争也好,成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罢,最后的成果都在行业里面,通俗来说,不论怎么发展,无论怎么竞争和替代,新能源各个环节的“肉”都会烂在新能源行业这个大锅里。
投资全产业链的行业指数是最稳健的。它的短期弹性可能没有细分行业那么高,面临的回撤可能也就没有那么大。
好像现在还没有跟踪全产业链的中证新能源指数的基金,投资新能源只能退而求其次。
从已有的新能源指数基金来看,我觉得新能源汽车和光伏更值得关注。原因也很简单,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都已经有了非常好、非常巨大的应用场景,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购买了的、街头上跑着的新能源汽车,纯电的、混动的,越来越多了,而且还有非常高的增速;光伏在很多地方是大项目(所谓的风光大基地),也是非常美丽的景观;还有各种普通民居住宅屋顶光伏设施……我们普通投资者看得见、摸得着,技术相对成熟,行业的发展前景也看得清楚。所以这两个细分行业指数基金我认为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问:新能源车和光伏这两个指数有什么不同?
懒人养基:
新能源车和光伏分属于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新能源汽车属于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应用或者消费环节,CS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指数来说,它的成份企业包括涉及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充电桩等涉及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上市公司,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它的成份企业50家,单个成份企业最高权重10%,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明星企业,都在里面。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中,工业占比63.71%,原材料占比19.90%,可先消费占比15.06%,信息技术1.33%。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从沪深市场主营业务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证券中中,选取不超过50只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光伏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个股最大权重也是10%。从行业分布看,工业占比87.66%,公用事业5.70%,原材料1.78%,信息技术1.75%。
从前十大成份股来看,两个细分行业指数前十大成分企业没有一个是重合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细分行业。
我自己的理解,如果两个都投资了,也大体上算投资了新能源全产业链了。
问:新能源车这块,近期造车新势力也发布了11月销售数据,各个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于新能源车的未来发展你怎么看?
懒人养基:
总体来说,2021 年新能源汽车步入高增长元年。据中汽协统计,2021 年1-11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 销量 298.8 万辆,同比增长 169.4%。
从单月来看,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45 万辆,同比增长 124.8%。11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20.8%。 10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18.6%,1-10月渗透率14.3%,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0到5%,历时约12年。从今年年初的5%到10%,用时不到半年。到1-10月份达到14.30%。10、11月单月渗透率已经接近20%。
对于渗透率这一话题而言,超过20%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的研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渐进,从1%到5%很慢,但从15%到30%就很快的,这和技术成熟、消费心理、基础设施(配套的充电桩)等都有关。
此前,《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25年这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为20%,如果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20%渗透率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
海外市场方面:
2021 年,在“碳排法规+补贴”双重作用的背景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放量,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到 153.7 万辆,同比增长 77%。
美国市场特斯拉独占鳌头。2021 年 1-10 月美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 49.25 万辆,同比增长 100.4%。
根据银河证券的一份研报,预计 2021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约 330-350 万辆,同比增长 148.7%;海外销量约 300 万辆, 同比增长 54.3%。2022 年中国与海外销量或将均攀升至约 550 万辆。
2025 年,预计中国/海外电动车销量有望达到 1,100/1,500 万辆,5 年复合增速约 51.7%/50.5%。
我觉得这种良好发展前景是有现实依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问:对于光伏、新能源车这两个板块的后市,特别是明年的表现,老师有什么看法?
懒人养基:
我的基本观点是,光伏、新能源汽车,乃至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指数,产业前景无限美好,但对明年的投资却必须保持一份理性。
第一,我在前几天做过一份统计计算,新能源系列指数已经连涨三年。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指数自2018年底起算的涨幅基本都接近或者略微超过300%了,三年四倍,也就是说如果有幸在2018年底买入100万新能源指数基金,现在已经400万了。
从估值来看,中证指数官网截至12月17日数据显示,中证新能源指数滚动市盈率为80.29倍,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为66.09倍,中证动力电池指数为143.32倍,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为139.59倍。
而根据银河证券一份研报数据,未来5年确定性最强的新能源应用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约50%;未来几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增速为60%左右;而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 2021 年 1-10 月较 2020 年/2019 年分别同比增长 10.5%/50.9%,两年平均增速为 9.2%,未来五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22.40%。
简单按照PEG估值,各细分行业增速与当前估值并不匹配,当前的估值偏高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光伏也好,新能源车也好,未来在量的增长上是确定的,但价格不可能一直像今年一样量价齐升。随着各环节产能的不断释放,价格趋降应该是长期趋势。所以从PE看E的方面,也就是利润指标方面,增幅可能没有量上的那么大。
第三,从理性投资的角度,当然也仅限于我个人的理解,近几年涨得太多、涨幅太大是新能源的硬伤。就像最近的高层会议定的调子一样,不要把碳达峰搞成碳冲锋!我个人希望新能源行情也能够歇歇脚,不要一味地向前冲,需要调整调整,毕竟走得稳,也才能走得远。
前几天我还写过一篇短文,《拒绝回调的新能源会成为永远的神吗?》对这个问题做个一个分析。还好,最近几天有调整,而且势头有点猛,有破位的迹象。我希望它破位,希望它有较大幅度的调整,今年一季度那波调整大概最大幅度是28%的样子,这次希望它能够再大一点。
借用一位基金经理的说法,我认为新能源跌下来才是是馅饼,一味涨上去可能就是陷阱。
问: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投资类似光伏、新能源车这种高弹性板块需要注意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操作建议给投资者?
懒人养基:
操作建议谈不上,因为不可能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投资策略,一个人的阅历、年龄、性格,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家庭财务状况不一样,投资策略可能完全不同。
我只能讲我自己的思路。
我投资基金的基本原则,高不买,低不卖。
对于高弹性的行业指数基金,我有几个原则:
第一,以配置的思路投资,单一行业指数基金一般不超过我可投资总额的10%,再看好也不会超过20%,只有配置的思路才能拿得住,而长期拿得住才能赚钱。
第二,最高位下跌30%以上,开始以月定投的方式分批建仓,建仓周期12个月至24个月,每个月固定的时间买一次固定的金额。不胡乱加仓和“抢跑”(缩短定投周期)。
达到条件就投,达不到条件就不投。这几年我没有投资单独的新能源主题基金,可我投资的主动基金里几乎都有新能源方面的持仓,应该说新能源方面的钱我也“顺带”赚到了。
建仓周期设定的比较长,是为了能够坚持下来从而获得最终的投资成功,毕竟手里有钱,心中不慌。
有人担心还没买完就涨上去了。我觉得没关系,涨上去了再找其他投资机会呗,毕竟绝大部分时间里股市不缺机会,缺的是钱。
事前没有赚钱最多的、最佳策略。但可以有保证赚钱的策略,或者说胜率很高的策略。
很多没经验的投资者,完全没有计划,跟着感觉走,看着下跌一点就赶紧建仓了,再下跌,急于拉低成本,再补仓,直至补成重仓甚至全仓。这时候,再来一个大跌,必然崩溃。低位斩仓出局。功败垂成。
这种事发生在中概互联上投资者身上的太多了。
没有资金计划,没有建仓周期设定,没有建仓纪律,管不住自己的手,再好的投资标的都会被玩坏。
$新能源车ETF(SH515030)$ $光伏ETF(SH51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