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经济比作一列火车,流动性就是火车头。在《美林时钟、经济周期与基金投资》一文中,我从自由竞争和库存消长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周期发生的过程。而经济周期必然伴随着信贷周期,它是金融体系自发性的信用扩张或信用收缩,而“看得见的手”(政府用于宏观调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使得这种“原生性”的信用周期之外,产生了“外生性”的货币周期。
央行应用“看得见的手”,出发点是平滑经济波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周期的运行,但不会消除经济周期。
货币信用分为四个周期,货币在信用之前,货币宽松,资金流入金融体系;信用宽松,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往往是宽货币先发生,再出现宽信用;之后先紧货币,最后才是紧信用。货币信用周期与衰退、复苏、过热和滞涨四周期有交叉和跨越,但也有大体上的对应关系。
在经济下行时,央行会释放流动性,经济触底之前,企业和个人信心不足,贷款意愿不高,因此衰退阶段大体上是宽货币、紧信用特征。
经济触底成功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信心,贷款意愿增加,信贷上升;同时经济增长不够强劲,央行会继续净投放。因此经济复苏阶段大体上是宽货币、宽信用特征。
经济强劲增长,通胀苗头显现,央行开始收缩流动性,但企业和个人信心十足,贷款意愿依然高企。过热阶段大体对应着紧货币、宽信用周期。
经济增速见顶回落,物价依然高企,央行继续收缩流动性,同时企业和个人信心丧失,贷款意愿下降。因此滞涨阶段大体对应着紧货币、紧信用周期。
根据国内外多年历史经验,货币信用各周期对应着明显的股票、债券周期,但商品周期与货币信用周期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具体情形见下图。
总结如下:
1、宽货币紧信用周期,股票震荡市,债券强牛市;
2、宽货币宽信用周期,股票强牛市,债券震荡市;
3、紧货币宽信用周期,股票弱牛市,债券熊市;
4、紧货币紧信用周期,股票强熊市,债券震荡市。
宽货币有利于债市,适合配置较高比例的债券基金;宽信用有利于股市,这时应该降低债券基金比例,大比例配置股票基金。
怎么来判定货币信用周期呢?
1、判定货币“松紧”
(1)、看央行怎么说:央行每个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会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作出展望:模糊的表达有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
(2)、看央行怎么做:大的动作是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往往几年一次,最近一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直接释放1万亿流动性;常规动作是公开市场操作、SLF、MLF、SLO等等。关注央行网站或财经频道,可以及时了解到最短一周内央行是净回笼还是净投放资金。如果是宽货币政策中连续出现较大幅度净回笼资金,就要观察货币政策会不会转向。
2、判定信用“松紧”
(1)宏观定调:“去杠杆”就是信用收缩,2018年就是一个典型的紧信用周期;“加杠杆”就是信用扩张。(都包括企业端和居民端)
(2)信用松紧可以用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增速结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来判定,但以社融增速为主要指标,社融总额同比增速稳定或上行为宽松,反之则为紧缩。
(3)观察信用利差,即企业债利率与国债同期利率的差值,信用利差收窄,表明处于宽信用周期;反之则处于紧信用周期。
3、今年以来大家一直在说流动性边际收紧,其实3月中旬之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趋势,近几个月债券小幅走牛;最近降准,表明货币可能真正开始转向宽松,而宽货币之后一段时间一般都会出现宽信用,但什么时候,四季度还是年底出现信用宽松?没法预判。
如果双宽周期离我们不太远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乐观一些呢?逐步减配债基,增加进攻性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迎接下一轮小牛市的到来。
【小结】
1、“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周期分析总体来说是一种择时工具,谨慎使用。
2、每一次的周期虽然有相似性,但从来没有出现过运行轨迹一模一样的经济周期。
3、经济周期各阶段不一定按顺序完整呈现,相邻阶段会发生折返,比如经常会在衰退和复苏之间折返,对应的货币信用周期也一样会有反复。所以短周期分析往往胜率不够。
4、如果我们像发达国家一样,未来经济增速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充分就业、对抗通缩会成为我们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那么未来数年宽货币和宽信用周期可能会成为常态,股市长期慢牛可期。
@天天精华君 $新能源ETF易方达(SH516090)$ $有色金属ETF(SH512400)$ $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股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