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8-11-08 18:50:00 股吧网页版
2018年10月份持仓总结和本月定投计划

  在市场下跌中陆续定投之后,今年定投后仓位增加了四成。2018年10月份的持仓组合,公司组合持仓比例已经下降到了六成,基金部分(场内、场外、港美)持仓比例已经上升到了四成。

  定投的品种有央视50、上证50AH、标普中国红利、中证红利、香港中小、香港大盘、基本面50、沪深300价值、中证医药100、恒生中国企业精明指数,月初清仓了港美的公司组合,用了其中的六成仓位换成了一点纳斯达克100和全球医疗指数。定投的品种重点是前面的六只。

  从2018年2月份至2018年10月份,随着市场一路下跌也进行了一路定投,本月市场的反弹,定投可以告一段落。谈谈定投的标的选择、资金管理策略和未来的应对。

 (1)定投的标的选择:

 无脑定投:基本面策略指数基金为主、宽基为主、估值为主、行业地区为辅。有脑判断:行业地区为主、宏观判断为主、估值为辅、宽基为辅。即长期无脑定投,适合以基本面策略指数基金、宽基做为核心资产,这些也便于估值。那些行业基金合在一起,和一个宽基差不多,做行业基金包括QDII地区基金是为了轮动,对行业判断和宏观判断有一定的把握,才可以做好轮动。而不是刻舟求剑的求行业的估值,所有行业都有一定的周期性,金融危机降低金融行业的估值、地产低速降低地产行业的估值、注册制降低小市值指数的估值,而且环保指数、传媒指数这些成立时间不长。刻舟求剑的做行业指数基金,会与周期行业一样陷入下降周期。做这些得有一定的判断。现在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化解质押爆仓危机,中证500、环保、传媒是否会迎来双击,科创板的成立是否又降低了迎来双击的可能,把握这些因素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圈。总体来说,环保行业和传媒行业估值已经偏低,而中证500指数比起香港中小,还差一截。

 所以,我选择无脑定投的基本面策略指数基金作为核心资产,行业基金方面选择特别低估的金融行业、银行行业和估值很低的有着成长基因的医药行业。地区方面香港大盘和香港小盘也在恒生指数25000点以下进行了定投。

 仔细分析起来,策略类的指数基金有很多具有可替代性,也需要根据市场的均值回归做出调整。比如基本面50指数近些年来一直收益很高,而2010年以来收益仅四成多。这就是风格转变的均值回归。现在市盈率比央视50差不了多少,而央视50的行业比基本面50均衡,行业特性质量好。所以,我偏重央视50而不是基本面50。 标普红利和中证红利也是同理,标普红利受中证500指数影响弱于中证红利,即使这样也持平了沪深300指数。根据风格转换,如果未来中证500指数不比沪深300指数差,那么标普红利未来也不会比中证红利差。

 (2)资金管理策略和未来的应对:

 在未来收支平衡的情况下,每月的收入减去消费剩下的一半定投指数基金。上证指数3000点以下,恒生指数30000点以下,每月陆续加大了投入,尤其是9月份的总结,考虑到市场10月份经常下跌,把定投的比例在10月份加大,而且每月收入减去消费剩下的一半积攒的部分货币基金也一次投入。如果上涨就继续积攒货币基金。结果,10月份下跌,不仅把当月剩下的百分之百投入,而且还用了货币基金部分一次性投入。货币基金消耗得剩下一点了。当时市场上证跌破了2500点,恒生跌破了25000点,下旬,上证到了2500点以上,恒生还在25000点以下,又继续投了一点香港大盘和香港小盘。考虑到了一般11月份市场很少经历连续下跌,尤其是中小公司。恰逢政策影响市场在11月初进行了快速的反弹,本月的定投可以告一段落了,货币基金又可以慢慢的积攒了。

 这种资金管理的定投方式有些预判的成分,即使预判错了,也是问题不大。因为上证2500点以下,恒生25000点以下都是只进不出,判断错了等着就是。等着上涨,不上涨就等着后面的现金流。反之,市场上涨了后面没再定投剩余货币基金也不要紧,本来货币基金就快用光了,正好慢慢补充货币基金,重新达到平衡。再根据市场的估值进行平衡。比如,上证指数一下子上涨到了3000点,未来一段时间没变,未来一段时间又积攒了一定的货币基金,估值经历了公司业绩增长又变低了,即使在上证指数3000点投入,也很安全。

 资金管理根据情况因人而异,我的货币基金快用完了,10月份又全部抄底了,本月可以不投。而定期定额投入的,本月市场仍然在低估区域,仍然可以按照计划定投。货币基金比较多的,指数基金比较少的,而且认识到市场长期波动又能承受长期波动的,也可以继续投入一部分。

  

 (3)基金净值法计算的思考:

  

  基金买入第一笔后,一直下跌,定投低位买得多,还没回到第一笔买入价位时就已经赢利了。这是进出时机带来的结果。基金减仓后一直上涨,把以前的本金全部减出来,剩下的全是利润。这也是进出时机带来的结果。然而,减出来的资金怎么办,可以在分批慢慢定投。实质上这与资产配置的原理是一样的。即使是不再投入,净值法也有意义。因为剩下的利润都亏损完了也是赢利,那么后面的操作都是毫无意义。资产在低位时,全仓,再跌,调用现金流来申购,净值还是那些净值,可以提前赢利。资产在高位时,减仓,再涨,赎回后没参与的那部分资金形成现金流,相当于空仓出来一部分现金,可能把本金都提出来了。这也是很多投资者认为计算赢亏比例不如计算赢亏金额重要的部分原因。

  我倾向于用基金净值法把精选标的能力和进出时机影响分开来,计算出持仓总的成本。这样,可以清晰的把握操作和进出的两种能力,更好的管理资金,更好的安排资金。


相关话题:#玩转定投#​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楼主暂未评论!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