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些基金走入我们的生活,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就悄无声息了。
1
某中小基金公司的固收类产品,主打绝对收益,凭借着优美的净值曲线,在流量平台圈粉无数,也算是中小基金公司一个现象级产品。现如今,业绩长期不尽如人意,规模持续缩水,基金经理黯然离开。
优美的净值曲线,是这只基金成为网红的重要原因,这只基金的策略当时还真是公募独一份,作为一只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产品,部分投向高收益债券,部分做回购,这些都是账面上利率很高的资产,所以每天净值的起点就很高,加上当时的交易操作也很溜,净值曲线自然很漂亮。
不过这个策略,容量有限,规模太大,集聚风险也不是公司担得起的,随着基金规模暴增,策略有了变化,依旧在努力维持漂亮的曲线,无奈产品底子并不好,运作费用很高,不想加大波动,却撞上了股市大幅上涨,相形见绌,规模就止不住缩水,而规模下滑,对于固收产品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兜兜转转,又快回到最初的起点。
2
一个成功的案例,很难没有模仿者!
不就是漂亮的净值曲线吗?投资高收益债券不就得了?效仿者众多,有的选择了城投债,有的选择了地产债,还有的选择了困难行业和国企债。
城投债的大咖们,至今还未有折戟。选择困难行业和国企债的,有的被锤过,不过大多没有被锤死,而选择地产债的,大多数在劫难逃……
其中也有拿了金牛奖的债券基金,加了“金选”的债券基金。现在有的出现了大幅回撤,金牛颜面无存,还拖累FOF产品一起落水;还有的悄然被拿下“金选”标识,前景可能也不会太好……还好幸运的是及时在规模扩张后转变了投资策略,这一次没有明显的损失。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短债基金的大跌,没有什么影响,现在影响可就大了……有那么多投资者天天盯着净值,可不是那么容易淡化影响的。
3
到底是自己的阿尔法,还是时代的贝塔?这是对于基金经理的灵魂拷问!
过去的两三年,有一些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很是红火,不过在相对单一的行情下,这红火的业绩到底是自己的能耐?还是市场风口的风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能在风力的帮助下,达到很高的高度,但是能力和名望不匹配,终究在口碑上还是要面临巨大压力的。尤其是明明赚的是时代的贝塔,还自以为是自己阿尔法的基金经理,风口一过,直接拍在地上……
当然,依旧还是现象级基金经理,无论在哪里都会出现的基金经理,因为有太多人记得。这一波,相信基金公司需要很多年来挽救粉碎的口碑……我们常说年年都是困难的一年,今年恐怕真是最难的一年了,就在最好的那年之后。可为什么落差这么大呢?这落差从哪儿来的呢?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不知道看过这些历史,会有何感受?也许回望来时的路,这些网红基金并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