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8-10-29 09:06:49 股吧网页版
投资如何避免过早买入?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业绩平平的主要原因就是买入太早。那么,如何避免买入太早呢?老虎财经作者佐罗根据自身经验,对防范买入过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投资思想认识上要秉承保守和苛刻的理念信条,在操作方法上要做好买入价格控制和仓位控制。

作为一个管理投资组合的投资者,最大的恐惧是:在市场下跌时买入太早以至于买入价格依然处于过高定价的水平。这是Baupost基金公司总裁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致股东信上的重要看法,的确买入太早是几乎所有价值投资人的首要敌人!

 

因为价值理念浅显易懂,所以多数被价值大师熏陶过的普通投资人都会明白基本价值投资方法,但绝大多数价值投资人业绩并不十分显赫,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这四个字买入太早”!

顺着卡拉曼的股东信上的说法我的经验是当有人开始以低得荒唐的价格抛售东西的时候,而且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如此而不是想这样做时,这个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时机。顺便说一下,经验一般都是好事,不过它偶尔也能引诱你买入太早或做错事。

 

可见,要等到深度价值机会出现才进行买入,但既然是选择了非常低估的价格位置买入,为什么卡拉曼通常都只保持五成六成的仓位呢?我们投资于大概率的价值,但除此之外比大概率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认为的小概率发生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因此,永远给自己的价值预判留有后路是聪明选择,做一个保守组合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控风险。保持保守的仓位在遇到危机时是至关重要的:它使人们能够保持以长期为导向,思路清晰,集中发现新的投资机会,而其他人可能甚至被迫出售自身资产。

 

以下,老佐根据自身经验总结一下防范买入过早的具体解决方案:

 

1、投资思想认识上要秉承保守和苛刻的理念信条。

理念一:我们在投资买入之前,要做好六个准备:信心准备、情绪准备、现金准备、策略准备、眼光准备、风险准备。所有这些准备都要有个根基思想,就是保守和苛刻,尤其是买入的价格深度,尽可能在你所认为的合理估值基础上,再继续打八折,从指标估值和股息分红上都感觉相当廉价了,并结合历史底部分析,具有相当大的含金量时候才是正真可以开始下手的时候。

 

理念二、要知道买不上具有深度价值的廉价位置很正常,也许3-5年内能有3-5个标的符合条件也就不错了。其实市场永远不缺深度价值机会,根本不用担心买不上,有些朋友估值时候总纠结:买不上怎么办?简单记住这样一句话:买不上深度价值位置也很正常,因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买入而估值,但一经买入的,必将为复利收益做出积极贡献。绝大多数买不上深度价值的位置是由于:贪婪和恐惧。贪婪,使你过早地就全仓倾倒在价格高位;恐惧,使你错过明显的廉价位置,而去被迫追涨。合理的买入说来也简单,就是在你认为价值区域再加几道保险,然后严守标准就行了。

 

理念三、安全边际就是要苛刻地讨价还价,而不是过分褒扬未来的成长预期,当然定性分期其长期成长因素是必须的。有些朋友随意买入过往或臆想的成长股,大多数都是寄托在虚幻的期望或炒作中。因此要学会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地独立思考问题,哪怕是教条些,也要避免外界高成长估高价格和市场喧嚣热点的诱惑。

 

2、操作方法上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固定跟踪,量化买入价格和买入仓位尺度。

自己将所有认为可能成为自己投资标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都搜罗一起,做一个全市场范围内大的投资标的池子,然后结合你的较为深度的评估标准,来量化首笔头寸建立的具体区域,并且将几乎所有的价格变化都考虑在内,去继续制定你未来可能的最佳解决方案,这里包括买入价格和尺度,或是评估标准和细则、买入仓位尺度大小,如何量化前端的风险风控等等。

 

解决方案二:不在盘中做决定,提前几周甚至几月做好投资计划,最好要有专门的风险监督员。

 

这就是接下来的理念原则的执行问题,机构投资者可将策略计划制定人员和具体执行交易人员分开,各司其职。交易计划定制在几月前几周前完成,没有特殊原因,不准在具体交易时间段内下达交易指令。

 

而个人投资者就想法回避在交易时间打开交易系统,所有交易必须全部执行在9:30提前挂单完成,所有挂单都符合事前所制定之交易计划。

 

解决方案三:组合式买入,仓位控制。

绝对避免提早买入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适当分散组合时买入,比如规定某同类板快买入上限,尽可能找行业稍有对冲性质的板块,比如大盘和小盘都安排适当比重,黄金资源类和科技消费类配比,医药类和周期类配比,股票和低风险基金债券比例等等,当然具体买入仓位结果是顺其价值深度而自然形成的仓位,但总体上我们可以稍加控制买入进度和买入对象。这样即便是某些品种买入过早,也可以有回旋余地。

基于过去老佐的买入成本稍高的问题,几年来我们潜心研究深度价值投资的买入的具体解决方案等系列问题,得到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用长周期眼光看,买入成本稍高这已经成为成熟投资人最突出的严重问题,虽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如果有能力和手段去减少这种成本损耗,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仅能提高熊市中的防御能力,而且对投资业绩的提高和投资心态的平衡也大有裨益。

来源: 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