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8-05-23 16:15:40 股吧网页版
为什么投资医药生物就是投资我们自己的未来?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是的,我们人类正是依靠着自己的理性和感性,在这璀璨的星空之下,从洪荒一路行来,又毫不停留地向未来走去。理性与感性,正是我们认识事物和与事物互动的方式。

先从医药行业的成长空间谈起。先说结论:空间巨大。后说数据,本文选取了三个最能说明成长空间的指标:卫生费用GDP占比、人均卫生费用、人口老龄化。
我国医药行业己取得巨大发展,但我国医药消费仍落后于美日等医药发达国家。从宏观数据来看,我国卫生费用总额从2004年的7, 590.29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35,312.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 62%;卫生费用占GDP比重持续提升,从2004年的4.72%提升至2014年的5.55%,而同期日本和美国的这一比重分别保持在6%~8%和15%~17%,显著高于我国。

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从2004年的584元/年增加至2014年的2,582元/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6.03%,而同期日本和美国的人均卫生费用则分别保持在3,000美元一4,000美元和7,000美元一9,500美元,显著高于我国人均卫生费用。所以从发展的空间看,中国大国崛起的红利,使得中产及富裕阶层的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而中小型城市的数量也将大幅增长,带动医疗需求。同时,医疗卫生支出,尤其是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也在不断提升。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医药市场制胜的新规则》,预计到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支出保持约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占比将提升到近7%,从2011年到2020年,国内医药市场的年均增速约13%~15%,我国医药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另一个人所共知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医药市场制胜的新规则》估计,到2020年全国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24%攀升至33%,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有统计显示,老年阶段消耗的卫生费用占一生全部费用的三分之二以上。长时期内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推动着医疗支出的持续增长。

前面的逻辑,都支持医药行业存在长期发展空间,但是不考虑医保影响的逻辑是有漏洞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克制和财政支出中卫生费用部分的较大增长有天然的矛盾,所以政府有极大的动机去用政策压迫药企,控制医保费用,这对医药行业不是好消息。还是先说结论:无忧。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日本过去三十年前的人口结构,在1980年时老龄化的程度与中国现在比较相近。日本在60、70年代实施医保的全面覆盖,到8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进行了控费,包括医保控费、按病种付费、两年一次的药品降价、药品再评价工程(即中国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药分业(中国的医药分家)。所以总体医药政策的导向,跟中国近几年逐步开始推广的一些政策基本完全一致。同样类似的人口结构、类似的医保体系、类似的历史文化渊源,中日的应对措施也都比较相近。

从政策福利落地到产业转型升级,一个指向始终清晰——中国医药领域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随着中央和各地医改政策支持、高质量医疗需求紧缺、群众收入水平逐步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动,外资医疗机构入驻、高端医疗服务落地将加速推进。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特朗普时代的美国,确实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但新时代的中国,也确实更让人刮目相看。这种激烈博弈,也必然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医疗医药产业化改革市场化运营其实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其根本上是因为不断富裕的中国人民愿意支付医疗产业升级的红利费用,那么问题来了,这波医疗医药改革的红利是否会带来医药医疗企业的估值的提升呢?从长期来看个人觉得是有极大概率的,一句大白话,医生药厂医疗企业真真正正赚钱了,才有更多动力和更多地投入到医疗设备医药研发的产业中去,才会实现医药医疗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将全国人民的健康和寿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到时候,全国平均寿命90岁才不是遥远的梦, 所以支持医疗医药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运营,提高医生待遇,其实就是支持我们自己和子孙的健康和未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18-05-24 11:20:27
反正就是感觉在通过医药基金赚养老金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