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在周报中跟大伙提过,中概互联主题来了新成员——中国互联网30指数,当时篇幅有限没能展开细聊,详细内容这篇补上。
中概互联今年表现比较分化,一方面是行业利空政策频频出台,股价连续被锤,接着近期又来一轮业绩杀,从年内高点算起,指数临近腰斩,行业景气度跌入前所未有的冰点;另一方面是抄底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扫货,相关ETF规模屡创历史新高,热度空前。
目前看,这一趋势还在延续。即便是盘面上依然没有止跌迹象,但丝毫不影响“丐帮”兄弟们开启的无限子弹模式,以今日上市的广发中概互联ETF(代码:159605)为例,首发募集资金达到了22.6亿元,中概这是又来了一批“援军”呀。
当然,首募规模能上20亿的ETF并不多见,除了热度,产品自身也得过硬,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指数本身的价值。
中概互联指数有哪些?
进入21世纪,全球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美国诞生了FAANG(F:脸书、A:亚马逊、A:苹果、N:奈飞、G:谷歌)等享誉全球互联网企业,并引领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行业奋力直追,造就了BATJ(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J:京东)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互联网龙头。
伴随着行业成长,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同时诞生了一批百倍股,苹果、腾讯、网易比比皆是,这正好也为中概互联主题指数树立了信念。
2015年前后,中证指数公司先后推出了三只一键打包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主题指数,分别是:
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 (H11136)
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 (H30533)
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指数 (930604)
2017年,中国互联网50指数率先在A股市场上线了相应的ETF基金,并且取得先发优势,因此市场上所说的“中概互联”通常代表的就是中国互联网50。
而此次广发基金发行的中概互联ETF,则另辟蹊径,给投资者来带来了跟踪中国互联网30指数的投资工具。
那么两只指数有何区别呢?
1、成分股数量、权重有差异
中国互联网50和中国互联网30主要区别在于成分公司的数量和权重分配不同,前者成分股51只、权重上限30%,后者成分股31只、权重上限15%。
这一编制规则首先奠定了两只指数的龙头效应,头部权重高度集中,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均超过了85%,而在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腾讯+阿里权重达51.58%(如左下图所示):
总体来讲,同样是权重集中,中国互联网30头部分布更均衡一些。
2、中国互联网30指数业绩优异
赢家通吃在互联网行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阿里、腾讯得益于起步优势,早早占据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
但,作为极具创新的行业,永远没法一劳永逸。近几年一大批优秀的新兴企业,比如拼多多、哔哩哔哩、快手等,这些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和扩张期,营收增速显著高于腾讯、阿里等头部企业。
比如:拼多多在2018-2020年的年化营收增速达到113%,阿里健康、金山云、哔哩哔哩、快手等也都获得了年化70%以上的年化增速,而同期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年化营收增速分别为38%和24%。
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指数涨幅上,复盘近5年指数走势,进入2020年中国互联网30(上图深蓝色线)逐渐拉开涨势,即便在今年政策杀+估值杀双层压力下,仍然录得近5年8.76%年化收益。
中国互联网30较合时宜
总体而言,两只指数的区别不大,均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整体表现。相对来讲,这一时点,中国互联网30或许更胜一筹,主要考虑如下几方面:
1、今年3月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后,引发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退市的担忧,同时也导致重仓做多中概股的“韩国股神”Bill Hwang爆仓,在此之后在美中概股整体流动性大打折扣,尾部中小市值企业更为明显。
因此,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流动性方面,对于尾部股票带来的冲击都更突出,这一点中国互联网30指数占优,可以较好避免“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
2、从估值层面看,截至2021年12月01日,中国互联网30指数市盈率为41.91倍,横向对比互联网50指数PE为42.39倍,前者同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
3、成长性方面,截至2021年中报,中国互联网30指数ROE TTM约为9.8%,同期中国互联网50为9.5%,反映在盈利增速上,过去两年(未统计美团)中国互联网30指数年化利润增速保持在21.6%,高于同期中国互联网50指数的20.9%。
综合以上对比,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30指数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此外,广发中概互联ETF(代码:159605)0.65%的运作费率也能为投资者节省一些持有成本。
最后,聊聊大伙最关心的问题,中概互联见底了没有?
从政策层面来讲,上头的意图并不是要颠覆这个行业,目的是遏制平台经济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对平台经济野蛮发展,这一点大伙要明确。
前面该罚款的罚款,该整改的整改,接着头部企业纷纷行动作出表态,再此之后没有更严厉的利空政策出台,我个人理解,这也意味着相关政策已告一段落。
而近期的下跌主要是业绩杀叠加恐慌情绪所致,情绪是短期影响,业绩则是中期考量因素,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利空在业绩上逐步体现,未来1-2个季度或许还会承压。
当然,中长期角度来讲,随着5G应用端爆发、元宇宙等新兴增长点的启动,我对中概互联网企业打开二次增长曲线仍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