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您还记得去年被捧碰上热搜的坤坤吗?
近日,随着蔡总的基金坐着芯片热风口收益连涨,蔡总的昵称也很快从蔡DOU、蔡跌跌,变成了蔡经理、蔡博士……
而在大家手握诺安跟着蔡总坐过山车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爱kun永相随”
承诺?
显然,在有点饭圈化的基金圈里,坤坤最近挨骂的多。业绩不仅不如前,如果是钱一直闲置的,而且也非常看好张坤,外加最近实在也没有其他标的觉得更佳,留着也无妨。
问问自己:有段时间不上不下/跑不赢大盘,可以接受吗?
让张坤的基金收益低,无非就是赛道和规模。
张坤擅长的就是白酒,这么多年,他超低的换手率和超高的重仓率,都在践行着他的“嗜酒”。刚好去年他的风格贴风口,兑现了他的能力。但是白酒从去年开始一路上涨,现在估值已经早早把企业的业绩透支穿了。此时的白酒,安全系数太低,要获得高收益估计难。
管理总规模破千亿,中小盘300+亿、蓝筹880+亿,管理难度实在太大了,尤其是对一个偏爱某赛道的基金经理来说。
监管的“双十”限制,同一个基金公司持仓一只个股不能超过总规模的10%,一个基金持有一个股的仓位不能超过基金总规模的10%。再加上监管对公募基金持有股票的比例也有要求,现在就算是白酒适合买,他也买不了多,只能另外再选。但我们A股市场,优质的公司毕竟有限,最后为了满足规模选出来的,大概也就会让基金变成一只类似“沪深300”指数这样的效果了,手续费比指数又贵了不少,还不如买个宽指数呢!
这个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张坤的三个开放式基金有反而是规模第二的中小盘现在还没有开放买入的原因。中小盘只能买A股,而蓝筹可以配置港股、亚洲精选是QDII可以配很多国外的股票,选择面大了,资金还可以有更多去向。
那买张坤的另外两只基金如何呢?
前面也说了,一个基金经理擅长什么,符合有前景+价格合适,才能买。张坤和易方达擅长的消费都太贵,可以配的港股和海外,他貌似也不擅长,QDII业绩不出彩。
这样看来,即便是最顶流的基金经理,依然难逃“冠军魔咒”。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以前老人家说的那句话:人多的地方不去。这放到买基金这件事上,也是成立的。去年大规模的新手闻风而来,抢购坤坤,正是白酒火热的时候。那时候凑进去的,都是追高的,有些现在还亏着手续费。那时候有不少有经验的老手就提前落袋为安了,因为追高的规模,会拖垮拉低老投资人的收益。
作为耍了十几年基金的老韭菜,我觉得,还是找一些不太那么热门,低调点的,默默赚钱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