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是个基金的忠实拥戴者,也是一个在基金这个投资品上吃到大甜头的人。 配置上,是通过场外长线无脑投资稳健获利,加上场内行业ETF短中长线一起来拉高收益。 但是发现,有些小伙伴对场内ETF好像很抗拒和蒙圈。大概有以下原因: . ~.. 1、是基金就涨得慢? 人都喜欢快速致富,小白尤其喜欢“能不能保证一年内收益xx%啊?”“哇,收益不能保证,风险还这么高啊”,然后就赌一样地想要找快的品种。 先解决“基金就是慢”的问题。 随便找个数据说明 这个图是在易方达指数通网站截图的数据。 当天上证指数3596.22涨0.84%,创业板涨得多一度2%+,但是行业指数港股100单日涨7%+,2021年才经过半个月,就有好多ETF涨幅超过10%,最高的18日涨17%。 那几天所谓的芯片股暴涨,但其实也就是韦尔股份10%、北方华创8.9%,其他的大概都在5%之间。行业个股涨涨跌跌太刺激心跳,涨得多的一手成本又高,真不如低门槛买个ETF均衡配置收益还香。 还有不少平台做过数据,拿过来用: 2020年白酒在机构抱团下,涨得让人迷惑不解。这一整年的酒ETF涨幅是125.21%。酒ETF的十大成分股中,却只有三个成分股涨幅超过ETF,分别是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和重庆啤酒。而其他7个中,有4个涨幅并没有超过100%。其他的行业当年脏腑前几名的ETF及十大成分股,都是差不多情况。 所以,再说场内ETF涨得慢,只能暴露无知啦! . ~.. 2、场内基金风险高? 与上面观点相反的,是有些人觉得场内ETF风险比场外高很多。这个,只能说不了解指数编制方法造成的。 场内基金只能在券商账户(股票账户)上买,而且有些券商(比如coco经常推荐的华泰),把场内基金和股票放在一个版块,标签显示是“股票”,查询收益情况的时候,股票和场内基金是混合在一起显示的。 我确实也没弄懂为什么要把场内基金和股票放在一起,大概因为场内基金买的也是股票吧…… 但是投资股票只是把钱押在一个公司上,公司或者公司对应的板块出问题了,你的钱就没机会翻身了。场内ETF又怎么会一样? 场内ETF,就是跟场外指数基金一样,一个指数就是一个筛选股票的策略。它买的不是单一股票,而是很多只股票,它一样也会定期调仓,把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个股剔除,选进来新的。所以只要你不要挑选一些很冷门的细分小版块,都相对稳健。 总之,场内ETF它既是基金,不要因为它买的地方不一样,就不认得它了。 . ~.. 3、场内ETF门槛很高?要套利才赚钱? 在一级市场的ETF确实门槛高,申购和赎回以100万份基金为基础,动辄几十万。但是我们只在券商账户买卖,现在多数的ETF净值也就是一块多、三块多。单次买卖100股,也就是一两千块钱可以买一手。虽没有场外基金10元起步定投的超低廉,但ETF也依然是低门槛的! 另外,初了解场内ETF的小伙伴可能会被“套利”一词误导,觉得ETF的交易非常高深莫测。套利确实是场内ETF的一种方式,但是一般机构才通过套利来获取超额回报,因为门槛极高。我们小白简单的在券商账户买入-持有-等待收益-卖出的过程,就可以赚钱了。 比如coco和小伙伴在去年年底买入的顺周期板块的煤炭ETF,陆陆续续看到跌幅比较大的时候就买入,等到12月底,收益可以在20%之间。 . ~.. 4、ETF要短线操作?要很复杂的投资策略? 场内ETF“看起来”像股票,因为交易时段价格实时变动,还有涨跌停。会比买场外基金更加考验人性。因为大部分人就是忍不住回去盯、涨了希望涨更多,跌了又渴望抄底又怕涨不回来。加上费率便宜,就会“手痒症”频频发作。 但其实场内ETF的投资逻辑就跟场外的一样简单:估值低的时候买入,等待估值高的时候卖出。而估值,不会短短一两个星期就从低变成高,依然是应该等待的。短期的“绿就买,红就卖”,看着像赚钱了,其实很“伤神费时”。 费率便宜,会相对适合短线,但是这个“短”也不是三五天。别说场内基金了,即便是股票,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合适。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就说:要用买房子的思维去买股票,才能给你丰厚的回报。什么是买房子的思维?第一,我们买房子一定会认认真真地挑选;第二,房子的流动性差决定了我们一旦买入就要持有很久,时间一久,价值翻n倍的可能性才会显现。 投资什么都不要抱着短期暴富的心态去“炒”,普通人就是应该追求“稳稳地持续增值”。 一旦你认可了这样的想法,你就会发现,很多花哨的投资策略,其实十分多余,什么“网格交易”“二八轮动”“金字塔买入/卖出”“大小盘轮动”……多数都是基于过往历史去判断未来。 你判断市场那么厉害,怎么不去做基金经理呢? 以上,能解除您对场内ETF的误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