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9-03-24 03:21:34 天天基金Android版
杞天之虑“农民荒” 华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
杞天之虑“农民荒”
华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 惊蛰一过,神州大地便进入了春耕时节。所谓春种秋收,播种是收获的起点,关乎着一年的收成,自然不容怠慢。“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好种棉”;“谷雨栽早秧,季节正相当”……单从这些农谚中,便足以想象此时的田间地头,是一派怎样的忙碌景象。
在以往的“春耕图”上,画面的主角无疑是“汉子”——青壮年男劳力。但在当下,这一幕不复存在。春耕的主力,早已易角为“386160部队”,即妇女、孩子和老人。田间地头常见的画面,是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儿童在旁边玩耍,间或不时地帮点忙。然则青壮年劳力哪里去了?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们都知道,他们进城打工去也。
忧国忧民的人物,真是能够随处看出忧国忧民之所在。上述的一幕,又让他们忧虑了:“今天种地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再过10年还有人种吗?”; “80后、90后在家没务农,外出没学农,新型农民从哪里来?” “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已成威胁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千种焦虑,万般愁绪,归结为一句话:“明天,谁来种地?”
“明天,谁来种地?”,这样的发问,无疑是令人神经紧张的。因为其潜台词是说,这个有着数千年“百业农为本”传统的国度,这个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度,将面临“无人种地”的局面。这一局面倘若真的出现,没有疑问,“后果很严重”:无人种地,则没有粮食产出,没有粮食产出,则无饭可吃;无饭可吃,则必然是“呜呼哀哉”。
青壮年劳力进城打工,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农村,这一幕的发生,“久已夫非一日矣”,颇有些年头了,而且仍然在持续之中。这是时代的潮流所向,不为人们的意志所转移,个人与社会,顺应者昌盛,逆之者衰败。因此,青壮年劳力进城打工,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农村,小而言之,是个体的农民及其家庭利益权衡的理性选择。青壮年劳力是家庭挣钱的主力,其收入必须与这地位相符,这劳力才算是“用得其所”。最粗略地看,一个青年农民,面临着两种抉择:一是在家务农,一是进城打工。而现实给出的答案的是,前者的收入远不及后者。“种一年地,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之说,虽然不乏夸大其辞的成分,但其中透露的两者收入差距之大,却无疑是实情。对生活在农村的青年来说,城市其实有着天然的诱惑,其基础设施、商业、教育、医疗、生活等之便利与发达,非农村所能望其项背,每每有令农村青年出去“闯世界”的内在冲动。不止此也。打工生活在收获金钱收入,实现见识“外面的世界”之外,还有别一种收益,那就是学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是情形下,在家务农与进城打工两者之间,一个青年农民将何处何从,岂不是一目了然?!这是从收益看,从成本看也是一样。在家务农的成本是进城打工,进城打工的成本是在家务农,前者比后者高,高得多。一个青年农民会如何选择,岂不是一清二楚?!
青壮年劳力进城打工,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农村,大而言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绕不过去的必经阶段。在一个现代的经济体系中,农业及其从业人员所占的份额,是一个很小的比例,经济的主体,是工业与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因此之故,当一个国家从为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与服务业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转换的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行业看,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从地域看,就是从农村走向城市。先行国家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正在发生的现实,一再证明着这一点。这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历史必然现象,何忧虑之有!
或者要问,农村青壮年劳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如此下去,其最终的结局,岂不正是“无人种地”的境地么?回答是,并不然的。在众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工业和服务业的进程中,随着从业人员的减少,土地闲置的增加,农业的运作方式也会因时而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会逐渐式微,而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将取而代之。因为供求的变化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的收益率将随之提升,直至与社会上的其他行业的收益率看齐,加之农村基础设施、商业、教育、医疗等生活环境的改善,当此之时,农村向城市的“单向度”人员输送将划上句号。而农村与城市,也会形成合宜的人口与劳动力分布。事实上,近年来,在若干地方,一些种植大户的收入,与外出务工经商收入相当,他们因此不愿轻易离开农村,安心从事种地养殖。
众所周知,农业的主要产出是农产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带来的供求变化,必然会引发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这也是农业收益率提升的力量源泉。这些年来,以粮食、猪肉、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很大的一部分,源自供求变化的内在要求。其价格上涨,真实地反映着农产品对工业品的相对价格的提升,显示着农业收益率的提升,以及农民收入增加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从而收窄收入差距的可能。一面叹息于“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担忧于“明天,谁来种地?”,一面农产品涨价便大喊大叫,一会儿说“吃不起肉了”,一会儿说“喝不起绿豆汤了”,一会儿又说“不敢吃大葱了”……是不是有些虚伪呢?
实际上,倘若是关心时事之人,对于“明天,谁来种地”之类的忧虑和呼吁,并不陌生。在此之前,曾有一时, “明天谁来做工人”令有识之士们忧心忡忡。“谁来做环卫工?”“谁来做车工?磨工?铣工?……”不一而足,热闹得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是虚构的故事么?事实说,非也。“明天,谁来种地?”,“明天,谁来做工?”……之类,相若也。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