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9-09-25 08:52:06 股吧网页版
募集了400多亿的“央企创新驱动”基金,有什么吸引力?

今年下半年以来,大规模的指数基金频频发行。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515050),规模达到了41.54亿;

东方红中证竞争力指数基金(007657),募集了40.08亿。

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515000),规模也达到了10.37亿。

近日,来自博时、嘉实、广发、富国基金公司,以“央企创新驱动”为主题的ETF基金成立,合计规模更是超过了400亿!

这个指数基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对个人投资者,又有什么什么样的机会?


01 “央企创新驱动”基金

今年9月20日,这四只ETF基金正式成立,目前进入封闭期。


规模最大的博时央企创新ETF,超过了167亿,其次是嘉实的132亿、广发的86亿和富国的20亿,合计规模406亿;

这些基金都完全复制“中证央企创新”指数,运营费用极低,年管理费0.15%,年托管费0.05%。

在基金生效公告文件中,可以看到“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也就是上表中的认购户数,把基金规模除以认购户数,就是每户的平均认购金额(包括现金认购和股票份额换购)。

这四只ETF的户均认购都超过了100万,其中博时更是高达845万,这么高的金额,应该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了。

这些央企创新基金之所以热销,跟ETF套利、机构增持/减持的资产配置、响应科技创新战略都有关系。


02 ETF基金

ETF的好处,就是可以跟准确的跟踪指数、成本低廉、方便操作。

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只要有股票账户,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ETF,直接投资指数基金;还可以申购场外的ETF联接基金,间接的投资指数。

对于机构投资者或者一些大户,ETF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实现“溢价/折价”套利,因为一级市场的基金净值,跟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


如果未来央企创新指数有发展,又有套利的机会,就会吸引机构投资者。


03 机构资产配置

最近,很多人也关注了这个新闻,大家人寿(原安邦人寿)通过换购ETF,“套现”合计110亿,达到变相减持的目的。

持有中国建筑的10.38股(占总股本2.47%),换购ETF份额;

持有万科的1.96亿股(占总股本1.73%),换购ETF份额。

ETF份额,背后是一篮子股票,央企创新ETF,背后就是一篮子优质的央企股票。

通过ETF这个工具,对于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实现灵活的“增持/减持”的资产配置,也可以减少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

这些基金背后的“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是国资委下属、有代表性的100家央企,通过这个ETF工具,也有助于央企的股份配置,在金融资本方面支持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


04 中证央企创新指数

这个指数是今年5月份发布的,算是定制指数。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以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为待选样本,综合评估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情况,选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100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反映具备科技创新活力的央企上市公司股票在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


指数的编制规则



1)以中证全指为样本空间,剔除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额排名在后20%的股票。

2)选取国资委及下属央企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并剔除金融地产行业的股票

3)按过去三年“累计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研发人员占比、专利质量得分、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数量、营业收入增速”五个指标排名,保留前50%股票。

4)按总市值排序,选择排名最高的100只股票。

5)指数按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单个高新技术企业样本股权重不超过5%,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股权重不超过3%。

6)每年6/12月调整一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20%。


行业分布

按照9月23日的数据,这个指数的行业分布如下:



其中,工业,占43.86%;信息技术,占26.64%;能源,占9.13%。


Top10权重股

按照9月23日的数据,Top10成分股占了33.72%,都是工业、IT、能源领域的领头羊。


投资价值

这个指数主要突出“央企”、“创新”新两个概念,也剔除了金融地产股,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央企的好处,是可能有垄断的市场、独特的资源、政策的支持、信息和融资优势,在央企划转社保的大背景下,把央企做大做强的方向会更明显。

从长期收益的角度,“创新的央企 > 所有央企 > A股上市公司”,按照中国基金报的数据,回测的过去收益表现:

自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4日,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年化收益率高达8.60%,超越了同期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国资委样本池和中证800指数的表现。

根据9月23日的数据,按照计算股本的PE是18.52,股息率是1.73%,虽然没有准确的估值百分位数据,基本算是中低估值水平。

这个指数适合追求稳定型的投资者,等在二级市场上市后就可以直接买卖了,以后也应该有场外的ETF联接基金。但我不得不多反过来想想:

央企资源多,但也有机构臃肿的效率问题?

国内的上市公司,研发相关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这些研发数据优势,需要多久才能转化成竞争和盈利优势?

这种主题指数,包括不同的行业,相比于更单纯的行业组合,哪个更可取?

毕竟,现在的指数基金选择非常多,这个指数也比较新,还是先放在“观察列表”里吧。


风险提示:此文只是本人的投资笔记,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老宋随想

2019.9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