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5-08-31 15:46:32 股吧网页版
专题研究:浅析债券型基金的魅力


  报告摘要:


  一、基本概念


  开放式基金是相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在基金规模上不固定,并且在存续期内基金的申购赎回限制较少的一类基金。而债券基金是指主要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包括: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固定收益类品种,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次级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短期融资券、 债券回购、 央行票据、 同业存款等,以及参与新股申购等权益类品种和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允许基金投资的其它金融工具等。


  基金作为一种集合理财方式,通过专门基金管理人进行管理,这减小了投资者的信息成本和风险,特别是对于对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的人来说,投资基金相对于自主投资于股票、债券或者收藏品来说,无疑是一种很简便的投资方式。债券型基金是主要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基金,根据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类别的分类指标,80 %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这使得债券型基金具有债券收益的稳定、风险较小的性质,迎合老年人风险规避的要求;这种基金利用其专有的人力资本及知识,将部分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而获得超额回报,所以收益一般会高于普通的债券投资, 体现其收益性。 另外,开放式意味着它拥有在基金存续期内可随时申购和赎回的灵活性,流动性的提高对未来生活不确定的人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二、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的债券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也就是新中国刚成立之时,中央政府发行了第一笔公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但是后来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就一直处于无债的时代,自然也没有形成所谓的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债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并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场外柜台交易市场、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以及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现在已形成了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体,以两市交易所、银行柜台债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格局。


  1981 年当时的中央政府为了解决预算赤字的通货膨胀问题,发行了 48.66 亿元的国债,开启了我国的债券市场。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的企业由于金融制度改革,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贷款的支持,于是在 1982 年企业得到政府的批准可以发行企业债券,但在那时并不允许公开转让;1985 年金融债券也获得批准开始发行,但是发行规模很小。


  为了使企业债券的操作管理更加规范,国务院在 1987 年年初出台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 来加强对其管理。 在 1988 国家批准了一些城市作为国债流通转让试点,至 1991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四百多个城市。此时我国债券市场的第一个时期——场外柜台交易市场基本上形成。


  1990 年 11 月随着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大陆第一家交易所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以及随后在 1991 年 4 月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的交易由场外交易逐渐转向了场内。1992 年,我国企业债券的全年发行规模达到了 680 多万亿,也创下了当时发行规模的最高点。1993 年 8 月,国务院第 121 号令发布施行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同时原来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废止,该条例中规定要对企业债券实行额度管理和审批制, 这规范了我国的债券市场, 但是也导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也随之缩小。1994年中国国债规模首次达到了四亿元,并且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三大政策性银行也成立了,并直接导致了金融债券的规模逐渐加大,成为了仅次于国债的债券品种。1995 年国债的发行利率实行市场化。在交易所开办了国债的现货与回购交易以及企业债交易,使得我国的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与交易方式有了多样性。但是这一时期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交易产生了许多问题,如银行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超额融资以及信贷资金流入股票市场产生的金融风险等。所以 1997 年中国人民银行停止了商业银行在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交易,让他们在全国同业拆借中心进行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随之形成。随后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就是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间进行,中国的债券市场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自 2003 年开始,我国的债券市场正式进入繁盛期。各种债券相继出现,发行规模也快速大量增加。特别是 2007 年 8 月实行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的发行正式启动,使得债券市场的种类以及规模迅速增长。自从 1997 至2011 年,我国的债券市场余额增长了将近 45 倍,从 4781 亿元增加到 22.1 万亿元,年均增速 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由 6%提高到了 47%;在全球债券市场的排名也大大提前,从原来排名第 20 位上升到了第 4 位。


  三、中国债券市场运营现状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发行量逐年平稳增加、债券市场托管量稳步增长的特点。2012 年全年发行债券 3164 只,共计 85751.34 亿元,较 2011 年增加了 8958.32 亿元,同比增长 11.66%。我国的债券市场截止到 2012 年末总托管量已经达到 25.96 万亿元,同比增加 3.89 万亿元,同比增幅为 18.08%。当前对我国总体来说,债券市场运营现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类债券市场快速发展。2012 年债券市场向《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进一步靠拢,在对金融结构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可交易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我国在 2012 年仅信用类债券的发行量就达到了 3.79万亿元, 而政府债券当年的发行量为 1.61万亿 ,几乎超过了其 1.35 倍。另外,由图 2-1 也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的信用债发行规模在飞速增长。截止 2012 年年底,我国的信用债类债券托管余额占所有债券托管余额的比例约为 30.56%,同比增长率超过了 5%,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信用类债券不仅发行量增大, 交易结算量也明显增多, 现券交易量的规模在 2012 年达到了 32.47万亿元,比 2011 年同期增长 22.66%,占据我国债券市场全部现券交易结算总量的42.14%。


  从流动性方面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流动性最快的债券品种是企业债、中期票据、 和短期融资券, 明显高于市场上平均周转水平。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体系会进一步向多层次化完善, 原来依靠单一间接融资的各类企业也将会慢慢实现可交易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2、小微企业债券的规模不断地扩大。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并不断地出台相关配套的鼓励措施,因此,中小微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的规模逐渐加大。我国债券市场上 2012 年共发行小微企业债券(简称“小微债” )137 只, 发行规模约为211.66 亿元, 发行的债券数量和债券的发行规模同比增长了 448%和 163%,不仅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发行速度也有很大的提高,与其他信用类债券品种相比,其同比增速仅次于企业债。银行间债券市场近两年来,大多数发行小微债的企业原始债券评级比较低,约占 75%的评级都在 BBB 4 以下,但经过提供担保或增信后债券评级全部都达到 AA 以上。 2012 年 10 月明确投资于小微企的纯债型基金正式发行,收益尚不错。


  3、投资者类型出现多元化。投资者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2 年年末,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约有 12431家,比 2011 年年末增加了 1257 家,同比增长率达到了 11.25%。而在 1999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数量仅有 298 家, 比那时增长了将近 41 倍; 2002 年非金融类投资者 (具体指企业)当时只有 31 家,而发展到现在已经增加到 6375 家,增长了 205 倍;截止到2012 年年底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金融类机构的投资者(含商业银行、信用社、基金、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达到 5944 家,占总投资者数量的 47.82%,而非金融类投资者占总投资者数量的 51.28%。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日趋多元化。银行间债券市场为政府、金融类机构投资者和非金融类投资者特别是企业提供了的重要的融资以及投资平台,同时其也为央行操作货币政策提供了平台。我国债券市场正向多层次方向发展,金融产品也在不断的创新,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各类型机构积极参与债券交易,在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维护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银行间债券市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债券指数基金增长迅速。债券型基金中的指数型基金,简称债指基金,市场需求比较大,我国政府也提供了相关政策的支持,故增长速度比较快。我国首只公募债券型指数基金——南方中证 50 在 2011 年 5 月正式成立, 仅一周后又成立了华夏亚债中国指数基金,在 2012 年又上市成立了四只债指基金。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地位的提升,在西方比较发达的债券市场上对债指基金产品的认知度也会越来越高,则在未来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中,发展迅速的指数债券型基金势必会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投入运作的指数型债券基金已有14只,其中已上市的资产规模合计约为48亿。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