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存之道
银行是一个标准的服务性行业,卖的是服务,经营的是信用,低利率吸收来存款,高利率放出去贷款,银行打开门,就是钱进又钱出,钱出又钱进,多进少出,银行就产生了利润。
银行业务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钱的多少,钱越多,银行的生意规模也就越大,利润也就越多,理论上来说,只要货币总量在增长,银行的利润也就会持续增长,水涨船就高。理论上来说,货币无限,利润无限,行业没有天花板。
银行业绩存在周期性波动,并且相对于经济周期慢半拍。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的日子好过,忙着扩大再生产,融资需求旺盛,净利差高并且坏账率低,又不需要计提过多资产减值损失,此时,对银行来说,自己的产品量价齐升,利润高的能上天。
等到经济转差的时候,初期,虽然,企业利润下滑,但还是要紧牙关去还钱,宁可不要利润也不能轻易赖账,所以这个时候,各行各业的利润基本就都跑到了银行手里,最近几年,A股银行的净利润经常超过了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这其实也不能全怪银行。
随着经济形势继续转差,企业活命都是问题了,实在没钱还贷,银行开始出现大量的呆坏账,银行的利润也就开始急转直下;等到“落后产能”被淘汰的差不多了,供需关系开始转换,经济进入新的上升周期,银行的利润也会随之好转,重新进入新的景气周期。
既然钱越多,就挣得越多,所以,银行不会只用自己的钱去赚利息,储户放进来的钱,转手就放出去,贷出去的资产都来源于存进来的负债,高杠杆是银行业的一个天然属性,但是,杠杆越高风险越大,出于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政府不能允许银行无限加杠杆,所以,监管部门会对银行提出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就是把银行的各部分资产,根据其风险特征,进行加权求和,风险低的,系数小,风险高的,系数大。
一级资本:就是银行的净资产或者说股东权益。
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减去优先股。
总资本: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二级资本主要是在银行缺钱的时候,会直接转化成股本的债券,也就是说,虽然看起来是银行的负债,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转化成股东权益。
资本扣减项,主要是减去一些不好用的钱,虚无的资产,比如,商誉、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
在我国,银行的一级资本不能低于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7.5%,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10.5%,大型国有银行在以上各项标准的基础上再加1%。
由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的的业务规模受限于自有资金的多少,因此,银行如果想扩大规模,自有资金一定要跟上,如果单靠自身的利润积累已经满足不了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就要么停止业务扩张,要么就继续再融资,这也是为什么银行虽然一直赚钱,却还需要圈钱的主要原因,最近浦发定增的口水战还没消停,招行又抛出了优先股发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