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喜胖不胖 (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几天,博格老师专门细致的讲了对‘止盈策略’看法,让我想到了巴菲特早在 1998 年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有异曲同工之意。
“我们在购买企业时从来不预先定下一个目标价。比如,如果我们的买入价是 30,当股价到达 40、50、60 或 100 时,我们就卖,诸如此类。我们不再如此的行事。当我们花 2500 万买私有公司 See’s Candy 时,我们没有‘如果有人出 5000 万我们就卖’的计划。那不是一个考量生意的正确方式。我们考量生意的方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买下的企业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任何其他问题都是多余的。”
任何一以贯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都是最容易让人理解,也同时也是最迷惑的陷阱。
止盈是我们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决定了自己参与这个市场的方式。
望京博格和巴菲特所强调的都是,我们应该用动态的思维去衡量我们所买入的投资产品,而非简单的用静态数字或者某单一指标来决定是否止盈。
投资本身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当中,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 如果不是金融从业者,我们要先学习大量基础金融知识去为构建思维框架铺垫基石。但基础知识中所包括的各类指标也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失效,比如当下的估值。
- 我们很难分辨现今市场上纷至沓来的消息,我们经常可以在同一天看到不同专业机构对于行情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对于各类宏观政策的解读也是千人千面。甚至有时专业机构因为公司的内部结构,考核机制,会对投资行为造成很大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对市场造成的无效又是我们散户无法预知的。
- 市场本身反映的是公司的成长,产业格局,国家的变化。这种自上而下的宏观趋势判断更不是我们散户具备的能力。
- 价值投资的概念也在不断被更新解读。
- 第一代的价值投资理论是格雷厄姆的捡烟蒂法,他是巴菲特的老师。比喻用远低于账面净值的价格买入不受人待见的公司,赚市场对其估值修复的钱。吸上最后一口烟头,扔掉。意思是再垃圾的企业,也可以有被榨干最后一点收益的价值。
- 第二代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和芒格之上的进化,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的公司,长期持有优质的企业。
- 第三代可以说是张磊的风投型价值投资,弱化估值,糅合了风险投资的特点。但张磊那套我们普通人更难学到,他主要是偏风险投资,低概率,所以要高回报,投资 10 家公司,成功两家就可以了,而且大佬是团队作战,能力圈加成,能看懂前沿的行业趋势。普通人再努力也没有水平搞懂人工智能,更不可能在市场初期选出未来的腾讯,看不懂的东西,蒙对了也只能算运气。
- 再者,由于市场的不是一直有效的,所以回头来看,经常会有光怪陆离的情况发生,我们人类本身就具有这些天然的弱点,有些知识是可以积累的,但是智慧又难以同步到达。
简而言之,要培养自己形成动态思维的意识,但又要同时认知这种意识并非大多数人可以具备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
从前在巴菲特的年代,投资还是少数人的事,但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近几年不断上热搜,直播,饭圈化的基金宣传让投资更年轻化,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最简单的事。
简单的钱,从来就不好赚,如今更难。
甚至连博格老师都说,他现在基本放弃了个股的深入研究(有时候也会看看),主要通过相关基金押注看好的行业。
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投资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都要寻找一种投资收益与消耗精力比最高的方式。
前些日子自己黑车有点多,在快乐的黑车之后获得了短暂的高收益回报,以及最近收到了更大的浮盈回撤。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让我更加冷静,珍惜自己手中现金资本。
尽量让每一颗子弹都打的模糊正确,对于目前的我而言,老实跟车就是我投资收益与消耗精力比最高的方式。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很喜欢的一个音乐人最近离世了,众人突然开始缅怀,赞扬或追捧,也只是一瞬之间。就像是扔进平淡湖水里的一粒石子,入水的瞬间溅起了层层涟漪,而涟漪越扩越大,终究会回归到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来,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唯有家人,爱人,朋友会在往后无数个深夜里悲恸难眠。
还是珍惜眼前人吧,当下的,才是永恒的。
最后,请大家每天默念
选好基金,趴着不动。
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Love and peace
喜胖不胖,陪你运盛财旺
欢迎点赞和关注鼓励我
PS:望京博格有绿巨人(低估值大盘)、李时珍(医药)、蜘蛛侠(科技概念),战神(国防军工)四个组合。别忘了关注望京博格!
1.绿巨人(低估指数配置组合,累计业绩80%):
2.李时珍(精选医药基金的组合,累计业绩197%):
3.想在天天基金网跟投,请在APP搜索—实盘—“绿巨人”“李时珍”
#指数基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