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网格!
今天继续讲“网格买入法”。昨天有个小伙伴问,如果买入以后没有下跌,却上涨了怎么办?其实我在中概互联的操作上就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第一笔买入后就开始上涨,然后就一路看着它涨上去,没有进行加仓,虽然收益率挺高的,但是整体的绝对收益并不高。
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讲讲第一笔介入的时间问题,昨天的文章中提到第一笔介入可以参照当前的价格和一年或三年的最低点的距离是多少,以确定留有多少安全边际。
实际上,这种采用最大回撤作为参考来确定第一笔的买入时机的情况,是从概率的角度来思考投资。逻辑上并不是特别硬。但是,对于一些成立时间非常短的指数,看估值情况,似乎参考意义没有那么大。此外,主动型基金我们也无法估值。
更合乎投资学背后原理的还是估值。
举个例子,创业板指数基金,我们以159915为例,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69.67%,回撤时间段位2015年高点到2018年底。
因此,影响回撤的幅度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导致回撤的原因。2015年6月,当时创业板创下5178的光荣战绩,之后,大盘出现系统性风险,后面叠加创业板商誉暴雷,业绩和估值双杀,多重叠加致使创业板出现巨幅下跌。
二是开始回撤时的估值情况。开始回撤时的估值越高,泡沫化越严重,回撤的幅度可能越大。
再回到当初那个问题,理论上,如果你第一笔介入时间比较晚,指数处于估值非常低的状态,你担心自己没有打完子弹就出现上涨的情况,那么,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将资金进行规划。我个人比较不喜欢定投,总觉得定投从逻辑上来看,没有“网格买入法”好。
还有一种就是,如果你刚一买就上涨,还有很多资金在后续,远没有到你想买的额度,同时,估值依然处于比较低的状态,那么你也可以右侧买入,积累份额。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这种倒金字塔式的加仓方式。在估值低的时候定投,逻辑上也没有太大问题。
但是,如果估值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右侧买入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许多。
投资难就难在我们无法预测,只能应对。回想2018年的时候,虽然知道估值已经非常低了,然而,处于当时的情景,周边也是有很多的鬼故事,贸易摩擦,商誉爆雷,质押爆仓……,我们坚信未来大盘一定会起来,但是难点就在于:
一、买完后,还要下跌到什么程度?
二、未来什么时候能够上涨,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时间。
在当时,这些都是无法提前预知的。所以,我说投资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因为,你可能钱没了,它还在跌,或者钱还有很多,它却反弹了。
但是,2018年属于系统性风险给优质赛道带来了大机会。
是整个市场的问题导致他们的下跌,并非自身逻辑出现问题(主要包括估值过高、业绩下滑或政策风险等)。
虽然股市在暴跌,但是,格力的空调依然在卖,海天酱油依然销得不错,茅台依然供不应求,各种错杀带来的机会其实是最好的,属于市场的错误定价。或者当时,你也可以买入全市场选股的基金,这样,只要大盘起来,赚钱都是极高概率的事情。
这次的互联网其实是自己本身的行业风险,出现了一些政策上的风险,这种机会远不及上一种。因为,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可能导致互联网企业未来利润实实在在的下降。因此,注意控制整体仓位是必须要的。
就像2012年的白酒,事后看是绝好的机会,但是,很多茅台的铁粉也是被当时的架势给吓蒙了,被震了出来,因为,彼时,茅台等白酒的业绩确实发生了不小的下滑。同时,还伴随着年轻人不喝白酒了等各种鬼故事。
后来,茅台一路上涨,又有了新的故事,消费升级,高端白酒的稀缺性等。回头来看,即使处于当时估值历史最低的时刻,对于单个行业,我们也是要控制仓位。
that's all.
本文作者简介:《指数基金从入门到精通》一书的作者。入市15年,全职投资者,深耕基金投资和资产配置,欢迎关注自媒体号:不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