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A股市场可谓跌宕起伏,自年初一波急涨诱发了2月18日系统性调整以来,上证已经在3300—3500一线震荡整理了2个月,在这里反反复复,始终没有选择的方向。
与市场的震荡相比,很多投资者朋友的心态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现比较明显的有两点,
第一点,跌下来不敢买了,不敢定投了;
第二点,稍微一反弹就着急卖出了。
把长期投资,按期定投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么这种震荡市之下,我们该如何做投资呢?
一、判断震荡的性质
要想做好投资,对市场的阶段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高位见顶后的震荡都是逃命的机会,而牛市中途的震荡往往都是继续坚持投资的机会。
所以,最重要的是判断震荡的性质,我分析判断下来,当下的市场震荡是牛市的中继,主要依据如下。
第一,市场没有表现出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可以看到这次调整虽然节奏很快,
但调整到位后并没有出现崩盘的迹象,反而是出现了承接盘,在3300—3500之间形成了强支撑。
外部方面,疫情的出现反而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强力的支撑,世界范围内的制造生产反而进一步向中国集中,数据比较好看,唯一担心的就是西方某些大国人为制造针对我们的矛盾。
资金方面,虽然国内宽松在退出,但总体上还是保持宽松的,而不是大规模的紧缩。市场总体而言是强平衡。
第二,目前市场的主力是公募基金,而公募基金从规模到仓位上,都没有大规模的减少,规模增加,仓位平稳。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1.79万亿元(含估算基金)。
与2020年末相比,一季度公募基金总规模增加1.63万亿元,环比增长8.12%。
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达7.39万亿元,主动型权益基金规模达5.65万亿元。
持仓方面,与去年四季度末相比,全部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从73.15%微降至72.50%,仅下降不到1个百分点。
第三,市场整体的估值仍然合理,部分行业估值很低。
截止到目前为止,整个沪深300的估值不过15倍上下,可以看到包括房地产、银行、保险、基建在内的估值都在个位数6-10倍之间,股息都在4%以上,红利类主题指数也能反应这个估值。
高估的只是消费、医疗、新能车等成长更快的行业,这就决定了这里不会有系统性风险。
二、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结论是没有系统性风险,是牛市中继,那么这个震荡我们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1月份疯成那样大家要去追,现在略做调整大家就害怕要赎回,这个是不是南辕北辙了,做反了,这不是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
基于目前货币超发、疫情冲击、局部高估、局部超低估等现状,我自己的策略是这样的。
第一,坚守以泛科技、医疗、消费为代表的成长板块,
一方面他们确实更有未来,本身就是我喜欢的方向,也是我之前重仓的方向,
另一方面,既然大资金仍然主攻这个方向,也表明了市场的一种行为,我们也要尊重。
所以,现有的持仓还是保持持仓,不进一步减持。
第二,定投的方向向低估值方向转移,
既然认识到成长板块的高估值,也看到了大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低估值,而这些低估值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本身业绩也是增长的,
既然如此,新增的资金自然会向低估值方向转移,以应对突发的调整可能,在降低方向的同时,也可以预期一定的收益率。
第三,继续坚持定投的纪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坚持定投的纪律,既然是牛市中继的震荡,就没有停止定投的道理,追涨才是愚蠢的事情。
三、研究市场有何用
关于研究市场,有两个观点是比较冲突的,
一种是完全无视大盘和市场走势,只专注于个股投资,
另一种是根据大盘的短期走势进行频繁的波段操作。
我以为,本身各种方法并无对错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从通用性上来说,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是有问题的。
完全忽视大盘只进行个股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会有做错行业的概率,大盘在一段时间的运行,哪些行业是市场的主流,都决定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整个2020年中小市值、银行不管基本面如何,基本都是盘整的状态,只有到了2021年2月份以后才出现了大面积的估值修复,那些坚守的投资者真就能守住吗?
而这一轮牛市的主流行业就是科技、消费和医疗,但凡在这三个行业里选择优秀公司的,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再说当下,如果这个时点再去满仓消费和医疗,短中期内又会是好的策略吗?想想。
与之对应的,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依靠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频繁的做短线交易,那就更不可取了,短线交易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技巧,只适合极少部分的职业投资者,绝大部分散户做短线交易就是贡献手续费,除此之外,一无所获。
我个人的经验,复盘和关注大盘是非常有用的,
一方面可以对整体的市场温度和环境有一个感知,在大的风险来临前,可以有比较高的敏锐性提前发现做准备;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主流行业和资金方向,便于调整个人整个投资方向和持仓比例;
最后,关注市场还可以提醒自己避免追涨杀跌,当市场持续多年在某一方向或者某几个行业堆积高估值的时候,一定提醒自己不要再往这个方向增加持仓了,再好也不行;
而市场长期冷落的方向,反而可以多做些分析和研究。
最后总结下核心观点:
1、当下的震荡是牛市中继。
2、高估值的成长板块可以坚守不可以过度追涨。
3、重视低估值的大金融、房地产、中小市值方向的配置。
4、复盘市场的作用在于发现机会,平衡仓位,用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