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在嘴上说预测美国经济将软着陆,但市场行情波动却显示投资者正把握所有机会来反向操作。
各界对于美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日渐形成了明确的共识。
又或者说,这是在财经媒体或买卖方分析师的大部分评论中所予人的印象。
然而,若您以市场反应作为信号,便可能认为投资者确信美国经济将在明年衰退 — 唯一例外的是他们似乎同时高度警惕通胀再次升温。
市场参与者的押注行动与其所说的看法如此相悖十分罕见。为何发生这种言行不一的状况,而投资者又可以如何应对呢?
美联储政策落后于形势
在今年夏季的多数日子里,投资者假设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落后于形势,而由于对降息的时间和幅度犹豫不决,会导致经济衰退。
就股票而言,我们在今年大部分时间所谈的市场表现扩大趋势,至今还没有真正形成:小型公司、周期类和价值类股的涨势总是后劲不继。利率市场方面,债券收益率在今夏显著下跌,曲线形态亦走峭,而就算美联储在9月降息50个基点,期货市场在定价时仍然预计当局在11月将再接再厉。
美国通胀率正在下降但仍然超出目标、失业率纵使上升但继续偏低,以及经济增长保持在3%。看起来是软着陆情形,但投资者却犹如惊弓之鸟,上述数据趋势只要有任何一项转向,就足以触发市场大幅调整仓位。
当美国9月份非农业职位新增逾25万个和失业率下降后,期货市场在定价时马上不再预期当局在11月再降息50个基点,改为预计在2025年降息25个基点。2年期美债收益率随即急升,速度之快使人忆起在2022年加息周期开展之时。
上周公布的数据平添混乱。9月份通胀率超出预期,但同时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受飓风影响飙升至2023年夏季的水平,引发债券价格剧烈波动。难怪追踪美国国债市场隐含波动率,被视为固定收益波动率指数(“fixed-income VIX”)的美林期权波动率指数(MOVE),在上周曾创下疫情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之一。
我们认为,这些市场行情显示每当有一项新数据公布,投资者便从预期美国经济硬着陆快速转变为没有着陆,并不愿意考虑软着陆的可能性 — 即便经济软着陆可以说是这些数据的最佳解读,也并未获得多数人接受。
软着陆之难
我们认为,这些数据强化了经济软着陆的主题。
虽然劳动市场数据表现参差,但并不是发生将会导致工资通胀率大增的供求错配情况,也不是显示公司加快裁员或减慢招聘,而是如前美联储经济学家兼萨姆规则(Sahm Rule)提出者萨姆(Claudia Sahm)所言,目前就业数据反映着不同行业的职位衰退和复苏活动相互重叠之复杂情况。
不过,投资者不愿完全接受经济软着陆的假设是可以理解的。在高通胀时寻求使通胀回到目标,对央行来说并非易于成功的任务,以致当局需要冒着风险以为正在减慢的经济提供所需的货币政策支持。
参考历史,普遍都接受在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国经济在1965、1984和1994年实现了软着陆。在这少有的三个情况中,通胀水平在1965和1994年相对上理想,有利于美联储转向降息;而在1980年代中的加息周期里,通胀率与失业率均高,当局显然有需要通过降息以支持经济增长。
可是,由于当前通胀较高且仍然超过目标但失业率却低,致使这些经济软着陆的历史模型并没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心理反射作用
故此,在路博迈同仁Erik Knutzen 和 Jeff Blazek 就市场波动来源所列的清单中(这包括地缘政局、美国大选,商业和货币政策周期转向,以及个别交易活动拥挤),我们可以加添左右市场价格的心理反射作用一项。
由于很少人对其核心经济预测情境信心十足,因此每当新经济数据发布,便会成为加深怀疑和屈服于既有主要忧虑(不管是关于衰退还是通胀)的机会。这是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按:意指选择性忽视与既有想法矛盾的资讯)的写照,每个人在当中似乎都希望被说服自己是错误的。
诚如Erik 和Jeff 所言,这便是为何现在维持适度承担风险的取向,并不是怯懦而是奉行投资纪律。现在的确难以完全安心地假设美联储已经完美地通过衰退与通胀的间隙,但有信心并不同于安逸自满,而真正冷静的经济数据评估,必须容得下这些数据可以支持其投资主题的可能性。
直至出现其他更明确的证据之前,我们认为美国经济正在迈向软着陆,而纯粹市场动态(不论是何种方向)不会让我们偏离这个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