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1-25 14:25:05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鹏华优质治理】四季度解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绝大部分基于基本面的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要素:估值、景气度、公司质地。对应的是深度价值策略、趋势(产业趋势)投资、以及成长投资策略,假设每个投资者总共有100分,需要将100分分配给这三个要素。极度看重产业趋势的投资者,会把大部分分数给产业趋势,选出来的标的多属于新兴行业;深度价值投资者会特别看重估值的重要性;成长投资策略会特别强调好生意好公司、长坡厚雪的重要性。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愿意把50分给好公司,40分给低估值,10分给产业趋势。


首先,我们是成长股投资,投资的是扩张的行业和公司,并且我们相信优秀公司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对于优秀公司的定义不限于核心资产,所有治理结构完善,对小股东相对友好、在细分行业内具有竞争力,行业天花板没有见顶并且持续扩张的公司都在我们的选股范围中。


其次,我们比较看重估值的重要性,估值的重要性在于即使判断出现失误,损失也是有限的,高估值意味着苛刻的假设,这些假设在长时间看来未必是能够实现的,尤其是时间越长,看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比较看重估值也是认识到自身研究的局限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再次,我们认同产业趋势的价值,产业趋势意味着增量市场空间,在增量市场下,企业更有可能实现扩张避免陷入内卷,但产业趋势确定性不等同于公司的确定性,尤其是确定的产业趋势会带来确定的供给增加,确定的供给增加会冲击现有公司的确定性,因此我们把产业趋势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以上三者是有顺序的,我们的顺序是好公司、低估值、产业趋势,分配权重是50%,40%,10%。

此外,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基于A股(部分产品包含H股)的主观多头策略投资工具,我们的选股策略可以概括为“低估值成长”,我们的产品包含两点假设:1.世界会越来越好;2.资本市场长期能够反映企业内在价值。这两个假设我们不去质疑,而基于这两个假设带来的短期波动我们也不试图去避免。我们认为长期看,持有权益资产好于持有现金,因此除了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很少做仓位方面的择时。


回顾2023年,涨幅前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强主题催化的TMT、机器人等行业,以及低估值高股息相关行业。市场对确定性高股息的追求,体现的是其他行业缺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不能证伪的强主题行业表现突出,同样是因为没有可以证实的增长。


(1) 对于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我们认为是有投资价值的,他们的上涨也具有合理性,只是高股息资产和成长类资产的回报来源不同,我们现阶段还不具备驾驭不同收益来源的资产的能力。


(2) 对于强主题催化的行业,我们认为不能仅仅理解成主题投资,他们的上涨有基本面的必然性,TMT的几大行业从22年到23年普遍处在盈利拐点,而在22年的估值水平非常低估。我们在前期有一定参与,但是随着行情发酵,我们做了减持。因为坦率地说,我们从产业趋势确定性以及比较优势角度,并不认为这些公司能和前几年的新能源一样相提并论,既一大批上市公司的收入、利润或资产规模借助产业趋势上一个台阶,当然这些收入利润或资产规模能否转化为现金又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认为当下时点,放眼全行业的成长类行业,或许有更好的选择。


低估值高股息和强主题两类股票共同构成了近两年市场最流行的“杠铃策略”。这两类股票对于大部分主动权益管理机构,是相对低配的,也就造成了主动权益近两年整体跑输。从资产端,因为主动权益多是个股研究驱动的,研究个股往往是盈利驱动的思路,寻找盈利能增长的资产,过去两年的宏观环境,恰恰使得这种预判是失效的,尤其是大部分成长股的业绩增长依赖于再投资,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再投资被视为承担风险,因此估值承受折价。而“杠铃策略”的两类资产都不是盈利驱动的类型,因此即使“杠铃策略”近两年年有明显的绝对和相对收益,它们在机构的超配幅度也无法和前几年的“茅指数”和“宁指数”相提并论。


长期看,我们认为市场会越来越有效,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但也不能将长期问题短期化。我们认为主动权益近两年的跑输,更多是行业过快发展后的一个反复,以及19-21年主动权益积累了大量不合理的超额收益后的回吐。前几年全行业动辄每年跑赢基准三五十个点绝不是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表现,但近两年的跑输也不说明这种研究方法过时了。


在3年前,评价公司的时候都要强调“好公司/好赛道/好生意不用看估值”,从而催生了“茅指数”和“宁指数”的泡沫,但是当下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评价公司,似乎所有超过20倍市盈率的公司都没有投资价值,在评价公司的时候,只关注短期盈利和静态估值,越来越淡化对于成长空间、长期成长持续性的评判,似乎无论这个公司做的是什么业务,20倍估值的就一定不如15倍估值的有价值,单季度业绩增长10%的就一定不如单季度业绩增长15%的公司有价值。这是在盈利周期底部,对未来成长缺乏信心的表现。


展望2024年,当前几乎所有指标,都指向广义的成长类公司极具赔率,但是胜率尚不明朗,坦率地说我们也没有能力判断大盘整体的胜率,但是至少自下而上角度有几条相对明确的胜率线索:


(1) 一部分消费品:市场普遍认为消费和宏观经济正相关,也因此,消费股的估值整体是较低的。但是无论从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数据来看,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公司是对宏观经济相对脱钩的,我们认为市场对消费整体的偏见,孕育着机会:


其一是性价比消费:以房价对消费的影响为例,房价上涨既有“财富效应”,又有“挤出效应”。前者是指房价上涨会提升居民的资产价值,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后者是指房价的上涨会增加居民的购房和租房支出,进而拖累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于有房群体,体感的经济,常常和资产价格挂钩,如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等,但是对于无房群体来说,房价下跌会降低“挤出效应”,从而促进消费。我们看到的“”,并非完全是中产的,反而是更多群体的消费升级,既渠道和供应链的创新,带来更多消费者可以以更低价格买到高品质商品。除此之外,性价比消费还会带来产业链价值重塑,从而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其二是渗透率提升的消费:消费中存在一些长期渗透率提升的方向,如和人口结构变化相关的方向(银发经济、保健品、宠物),和疫后生活习惯相关的方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以及一些在国内低渗透率存在自然增长的消费品。


其三是一些传统龙头公司的积极变化:三年疫情后,很多行业发生了变化,变化带来机遇与挑战,相当一部分公司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对于机构长期超配的消费行业,这些变化似乎不存在什么“预期差”,但是在定价层面定价是不够充分的,这种不充分在估值层面体现在,市场并未对企业长期优势的变化充分定价。


消费品的以上三个细分方向是我们最看好的方向之一。


(2) 医药: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并没有改变。从需求侧看,无论是从人口结构的变化还是医保结余情况,行业中期还是能维持约2倍GDP的增速。从供给侧看,我们认为医药是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其中存在合理的信息不对称,会使得行业中的企业长期保持合理的超额收益;同时我们能看到的企业很多都承担了创新风险,从而使得他们会有一个合理的超额盈利。基于供需两点,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本来就应该有一个比大部分行业略高的稳态估值,而当前医药的估值并不存在溢价,随着三季度以来的风险出清,往后看,很难想到行业整体层面有什么系统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是全面性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最看好的方向之二。


(3) 锂电:虽然锂电行业盈利仍然处在下行周期,且市场普遍诟病产能过剩,但是,锂电行业资本开支已经持续下滑。其次我们观察到一部分公司的竞争力在行业下行期体现得更为突出。在行业下行期,股价不会对这些长期竞争优势充分定价,但是一旦行业上行,长期竞争优势会提供足够的弹性。这是我们第三看好的方向,我们的主要顾虑是时间成本,因此我们把锂电排在第三看好的方向。


(4) TMT中部分机会:我们从2022年开始看好TMT,但是当前时点TMT整体赔率在下降,相当一部分标的是在炒作远期空间和逻辑相关性,因此我们减持了这一部分仓位,现阶段我们相对看好供给格局边际优化的消费电子以及一些计算机的子行业。我们认为TMT中的机会或许更类似于2022年新能源行业的机会,不再是系统性机会(系统性机会如20-21年的新能源或23年的TMT),风险与机遇并存,机会更多来自于新的方向以及市场阶段性的巨大波动。这个方向我们不系统性看好,但是也不看空,更多机会需要自下而上挖掘。


从行业角度,我们最看好的行业是医药、必选消费(包括农业)以及新能源的一部分子行业。需要强调,我们看好这三个行业的出发点并非基于自上而下发现什么产业趋势,而是认为结合这三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长期成长性、估值性价比以及盈利周期阶段,自下而上在这些行业“翻石头”成功率可能会比较高。
从市值角度,我们之前低配的大盘成长类公司,经过业绩增长和股价下跌双重消化,估值逐渐进入合理区间,综合考虑流动性因素,我们在大/小盘的配置会更均衡。


从风格角度,我们坚持成长策略,因为我们当下还不具备驾驭不同收益来源资产的能力。我们并不认为红利资产高估,但是当前估值水平下,我们更担心踏空成长资产。


展望未来一年左右时间,我们对于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比较乐观。这是综合考虑我们持仓公司所处盈利周期位置、长期成长性和估值水平,做出的判断。


前十大重仓股

风险提示:本产品由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募集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