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可能尝试过制造千百种形状各异的船,但后来为什么船的样子基本差不多?其实,真正存活的船只,都是被大海筛选出来的,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逻辑。
股海亦是如此。每一轮牛熊轮回,市场中总有一些英雄老去的故事,而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都是经历市场考验之后不断迭代的投资人。
这些投资老将们,在每次市场风浪将起或者黎明将至的时刻,由于自带“经验值”,通常也会更加敏锐。
比如,在A股市场情绪跌至冰点的时候,仍有一些老将确认了底部契机,选择逆势出战。
基金经理赵楠就是一位与市场搏击超过12年的一线投资人。他管理公募基金产品期间,恰好经历了市场三轮熊市的考验,任职时间最长的产品,6年多时间内录得了115.4%的回报,而同期沪深300涨幅仅为12.28%。(数据来源:Wind)
2019年,在上一轮牛市的起点,他曾经在基金季报中坚定地写道,“积极应对,毫不犹豫”,成功地把握住了牛市上涨的机会。
而在如今加盟华泰柏瑞之后,赵楠更是强势出手,坚定看好A股底部布局的机会。
赵楠的“经验值”是如何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的投资之船又是如何进阶迭代的?
01
造船材料的迭代:
研究从单一行业到全市场覆盖
从早期的从业经历上看,赵楠应该属于最早一批“实业型”的医药投研人员。
在2007年大牛市前夕,赵楠加入安信证券从事医药行业研究,在此之前,他曾任职于天士力集团。产业经验让他在研究中驾轻就熟,和另一位同事搭档组成了当时安信证券的医药组,在2008年就开始入围新财富。
安信证券对于行业研究的深度、研究报告的逻辑性要求非常高,三年的时间内,赵楠在严苛的训练中打下了研究选股方面的扎实基础,与此同时,产业的背景也让他在选股思路上与市场主流存在一定差异,更为灵敏的产业嗅觉,让他更擅长挖掘低估的、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股票。
当然,赵楠并没有止步于医药行业。
2010年,赵楠从研究走向更接近市场的投资一线,加入光大永明人寿,并随后参与光大永明资管的筹备,成为了公司首位股票基金经理。
之后5年的时间里,赵楠逐步成长为一位全市场投资人,从早期最熟悉的医药行业,拓展到全市场范围选股。
2015年2月,赵楠加入长盛基金,开始正式管理公募基金,并担任长盛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总监。公募基金对赵楠来说是更广阔竞争也更加激烈的战场,在之后7年的时间里,赵楠经历了A股市场几次剧烈调整,市场风格也出现了多次更迭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能力圈也进一步积累扩大,从科技主题基金到全市场选股基金,他的投资范围既包括TMT、机械制造等科技行业,也涵盖医药、消费、金融地产等经济周期行业,在股海中“造船”的“材料”日益多样化。
全面的能力圈也为他在后来小盘风格崛起、老将普遍吃力的2021年和2022年打下基础。
从季报可以看出,2021年之后,赵楠的持仓丰富度和分散度明显提升,及时回避了市场热门股、题材股、定价充分或高估的股票,转而投向一些市场关注度不高,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标的,展现了较强的行情适应能力。
02
造船方法的迭代:
绝对收益战法到成长均衡框架
对赵楠来说,投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他更像是在完成一幅巨大的且不断变化的拼图,每一次市场的巨大波动,结构的重构,周期的更迭,都难免经历挑战和挫折,但赵楠明白一个道理,这些挑战和挫折都是拼图的一部分,每完成一个,投资地图就会扩大一片疆域,而秘籍就是:保持进化。
赵楠乐此不疲,在12年的投资征途中,他的投资方法也因此不断迭代。
我们发现,赵楠的投资框架和方法有过三次重大的进化。
绝对收益的基因,形成适度均衡的配置策略
赵楠的投资生涯始于2010年10月,当时,他在光大永明资管负责绝对收益账户的管理,但在2011年,市场就陷入了股债双杀的艰难局面,这一年,赵楠面临的压力相当大。
但这段经历带来的思考却刻入了他的投资基因当中。
如何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保证产品的长期回报率和生命力,成为赵楠持续思考的课题。
进入公募基金行业之后,他又把这种思考融入到投资理念当中。
赵楠认为,公募基金经理的职责是争取为持有人创造价值,追求持续稳健的回报。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对极致的追逐,在多年的投资当中,均衡一直是他持仓的一个显性特征。
如何做到均衡?他分为三步。
第一,行业配置的均衡分散。
“极致的行业配置可能短期博得较高收益,但当判断出错或黑天鹅发生时也会造成较大回撤,影响产品的持有体验。”赵楠表示,他会有意识地在行业配置中进行一定的均衡分散,以此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
赵楠的担忧相信大家在过去几年的市场中深有体会。
2021年春节后“核心资产”的崩盘,医药股从长坡厚雪到长坡“滑雪”,新能源的大起大落……在这样的行情当中,博热点、博弹性的投资风格有可能在短期一时风头无两,但往往也要忍受风格回归之后惨烈的回撤。
“从哲学上讲,均衡就是平衡,平衡才能持续。”赵楠说。
他在投资中也是这么践行的。
赵楠认为,同个一级行业下面的细分行业在波动上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他对一级行业的集中度不会有太多限制,但单一细分行业的配置比例一般不超过20%,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历史持仓中。
第二,个股的多重分散。
在个股的投资上,赵楠的一个特点就是:留有余地。
他不会集中押注于某一个行业,同样,也不会过分依赖对单一个股的预期,他会使用一些量化工具、财务指标辅助选股,让组合中的个股集中度不会太高。
对看好的公司,他则会采取逐步加仓的策略,不会一下子加满,也很少顶格买入,为的就是始终在个股的配置上给自己留有余地。
“我认为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要时刻准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而均衡就是我的应对方法。”赵楠说。
第三,适时的行业调整。
从以往的操作中也可以发现,赵楠会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持仓的行业,有一定的轮动特征,这也是他“均衡”的体现。
比如,在面对2021年市场风格的极致变化时,他在基金一季报的时候就写道:“在投资机会选择方面,宁可错过,不能做错。”
当时,他就是通过相对分散的策略,一方面控制组合波动,另一方面也适时观察市场,寻找市场变化下更确定的机会。
之后,他将组合及时从“核心资产”向成长风格进行了调整,避免热门股、题材股、定价充分或高估的股票,同时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以合理的或偏低的估值选择合适的公司。行业、个股较为分散,规避了2021年市场结构调整带来的净值大幅波动,同时也抓住了成长风格等方向的机会。
当年A股震荡下行,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了5.20%,市场风格大换脸,权益基金赚钱效应大幅下降,而赵楠管理的产品则逆市斩获23.92%的年度回报。(数据来源:Wind)
适度交易的思维,对择时的理解
赵楠投资生涯中的第二次“决战”是在2015年。
当时,他刚从险资转战公募基金,在长盛基金接管第一只产品的时候就是2015年5月市场最疯狂的冲刺阶段,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上证指数就上涨接近20%,冲上了5178的高位。
赵楠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继续重仓追涨吧?风险太大;不追?相对收益的战场下,涨得慢也是一种过错。
怎么办?
赵楠决定尊重常识和理性。
当年的基金季报显示,赵楠接手之后,迅速将组合的权益仓位从一季度末的83.95%,降低至二季度末的70.70%;到2015年年底更降至55.81%的历史低位,用低仓位扛过了2016年的“熔断”的剧烈冲击。(数据来源:基金季报)
而他在2015年11月发行的新基金,更是很难得地按捺住了“抄底”的躁动,产品成立后一路空仓到2016年一季度,在躲过了市场“最后一跌”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批底部的筹码。在2016年沪深300指数大跌11.28%的背景下,他管理的这只基金全年仅下跌0.80%,可以说在暴风雨中守住了持有人的托付。(数据来源:Wind)
在公募基金的战场中,很多基金经理都会选择放弃择时,一方面是因为择时的难度很大,身处市场当中的时候,很容易“当局者迷”;另一方面,择时一旦判断出错,也存在“踩空”的风险,这在相对收益的评价体系之下,显得有点得不偿失。
但经历过多次极端市场洗礼的赵楠则仍然保有“交易”这门武功,从他公募时期的历史操作可以发现,适时的择时,也是他超额收益来源的一部分。
“择时是在极端市场情况下,控制风险和净值大幅回撤的有效手段。”赵楠指出,一般来讲,择时的频率并不会很高同时决策要有非常明确的标准。
赵楠主要在两个情况下会使用“择时”这一利器:
第一,偏左侧,预测市场会有比较大的风险,有可能出现在市场整体极度高估或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
第二,偏右侧,当基金产品净值短时间出现比较大幅的回撤,或需要更理性判断是否该适当降低仓位。
同时,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择时”的思维也需要与时俱进。
比如,在2015年那种“千股跌停”的市场中,仓位是最好的择时手段;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的成熟和扩大,赵楠则更强调通过调整组合结构等交易手段来控制回撤。
以去年年初为例,赵楠判断2022年A股市场整体会偏弱,当时他在基金2021年四季报里面就提到:“展望2022年,股票市场仍充满了风险与机遇。2022年,投资运作坚持稳字当头,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但在2022年,他并没有通过大幅降低仓位的手段进行择时,而是主要通过行业、个股的均衡分散,来应对市场震荡下行,也因此抓住了二季度的市场反弹机会。
对价值的重新理解,如何定义成长?
凯文凯利在《5000天后的世界》中告诉我们,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孤立主义只有死路一条,唯有开放系统才有可能通过熵减走向有序。
赵楠在投资上的持续进化,也源于他“开放系统”的思维。
他投资生涯中的第三次重大蜕变,就是在2019年经济转型和市场结构变化当中,关于价值投资的一次“洗礼式”定义。
在2019年之前,赵楠持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券商、金融地产以及周期行业为主。但在通过调研反馈和投资实践,赵楠发现,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都在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只有超越经济增速的行业和公司才具有成长性。
他在2019年三季报中明确了自己的这一观点,并提出了他对“成长性”的重新定义。
第一,从中长期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快速增长过渡到平稳增长阶段,所以在宏观经济中的众多行业中,跟历史相比成长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但在各个行业中,可以寻找到一些优秀的公司,可以超越行业的限制,取到超越行业的成长性;
第二,在经济转型中,科技、服务性和消费性的行业的增长明显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速,获得了较好的成长性。
如何这两类成长性的机会?他也进一步指出:
“第一类机会,我们会超越行业的限制,去寻找各个行业中优秀的公司;第二类机会,我们会聚焦一些行业,去深度研究挖掘。”
之后,他逐步将科技、服务性、消费、医药等行业,定义为经济转型中,增速更快的行业方向,在这些领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也因此把握住了2020年之后消费、医药、制造业以及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投资机会,与时代并肩前行。
价值成长、均衡分散、适度交易,赵楠的三门武器都是经过市场残酷的考验之后淬炼打造出来,它们形成了赵楠投资框架中的“铁三角”,用最稳固的力量在股海的波涛骇浪中保持前行。
03
造船理念的迭代:
寻找A股的航海术
据说武侠小说中有一条“宇宙第一定律”,武功越高最厉害的人物,对店小二往往越客气;而那些一进店就大呼小叫的,则常常最快领盒饭。
作为一名征战17年的资本市场老兵,赵楠的生存法则也是理性、谦逊,他公开露面的次数并不多,但他总是会在基金季报中诚恳分享自己的思考,向智者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市场学习,但不忘初心,这也是他在波动巨大、变化莫测的A股市场中拒绝熵减保持前行的法则。
他曾经在基金季报中与持有人分享过查理芒格的一段话:
“我有一个永恒的秘诀,那就是顺其自然,拥抱一切所面临的挑战并保持理性。我真的觉得,如果仔细去看那些错误或灾难,你会发现自己因为愚蠢所造成的错误比别人蓄意所造成的问题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持续不断的对抗愚蠢,这是一件非常具有建设性的事情,这也很有趣,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愚蠢,你可以不断去伪存真,击破愚蠢,得到理性的结果,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顺其自然,拥抱一切挑战,努力保持理性”。
在这份季报中,赵楠指出,“投资并不完美,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这样的投资哲学之下,面对市场牛熊的巨变,结构的转换,周期的更迭,赵楠虽然也会面临短期的压力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持续思考迭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总能找到适应的方法,成为被股海“选中的船”。
04
结语:
第三次“毫不犹豫”的出击时刻
在2017年、2019年等牛市前夕,赵楠都曾经“毫不犹豫”地出击。
比如,在2019年基金三季报中,他就旗帜鲜明地指出:
“从未来一两年来看,股票市场的走势有可能会非常强劲,所以2019年的股票市场存在非常大的战略意义,本基金在后续投资运作方面将会积极应对,毫不犹豫。”
而当前,“捡便宜”的机会再度出现,加盟华泰柏瑞之后,赵楠也选择第三次在底部重拳出击,以新产品华泰柏瑞均衡成长混合(A类018790,C类018791),布局A股底部机会。
他指出,从股票投资而言,便宜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市场中有很多优质个股都很便宜,所以从具体投资的角度就没有那么悲观。
另外,选择股票还有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维度,即盈利。在目前的环境中投资大量减少,不投资的时候,行业盈利格局就会改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构成了股市逐步进入慢牛通道的基础。当需求好转,供给结构改善之后,企业盈利或会提升。
老将赵楠第三次“毫不犹豫”的出击时刻,或许可以期待。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商侠客行仗剑走江湖,飒沓如流星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