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30 21:36:36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福建
一季度表现倒数第一,医药行业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医药从未这么惨?见底了吗?# 2024年的第一季度,医药行业在申万一级指数中排名倒数第一,这让我回想起过去几年医药行业所经历的股价压力。尽管市场对医药行业充满了担忧,但我依然看好医药行业当前的投资机会。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内忧。自去年7月以来,医药行业经历了为期一年的专项反腐行动。这一行动旨在解决医药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不合规的销售开支等。反腐行动与集采、创新药国谈等政策相结合,有助于推动行业正本清源,使医保资金更加有效地投入到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上。虽然短期内这可能会对医院的购买药械流程产生冲击,导致需求减少,但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将逐步消退,并形成一种新的常态。上市公司越早进行合规化转型,未来就越能从竞争格局的优化中受益。那些不合规的中小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在院外市场,的影响同样明显。一些消费医疗产品普遍面临需求不足、竞争加剧、产品降价等压力。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也影响了院外医疗产品的消费。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外患。在海外市场,主要是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疫情期间由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导致中国医药产业在疫情期间充分享受到了供应全球的红利,由于担心供应链的风险,海外库存始终处于高水位上,疫情后就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去库存周期,叠加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竞争加剧,使得企业在量和价上同时承压,利润影响较大。其次,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愈演愈烈,蔓延到了CXO领域,药明康德是中国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体系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被迫上了美国议员意图制裁的名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制裁与否不仅仅是中美博弈的结果,事实上已经影响到了CXO下游客户的签单意愿,对企业经营已经产生了实质的影响。


在这些利空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担忧加剧,股价在连续两年的下跌后,今年出现了加速下跌,投资者信心再次跌入谷底。


然而,我对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持乐观态度。中国的医药产业链完整,从上游的研发外包和原料药,到中游的医药制造业,再到下游的医药消费品及医疗服务、药店等产业,中国在全球医药产业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短期的产能过剩将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进入新的周期,有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上升周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从盈利能力来看,无论是国内政策周期还是海外库存周期导致的短期盈利能力下滑,都是阶段性的变化。长期来看,在国内老龄化的趋势下,医药行业的需求是确定的。价格方面,虽然近年来由于集采的原因波动剧烈,但未来价格的调整将趋于常态化,现金流的预测将更具确定性。虽然整体盈利能力可能不如2018年集采前,但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能够稳定盈利的行业。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呈现出典型的周期性。2020-2021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市场产销两旺。2022-2023年,市场开始进入去库存和去产能的周期。到了今年前两个月,已经看到了累计同比的拐头,随着去库存进入尾声,行业正常的需求增长将逐步反映到企业的财报上。


政策方面,医药行业的政策周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边际向好的变化。例如,上海在2023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在2024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这些政策涵盖了审批、临床应用、支付等全方位的支持。与过去几年控费的政策环境相比,对于创新产品的支付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价及路径。从海外的经验来看,实行DRG后,都会有支持创新的政策“打补丁”,给予创新产品鼓励和支持。医药行业整体的政策端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周期。


从市盈率及分位数来看,目前医药行业的市盈率在32倍左右,处于历史上的相对低位。虽然市场风格倾向于低估值,但医药行业的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医药行业内部细分行业众多,不同细分行业的估值差异较大,需要具体分析。


总的来说,经过3年的下跌,医药行业的泡沫已经基本出清,市场给出的价格整体上处于合理的区间,部分细分行业存在低估。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我保持乐观的看法。每一轮产业、技术、政策的变化,在医药行业内部都会孕育出新的一轮投资机会。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医药行业中最大的确定性。

@鹏扬基金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