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年的关口回望,总有一种恍惚感。日历是翻到崭新的第二年了,但手里基金的净值仿佛还悬浮在旧时光里,走不出来。
2024年开年以来,A股接连不断的几碗大面把我们砸得结结实实,也令不少投资者心中再添一丝阴霾。
有人说:当回本的希望变成一直亏本的绝望时,“斩断过去,重新开始”就会变成一个充满诱惑的新选择。
当下跌成为继续下跌的理由,账户日渐缩水,还要坚持吗?
#是否该离开?
旧道理的反刍
这一次,A股的寒冬确实比想象中要久,漫长的季节里我们“百无聊赖作诗人”,曾经听人讲过的简单道理一遍遍在脑海中反刍,比如那句:
不要在冬天里砍树。
源于学生时代做过的一篇阅读理解,内容大概是这样:
在我9岁那年冬天,爸爸带我到北方阿拉斯的城郊,和爷爷一起过圣诞节。在那里,爷爷有一个小小的农场。
一天,我在玩耍时发现屋前的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好像枯了,树皮已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黄了。我稍一碰就“叭嗒”一声折断了一枝。
于是,我对爷爷说:“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可是爷爷不答应,他说:“过冬之后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记住,孩子,冬天,你不要砍树!”
果然不出爷爷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无花果树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的树一样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丫。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跟它的伙伴并没啥差别,都枝繁叶茂,绿阴宜人了。
当时不懂投资,如今已然入市多年。重读此文,再来审视当下的境遇,仿佛经历了一个被子弹命中的瞬间,颇有“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受。
“我是否该离开市场?”这是投资者最常思考的问题。在错综复杂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经常对每一件事、每一个消息都过度敏感,从而导致思维混乱。
投资的试题固然晦涩难解,但很多“向前望”的答案,都在“回头看”的一路痕迹里,自然之道,投资之道:不要在冬天里砍树。
#不要在冬天砍树
回头看的一路痕迹
回头看,我们观察了一下,如果以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份额变化代表基民的申赎操作,那么在过去的20多年间,投资者集中“砍树”大致出现过三次,分别是2013-2014年、2015年下半年、2018年下半年。(数据来源:Wind)
这样投资者撑不住、集中“砍树”的时间段的共同特点,往往是体感风险高、心理压力大但由于风险已经由前期下跌较为充分的释放,实际风险反而并不高。
我们来聚焦2014-2017年上证指数大幅波动前后的基金申赎情况。
2014年,中国股市演绎了“探底、筑底、反转”三部曲,就在市场酝酿着一波史诗级上冲的2014年9月,权益基金却遭遇了连续6个月的净赎回。
2015年的“水牛”之后,沪指从2015年6月最高点的5178点下跌至2015年8月最低的2851点,就在风险已经得到释放的谷底,权益基金遇到连续3个月的净赎回。
投资的过程时常是反人性的,投资者极易在市场过热时陷入乐观,高位重仓买进;又在市场低位时过度悲观,害怕深不见底选择全部持有现金。
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让我们时常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基金的申赎,要么承担了过多风险,要么牺牲了更大收益。
同样我们再来看2018年权益市场的表现,以及市场中基民的行为与心态。
那一年中美贸易战、经济下行压力、去杠杆、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各种内忧外患冲击下,上证指数全年几乎单边下行,各风格板块悉数下跌。
一次次的失望后,很多人心态崩了,很多人撑不住了,很多人最终都决定离开市场了。
然而就在大家都不再抱有希望的时候,凯恩斯的名言应验了:市场持续非理性的时间总会比你能撑住的时间更长。
2019年1月4日上证指数在经历探底回升的最后一跌后回归理性,自此开启了年线三连阳的牛市行情,来到了投资的黄金时代。
每个周期回头看,都会发现好的卖出时机就是不断的出利好,甚至利空都被理解为利好,行情已经演化了很长时间,市场一致性预期最高的时候。
而最佳的买入时机就是天天都是利空,甚至利好都被解读为利空,下跌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市场一致性预期同样高的时候。
投资是一场周期之旅,而周期的根源是人性。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经历生物进化后的结果,周期的极端性也源自人类的情绪和弱点,所以说真正厉害的投资人,多少是带点反人性的。
我们看到了,不要在冬天砍树,不要在情绪极端时做任何决定。
#还会抽枝发芽
很多往前看的答案
在当下的极端时刻,你的担心和情绪与过往并无二致。回顾过往,每一次持续的下跌,都会衍生很多宏大的担心:
有些担心是错的,下跌会在错误逐渐证伪的情况下结束,有些宏大的担心是对的,但下跌依然会结束,因为股市估值会提前消化长期的担心,之后即使长期担心依然存在,股市可能会在完全不同的利多逻辑演绎下结束调整,重新站上新的海平面。
股市如此,水大鱼大,权益基金亦是如此。我们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WI)为例测算了在历年该指数最高点买入主动权益基金后的自然解套时长,发现如下规律:
超过1/2的年份,即便买在年内最高点,指数再创新高的时长在1年以内
接近3/4的年份,即便买在年内最高点,指数再创新高的时长在2年以内
只有在少数的年份,买在年内最高点,指数再创新高的时长需要3年到5年
数据来源:Wind,采用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WI)进行测算,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
但无论如何,2020年之前在历年高点买入此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都能再创新高,自然解套。
既然过往都自然解套了,那么当下即便艰难,即便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妨还是同我们一样,修心,保持内心的平静。
回到当下,2024年开年,比很多人预想的艰难,沪指在2800点拉锯,投资者信心低迷,但困难期孕育着新的种子,预期立刻牛市有些草率,但信心也将在波动中重拾。
经济层面,31日统计局发布1月PMI数据,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均比上月有所回升,分别上升0.2、0.3和0.6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回落,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反季节性的回升,反映出经济景气水平波折中回升。
估值角度,经历了近三年的低迷之后,主流宽基指数的估值已经悉数回落至“便宜”的水平。偏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TTM市盈率本周低至25.0X创下历史新低;偏大盘蓝筹的沪深300指数TTM市盈率10.6X,股权风险溢价接近均值以上2倍标准差,已低至2016年初、2019年初、2020年3月和2022年10月等历史阶段性底部的极端水平。
(来源:Wind,截至2024-1-24,注:若指数发布日至今不满5年/10年,则采用全部历史数据,部分指数发布日期尚短,故不展示近10年百分位数)
政策层面,本轮已动用货币政策(降准)、资本市场政策(证监会表态、央企市值管理)、场外救市资金等多种政策手段,当前监管层对于市场足够重视,利好量变终将渐近质变,随着由上而下的执行力优势发挥,我们有理由期待市场由极端估值回归,进入经济与资本市场共振向上的良性循环。
整体在外需回暖、政策发力及需求自身的复苏下宏观层面有望向好的方向发展,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度过当下市场结构性问题之后,两市大概率会有一段较好的修复时间。
当然,如果无法承受可能的进一步亏损,可以考虑抽刀断水,但壮士断腕的勇气固然是值得敬佩的,也完全断绝了解套和回本的可能性。
“回头看”的一路痕迹:不要在冬天砍树, “向前望”的答案:还会再抽枝发芽。所有柳暗花明的“泰来”,总在万籁俱寂的“否极”之后。
风险提示:
1.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別。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投资方式。
2.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
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4.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5.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6.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
7.本页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基金销售机构提供,且投资者应符合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原则。
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承诺或保证。
9.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10.本页面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11.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1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服务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相关责任将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如有问題请咨询华夏客服,电话400-81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