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3-05-30 19:28:02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江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不断细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不断细化,规划自己和家人的养老生活成为了每个人的必修课。“老龄化”的确带给人们焦虑,而随着年轻一代更充分的准备和养老意识的逐步增强,“优雅而有尊严地变老”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首先我们要看下,年轻人考虑养老是否有必要?

近几年,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时候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例在持续下滑,目前已降至50%以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 《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55%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低于此水平,退休生活质量将显著下降!过去我们的个人养老主要依靠社保退休金,也就是第一支柱,但如今由于重度老龄化的加速到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导致第一支柱的压力与日俱增。按照现在的趋势,等到现在的青年人退休时,单纯依靠社保养老的晚年生活可能不会太理想。

所以想要增厚个人的退休金需要想办法开源!除了第一支柱,还有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两个来源,其中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人群有限,

参与人群主要是国企、事业单位人员。因此,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及早规划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除了增厚自身退休金的紧迫性以外,自2022年1月1日起,参加个人养老金还可享受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缴费环节,每年不超过缴费上限12000元的部分,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预扣预缴或次年汇算清缴,在个人所得税前办理扣除。在投资环节,取得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领取环节,参加人领取个人养老金时,不区分领取方式和领取额度,均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是比较低的。

其次,个人养老理财产品该如何选择?

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金融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

储蓄类产品收益率较低,3%左右的年化长期复利后,跑不赢通胀。

保险类产品在退休后大多为年龄/月龄的领取方式,如果有急需用钱的情况可能就会比较”尴尬”。

而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相对来说,可以帮我们追求相对更高的收益。

尤其是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短期来看,这类产品的波动可能会比较大,但我们距离退休还有几十年时间,它们有足够长的时间可以穿越牛熊。并且持有时间越长,基金的盈利概率和可能取得的收益率也越高。

综合来看,后两者可能更适合职场青年选择,而公募基金的最低持有期限较银行理财来说,可能相对更短一些。并且,公募养老FOF门槛更低,无需占用大量资金;还有投资专家打理,对于缺乏经验和时间的个人来说,更专业、省心省力!

一、认清自己,才能更好的出发。

先对自己的财产和每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盘点,让自己清楚非必要支出和必要支出,用更合理的资产比例来规划养老。对于工资还不太够花的职场新

人来说,这一步也是非常必要的!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日后随着我们收入的增加,也可以逐步加大投入!

二、养老规划是一场马拉松,早出发更贵在坚持。

在选好合适的养老产品之后,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分批进场,不仅可以更好的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长期理财习惯。

养老规划是越早规划越好,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多攒一些财富,这样才能够让“优雅而有尊严地变老”成为我们的生活标准。养老在我们一生中,是避不过的话题,所以养老对于我们来说是个观念性的问题,必须重视起来,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理想生活”的实现要靠“积极投资”。面临着社保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覆盖人群较少等情况,如今越来越多的“未老一族”开始未雨绸缪。“趁年轻早投资,积极养老”已成为大多数人目标一致的“新养老主义”。

与此同时,如今养老投资方式的选择更加丰富多元,这一代养老“后备军”们也更加相信专业机构的力量,希望能在优秀品牌的加持下,获得个性鲜明的定制化养老投资方案。我现在也就只有基础养老保险,这对于以后的养老生活来说完全是不够的,只能保证温饱的养老生活必然不是我所期望的,所以我必然会选择上车,为的就是以后保证自己的养老生活质量,同时也不给儿女增加压力,必须早早规划。@富国基金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