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上证综指先抑后扬,最低下探至2635点,此后出现了巨大的分化,市值排名2000名以前的主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先行大幅反弹,市值排名2000名以后的指数(中证2000,微盘指数)则继续下探了数日,全A指数的量化大格局信号于本周二收盘重新回到“秋天”格局(即中期有压力的格局),最后三个交易日的量能呈现出温和放大的态势,节前最后一天的成交额仍保持在了1万亿以上,与前一次2724点的反弹不同,这一次的反弹不仅只有托底型资金的介入,市场开始出现了自然性的买盘力量,前期一部分减量资金出现自然的回流迹象。
节前从各路资金的流向看,主力资金净流出189.77亿,北向资金净流入160.82亿,两市融资余额已从年初的15793亿下降到了13921.60亿,仅仅28个交易日的时间,融资余额已经下降了1871亿,“融资买入额/两市成交额” 这一指标已经下降到了5.85%,达到了2016.1 以来的0.90%分位数,股票型ETF基金份额当周增加416亿份,规模当周增加2142亿,可以看出,“神秘资金”的托底还在持续进行中。
在之前的周报中,我们提到过阶段性筑底的几个条件:
一是本轮筑底需要双创领涨反弹;
二是不再是局部性的反弹(比如“中字头”、红利等),而是能够逐步扩散,最终达到普涨;
三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本轮领跌的是中小盘,那么中证1000期权的大幅降波是企稳的第三个必要条件。
从节前最后一周各大指数的表现看,基本达到了这三个条件,一是wind双创指数在本周二收盘级别上涨6.25%,二是周二的反弹主要集中在中证800(沪深300+中证500)+双创,周三的反弹扩散到了中证1000,周四的反弹进一步扩散到了中证2000,呈现出了 “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迹象,三是中证1000当月平值期权的隐波从本周一最高的91,已经降到了目前的60 以下,短端大幅降波。
从资金面的角度,今年1.15以后的下跌是由资金面的负反馈所致,节前最后一周一开盘的5000多只个股下跌,个股跌幅中位数9%以上,就是客户在周末无法满足追保的情况下,两融等强平盘涌现的结果,而从最新的两融数据看,节前一周融资余额数据大幅下降678亿,前一周则下降了715亿,这个降幅数据在历史上非常罕见,仅次于2016.1 熔断期间那两周的991.09亿和719.15亿,以及2022.4.29当周的833.30亿,短期出清程度已经进入历史2-sigma 区域,而另一个指标“融资买入额/两市成交额”则已经下降到了5.85%(跌破6%),同样达到了2016.1以来的0.90%分位数,仅次于2022.4.29当周的0.70%分位数和2022.9.30 当周的0%分位数,两融强平问题的出清已到尾声阶段。
至于雪球敲入线方面,节前最后一周周一中证1000的收盘价已经跌破 4300 点,根据之前的测算,敲入价在4300点以下的存量指数雪球占比已经不到1%,所以可以大致认为,目前存量的指数雪球已几乎全部经历过敲入。
从阶段性的短周期逻辑看,今年2月的日历效应仍然有望实现,在之前的周报里,我们提到过历史上2月份的强日历效应。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自2005年至今的19个年份里,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在2月份的胜率分别为63.2%、89.5%和 89.5%,盈亏比分别为2.62、2.85和2.76,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53%、5.93%和7.17%,与此同时,中证1000 在2月份跑赢沪深300的胜率同样高达94.7%,平均跑赢的幅度进一步提高到4.64%,仅在 2016年微微跑输了-0.41%,其他年份全部都大幅跑赢了沪深300。
总的来说,节前的几大流动性负反馈因素或多或少有所出清,若小市值的流动性负反馈暂时出清,则节后单调性或重新回归,结合2月的强日历效应,小市值风格补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市场阶段性企稳的信号基本满足(“被动止损盘暂时出清+预期有所修复”)。
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上证综指还位于20年均线下方,对于20年均线下方的区域,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防守的区域。从量能的角度看,前期减量资金开始逐步回流,节前最后三天的量能温和放大就是最直观的体现,对于节后的数周,要使大盘进一步脱离危险区域,则沪深北三市的成交量必须持续稳定在当前的水平,即 9 千到 1.1 万亿之间,如果重新大幅缩量到8000亿以下,则需要小心因自然性买盘衰竭的回落,此时相对比较谨慎的策略仍然是“扶墙走”对冲或调整仓位(即降方向敞口)。
$鑫元中证1000指数增强发起式C(OTCFUND|017191)$
$鑫元鑫趋势灵活配置混合C(OTCFUND|004948)$
$鑫元国证2000指数增强C(OTCFUND|018580)$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