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测评#经济复苏韧性或超预期,东财新基金正当其时!
2023年,经济弱复苏可能是主旋律,疫情仍然是关键扰动项。需求端在疫情散发等背景下、恢复进程或有反复,如之前预期,可能不会很快恢复到潜在增速。但是,宏观政策强调“以我为主”,逆周期调控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政策的加持下,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动能有望好转,随着前期政策的落实、实物工作量将逐步显现。
如此宏观经济背景之下,A股依旧是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权益市场,对于各路资金的吸引力强劲。当然,从今年的A股表现不难看出,A股板块轮动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风格快速切换,各大板块之中,新能源板块与制造业板块尤其吸引眼球。
基于上述判断,东财产业优选混合(A:016487;C:016488)的面世正当其时。一方面,A股处于底部区间,宏观经济向好基础上,向上动能累积,此时购买新基金,更容易收获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东财产业优选混合聚焦“制造业+新能源”等经济复苏最受益赛道,具备业绩一飞冲天的潜力。
01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复苏韧性或超预期
2022年上半年,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频发,国际国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季度,国内疫情明显超出预期,给经济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面对多重困难,中央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稳住了经济大盘。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平稳,企业经营活动缓慢恢复,总需求呈现弱复苏态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上半年同比增长2.5%,整体稳中向好;稳增长政策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带动建筑业走高。从中长期看,虽然经济恢复进程中难免受到短期扰动,但已进入融冰阶段,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更多实物工作量有望显现,我国经济或将逐步修复。
首先,供应链阻塞已被打通,生产端整体恢复正常。从各项数据看,供应链已从4月的混乱状态恢复正常。6月份,PMI供货商指数配送时间指数以及物流业景气指数分别录得51.3%、52.1%,均重回扩张区间。全国卡车流量数据也继续回升,同比好于2019年。特别是上海卡车流量,6月以来加速恢复。
随着供应链的打通,我国制造业生产端整体已恢复至年初正常水平。6月制造业PMI为50.2%,重回扩张区间。其中,生产分项为52.8%,较上月回升了3.1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维持了良好的扩张势头。
工业、服务业生产数据整体表现继续向好,其中服务业生产改善较为显著。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上月继续大幅回暖3.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制造业和公用事业分别增长8.7%、3.4%、3.3%,较上月提升1.7、3.3和3.1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由上月5.1%转为1.3%,大幅提升6.4个百分点,改善十分显著。
其次,需求端边际改善明显,未来仍存在较大修复空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改善,超市场预期。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1%,好于预期的5.9%。环比增长0.95%,增速较上月继续提升。其中,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为7.1%,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表明全国基建仍在持续推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回正,不过仍有较大修复空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大幅回暖,由上月的-6.7%转为3.1%,好于预期的-0.5%。但上半年累计增速仍为-0.7%,有较大的修复空间。
最后,投资方面,对本轮经济复苏,投资仍然承担主要拉动作用,特别是制造业和基建领域投资。先看制造业领域,从制造业投资增速来看,今年以来保持了高速增长,即便在4月疫情蔓延严重的时间段仍然获得了12.2%两位数的高增长。
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孕育着2023年的经济复苏!
第一,出口保持扩张问题不大。年初,基于2021年出口难得一见的高基数,和海外供应链恢复预期,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出口难现去年辉煌。但实际上,上半年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4.2%,增速连续2个月提速,表现非常强劲。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上半年外部需求依然景气。2022年以来,主要国家进口依旧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1-5月,美国进口同比增速维持在20%以上,德国也在15%左右;另一方面,受俄乌冲突影响,海外供应链再次陷入混乱,为寻求安全稳定的供货商,海外订单集中向工业体系相对完备、产业链受冲击较小的国内转移。未来,全球供应链危机实质性缓解概率不高,在疫情不会再次失控的假设下,我国出口保持扩张问题不大。
第二,需求端政策仍在不断发力。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央提出要全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发挥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有序促进消费恢复。主管部门政策也不断落地,比如减免汽车购置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等,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6月乘用车产销明显好于预期,产销环比分别增长31.6%和36.9%。百强房企单月业绩规模环比也大幅增长61.2%。近期推出的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传闻中或将提前发行1.5万亿元明年地方专项债则会提升基建的力度,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需求。
第三,央行稳增长态度坚决,未来货币供给需求仍旺。央行等金融主管部门坚决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措施。特别是在避免“信贷塌方”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动员能力极强,使货币供给端非常给力。6月份社融新增5.17万亿元,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其中,政府债券新增1.6万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体现了政府稳增长的意志。值得注意的是,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45万亿元,同比多增达6130亿元,是近一年改善最为显著的一个月,表明企业信心也在逐步恢复。6月份信贷社融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显示货币供需一齐发力下,我国经济复苏仍具澎湃动力,未来货币供给需求大概率也将延续供需两旺的态势。
综上,东财基金公司对于经济复苏的布局是很有先见之名的。站在当下,东财产业优选混合有望搭上经济复苏的东风,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好的收益。
02 A股估值有望继续修复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或早或晚会在股票市场中体现。11月,A股整体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截至11月30日,上证指数近一个月上涨8.91%,PE估值从10月末的11.36倍上调至12.43倍,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估值水平仍处于较低位置(上证指数PE_TTM约处于2021年以来近11年36%的分位数, PB约处于9.25%的分位数)。
除了宏观经济因素,我看好A股还有以下几点理由:
1、A股估值接近4月份低点水平
从估值来看,当前A股估值性价比较高。数据显示,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为16.05倍,而4月27日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为15.16倍,已接近4月份市场底部时的估值水平。沪深300整体动态市盈率为10.67倍,而4月27日沪深300整体动态市盈率为10.97倍,目前估值低于4月份市场底部时的估值水平。有378只个股股价处于破净状态,A股市场的破净率为7.63%(剔除净资产为负的股票)。
从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来看,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处于近年来低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具体来看,单从近三年估值的分位值来看,在国内主要指数中,上证50和沪深300处于相对更低位区间。
2、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平稳向好
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上市公司保持稳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从经营业绩来看,中上协数据显示,上半年4825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34.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4%,实现归母净利润3.25万亿元,同比增长3.19%。业绩向好能支撑市场回暖,三季报存在诸多结构性亮点,部分公司呈现出逆势上涨的趋势。
3、涉回购公告大增释放积极信号
近期,A股行情震荡调整,不少上市公司出手回购,释放积极信号。9、10月份,共有371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与回购相关公告,其中,358家有实际回购动作,与2021年同期的224家公司相比,增幅59.82%,358家公司合计回购金额达512.63亿元。
回购公告数量的提升代表公司看好企业未来发展;同时,回购计划可以向市场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情绪,有利于股市回升。因此,回购公告数量增加往往对应市场从底部的回升过程。
4、机构持仓水平逆势回升
数据显示,本轮公募基金股票仓位继续逆势上涨,仓位绝对值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历次市场底部的中值水平。截至9月23日,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分别为87.49%、83.39%,分位数为74.4%、82.7%,较7月初有所上升。
面对近期持续震荡的A股市场,保险资管机构加仓意愿也在增强。据悉,保险资管机构普遍认为,当前A股市场估值正处于底部区间,机构正积极寻找加仓机会,并将逆势增配权益资产。
资金流动方面,在10月北向资金净流出573亿元之后,11月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600.95亿元,环比明显改善;在欧美经济体通胀严重且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从经济周期独立性和资金容量角度来看,国内反而是较好的选择,有望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
整体看,未来短期内,权益市场总体或继续延续盘整筑底格局。但从长期视角看,未来宽信用政策终将逐步兑现,将带动企业盈利改善,届时盈利面和资金面或将均有利于权益市场。A股依旧具备较好的投资潜力,大盘短期调整格局下,逢低布局优质企业,静待经济和流动性的共振上升或是较佳选择。
03 板块轮动加剧背景下,制造业与新能源板块展现潜力
上文提到,板块轮动已经成文A股的典型特征,那么诸多板块之中,什么板块代表未来呢?对于当前A股,我赞同东财基金公司的布局策略,制造业与新能源板块最有可能在经济复苏中收益,板块或有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
第一,制造业成银行投放重点
对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长来说,除了基建投资加码,另一值得关注的因素是9月底出台的针对房地产、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等信贷支持政策,将发挥多大作用。
央行和六大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总量均再创历史新高。而随着9月底传达的稳住房地产相关融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力度和央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政策逐渐落地,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四季度的信贷仍将维持高增长,同时在结构方面也更注重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业内人士接连表示:“银行做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是9月底以来同时在推的,前者有再贷款和贴息政策支持,后者是监管部门下过指标给总行。”“总行把绩效考核指标都调整了,要求各地分行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各地指标的平均调增幅度是16%。”
央行9月28日公布了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具体政策,即实行名单制管理,由各地方发展改革委、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分领域备选项目清单,21家全国性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清单内项目发放贷款。对于金融机构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清单内项目发放的合格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资金支持,财政提供2.5%的贴息资金。
10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扩大制造业需求并引导预期,并要求设备更新改造要注意与扩消费结合,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
综上,制造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政策红利期与资金红利期,板块极有可能在经济复苏的上升通道中,获得更快的增速。
第二,新能源板块仍将维持较快增长。
最近两年,新能源板块是A股市场中的“当红炸子鸡”,但是它的快速成长也是饱受质疑的。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迎来了重大调整。有投资者问,新能源板块的发展已经到头了吗?其实我认为新能源板块的天花板还远远没到。
1、政策红利远未到头。一方面,在“双碳”背景下,高层对于新能源板块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下,能源安全和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显无遗,新能源板块的逻辑得到进一步强化。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骤变可能加速我国在科技等赛道的投入。特别是新能源、智能经济等领域,未来或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单看新能源汽车赛道:《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关于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通过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拓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以及不断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同时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来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他设计风能、光伏与储能赛道的政策也非常多。
2、新能源行业仍在快速增长的红利期,预计未来行业多年复合增长25-30%,国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持续的工程师红利和相对欧美日韩的低成本优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新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新技术渗透率伟大共振可孕育巨大的投资机会,历史上孕育过很多十倍牛股,新技术壁垒+阶段性红利爆发作用于相关公司的EPS,使得这些公司增速远快于行业增速,获得业绩与估值上的戴维斯双击。在未来十年,类似的情节将在新能源行业持续上演,当然有的技术短期兑现度强红利已经近在眼前,投资具备可持续性。
3、新能源板块的生命力还体现在,各个细分赛道都有良好前景。
例如,储能赛道,有可能成为继风电、光伏、电动车之后,新能源高速增长的第四赛道。
(1)新能源装机占比高增,2021年全国新能源累计装机约6350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渗透率稳步提升,由2010年的3.1%持续高增至2021年26.7%,部分省份如宁夏、青海等已超过50%。海外方面,欧洲新能源发电渗透率已接近25%。而不稳定的电源不利于电力系统稳定,亟需储能作为“缓冲带”。
(2)储能的具备多种优势,如调节性能好、不产生碳排放、对场地要求低、建设周期短等。储能在调节性能上的优势最为明显,可以在毫秒级切换100%出力。
(3)近年来国内外均产生了电力危机,主要是灵活性资源不足引起,而储能则是最重要的灵活性资源。
储能推动力方面,国内储能的促进因素主要为政策强配、以及推动储能经济性提升等。而海外则多以政策鼓励、补贴等形势推动储能发展,以美国为例。2018年3月,美国发布《住宅侧储能系统税收抵免新规则》(ITC),针对住宅侧光储系统,如果用户在安装光伏系统一年后再安装电池储能系统,且满足存储的电能100%来自光伏发电的条件,则这套储能设备也可以获得26%的税收抵免。
业绩方面,储能赛道不遑多让:6月份开始每月中标量增长到3GWh以上,到9月份、10月份中标量先后达到6GWh、12GWh,实现翻两番,体现了国内储能旺盛的增速。根据预测,全球储能装机今年在75-80GWh之间,同比增速超过100%;2023年达到150GWh,接近翻番;2025年接近400GWh。
再如,风能赛道,政策利好不断:
(1)各省市针对“十四五”海风均提出了积极的发展规划,从目前各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来看,目前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均已发布“十四五”海风规划,预计“十四五”新增海风并网/开工达70GW;
(2)海风距离负荷中心近,目前沿海多省市电力供需紧张,高度重视海风发展,不存在消纳难题;
(3)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约束,目前,光伏和陆上风电相对海上风电成本更低,但占用土地资源问题更为严重,对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4)目前海风在全国范围内仍未全面平价,除广东、福建、海南外,其他各地距离平价还存在1000-3000元/KW的造价差,预计全面平价后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5)行业基数小,除江苏、广东省以外,其他沿海省市2021年底存量海风装机均在4GW以下。
展望2022-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复合增速11%,其中,国内海风CAGR为41.4%,海外海风CAGR为29.4%;“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海上风电是新能源行业空间较大、增速较快的细分方向之一。
综上,东财产业优选混合聚焦新能源与制造业赛道是有底层逻辑支撑的。作为东方财富集团的一员,东财基金秉承集团深耕服务于投资者的长期理念,此番抓住市场机遇发行新基金,能够凭借强劲的投研能力,帮助持有人在基金投资中力争获取收益。东财产业优选混合(A:016487;C:016488)即将于12月19日至12月27日开放募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卢姐姐 @东财基金 @天天话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