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了中证800红利和中证1000红利,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意思。
无法给人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即使未来有产品挂钩,注定规模也不会太大,因为与中证红利拉不开差距。
为什么红利低波是一个好的红利细分指数,因为低波+红利的因子很有效,能在一众成长指数中提供不一样的收益来源,核心就是是差异化。
既然说到这里,红利指数旗下细分的Smart指数有没有更具“差异化”的标的指数呢?
中证指数公司旗下有两个小众且长期业绩还不错的标的可供选择,也就是红利质量与红利潜力指数。
长期收益角度,红利质量与红利潜力很强,但波动也更大
从2014年至今,红利质量与红利潜力指数的累计收益率是跑赢中证红利与红利低波的。
值得注意的是,全收益指数包含分红,要比指数本身的收益率每年多3%-4%,在复利的作用下,对标的指数本身的影响其实不小。
收益更高的反面意味着波动也会更大,2021年至今,红利质量指数的最大回撤在今年年初,红利潜力最大回撤发生在2022年10月底,大概30%左右。
分年度来看,在2020年泡沫化之前,红利潜力与红利质量的表现其实更好,因为指数本身对成长性有一些要求,所以年度收益表现不错,只是2020年之后受核心资产还债的影响,没有红利低波、中证红利表现好而已。
指数编制规则
具体看指数的编制规则,红利质量很看重分红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要求,过去一年的现金分红总额小于净利润,避免那些清仓式分红,把公司的钱都分到大股东腰包里的公司入选(道德要求);
另一方面要求最近两年的股利支付率以及最近一年的股利支付率大于20%(分红连续性和分红能力);
而且过去四年现金分红的总额要大于再融资金额,这意味着不断吸血的资本饥渴症是不会纳入指数的(股东回报)。
从这几个角度看,红利质量指数的编制规则是不是非常符合最近监管自上而下推动的“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活动的要求?
再看成分股,相比于传统的红利低波指数对资源、金融等顺周期产品的重仓,红利质量的持仓更均衡——
传音控股,非洲智能手机一哥;赛腾股份,主营消费电子、智能装备制造商;
惠泰医疗,国内电生理厂商领头羊;东阿阿胶,保健品;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生产商,中药药企。
爱美客,医美;科思股份,防晒剂原料商,给帝斯曼、宝洁、欧莱雅供货;
海信视像、美的集团,黑电、白电一哥;陕西煤业,能源龙头...
是不是行业相当分散而且兼具了必要的成长性?
当下,站在价值风格与成长风格的分界线,不少朋友既担心红利拥挤,又担心伪成长股的贪婪吸血,那么红利质量指数会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有差异化的工具。
然后是红利潜力,相比于分红率,红利潜力指数更接近茅指数,指数编制规则突出市值和交易量,首选的都是龙头股,而后规定过去3年连续现金分红且股利支付率不低于30%。
除少数能源股,持仓已经看不到红利的影子了,而且平安和茅台的占比较高,所以红利潜力更突出的是质量和市值因子。
因此在核心资产泡沫之前,指数本身的表现会好一些,2021年茅指数大幅回撤,红利潜力也跌了不少,但2022年至今的回撤相对还好。
在核心资产泡沫消化差不多了以后,现在的投资价值是增加的。
红利低波拥挤之后
最近听基金经理聊了一些,大家对红利低波的短期拥挤度是有些担忧的,这个前面我也写过了。
听汇添富的许一尊之前提到过,红利低波、红利质量是两个比较均衡的指数,长期收益都不低。
但二者适应的市场环境不一样,红利低波更重视分红、估值和波动率,所以在这几年权益市场大幅波动+价值风格走强的市场环境里比较吃香。
红利质量虽然也重视分红,但对股票的成长性也有一定的偏爱,所以在核心资产走牛的行情中表现会好一些。
华夏基金鲁亚运也在分享中提到,现阶段会更重视红利质量的机会。
我个人置信度比较高的两个指标,一个是高股息,一个是高质量(高ROE),单纯增速很高的成长股,我其实不太喜欢。
所以,哪怕红利潜力、红利质量在这几年的市场环境下不如红利低波亮眼,也没有实现很好的绝对回报,但我个人在情感上也可以接受。
红利质量指数目前只有华夏一个产品追踪,159758,红利50ETF,规模2.6亿;而红利潜力,只有建信布了场外的红利潜力指数,AC份额合计规模0.5亿左右,有点小能不能保住不好说。
其实是有点可惜的,很多我个人感觉还不错的指数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如果未来真的清盘了,又是比较遗憾的事。
#红利基金##红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