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3-01-04 08:23:49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北京
碳纤维需求激增,“新材料之王”市场前景如何?

新年的第二个交易日,咱们来学点新知识。过去几年,“双碳”目标和相关政策开始改变每个人的生活,还有一种和“双碳”挂钩的材料其实也在加速发展中,TA就是“碳纤维”

加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被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碳纤维”的特点,以及未来的行业发展空间以及相关投资机会~

  01  

  “新材料之王”——碳纤维  

所谓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材料,以聚丙烯腈(沥青或粘胶)等为原料,经过高温氧化、碳化等环节生成。碳纤维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外柔内刚”,它是目前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比强度、比模量的纤维,强度是钢的7倍,密度又比铝还低,同时还有耐腐蚀、耐高温、导电性能优和导热系数大等特点,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和“黑色黄金”

(数据来源:国海证券,2022.12.28)

碳纤维优点众多,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交通建设等多个领域。比如说,小丝束碳纤维的生产工艺难度大、价格较高但性能优异,主要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成本低、性价比高,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双碳”目标下,能源和工业两大主要碳排放领域对新材料具有巨大需求,而碳纤维在风电、光伏、氢能、核能装备及工业轻量化等领域应用广泛。“双碳”激发了碳纤维广阔的市场需求,行业前景广阔。

  02  

  碳纤维行业的三个关键词  

碳纤维如此重要,那么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呢?今天,宋老师带大家通过三个关键词系统地了解一下碳纤维行业。

第一个关键词是起步较晚。我国最早于1962年开始研发碳纤维,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直到2000年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陆续被列入国家“863”“973”计划,碳纤维开始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由于起步晚,目前碳纤维技术力量还较为薄弱。(数据来源:财通证券,2022.12.30)

第二个关键词是国产替代急迫。数据统计显示,到2021年,我国碳纤维产量达到了2.9万吨,而2021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达到6.24万吨,还有巨大的需求缺口需要依赖进口解决,对外依存度较高。近年来,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碳纤维贸易进行管制。其中,碳纤维一直在美国商业控制的清单中。在此背景下,我国政策高度重视碳纤维的发展,在“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十四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碳纤维。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又提出,要攻克48K以上大丝束、高强高模高延伸的碳纤维制备技术。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家高度重视碳纤维行业发展,国内碳纤维产能逐步扩张,技术也在不断迭代。经过这些年的自主创新,国内部分龙头企业已掌握核心技术,有望通过扩张带动行业降本增效,突破技术管制,逐渐实现国产替代。(数据来源: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2022.11.23;国海证券,2022.12.28)

第三个关键词是下游应用广泛。就像刚刚所介绍的,碳纤维具有诸多优秀性能,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全球碳纤维需求一直稳步上升。以2021年为例,国内36%的碳纤维材料应用于风力发电中的风电叶片(36%),其次应用于体育休闲(28%)、碳/碳复合材料(11%)、压力容器(5%)以及其他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碳纤维的需求。根据业内预计,到2025年,国内风电用碳纤维这一细分市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5.2万吨,2021-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84.3%,远期理论空间有望达13.1万吨;此外还有光伏发电领域,碳碳复材的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1.3万吨,2021-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38.4%;同时,氢能、航空航天、国产大飞机、新能源车等行业的碳纤维需求也在高速增长中。(数据来源:国海证券,2022.12.28)

总体来看,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多维发展与渗透率的提升,风电、光伏、氢能、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将合力推升碳纤维的需求扩张,从中长期维度来看,碳纤维供需缺口预计将持续存在。随着我国碳纤维技术发展与产能瓶颈的突破,高性能碳纤维的国产替代将持续加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机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噢~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