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富盈混合A2023年度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一季度,A股市场经受住了外围市场的动荡与冲击,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万得全A指数本季度涨幅6.47%,其余主要市场指数当中,除了创业板50指数和创成长指数表现相对疲弱以外,均取得正收益。分行业看,计算机、传媒和通信位列一季度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三名,分别达到37%、34%和30%。而地产、商贸零售和银行居跌幅前三,分别约-6%、-5%和-3%。
国际因素方面,其一,一季度美国硅谷银行危机引发的欧美多家银行连锁风险事件显著地改变了全球投资人对于美联储利率走向的预期,衰退预期及由此而来的流动性宽松预期显著上升。其二,chatGPT发布刺激全球ICT大厂竞相发布自家的openAI产品或计划,全球投资者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社会深刻变革的无限憧憬被显著激发出来。
国内因素方面,前两个月投放的流动性和信贷结构的优化阶段性地稳定了投资人对于今年经济复苏的信心。但是,针对房地产市场回暖程度的担忧并未解除。同时,在市场进入年报和季报期,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实体行业的报表当中的负面因素被不断定价,诸如银行息差下降的拖累、开发商拿地能力的下降等构成对于此类资产负面定价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所代表的传统实体行业正在被市场一部分“聪明钱”定价,后续可能成为市场最有持续性的一条结构主线。
报告期内,本基金的业绩表现一方面受益于权益市场的整体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权益投资结构上的一些前瞻性布局。如果组合能在坚持价值投资的同时,兼顾其他风格的投资机会,应该能取得更好的表现。
展望未来两个季度,随着去年底以来持续的信贷投放和国家经济政策落地见效,投资者对于2023年经济增长的确定性的担忧会不断消退,企业增长的环境将会显著改善。因此,本组合的权益投资部分将更积极主动,着力布局如下结构性机会:首先是发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传统行业龙头,其次是发掘港股代表的消费类龙头,发掘符合“三高一低”(高股息率、高市现率、高预收账款增速和低估值)选股标准的优质优价股票。
固定收益方面,1季度国内经济修复,债券收益率总体先上后下。年初以来随着感染高峰平稳度过,无论是生产还是服务业均迎来了一波脉冲式的修复。从PMI来看,2月与3月PMI均超市场预期;1-2月经济数据也反映当前经济修复的情况较好。从地产销售端来看,随着地产相关政策调整,1季度一二手房销售均出现明显的回暖。服务业方面从跟踪的指标来看修复力度同样不弱。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延续高增速,高技术行业有望成为发力的重点;基建投资依靠财政发力维持高景气度;地产投资改善但维持负增,主要由于保交楼政策下竣工端的改善幅度明显。消费方面受益于消费场景的改善大幅回升。出口方面受到欧美经济下行、外部冲突加剧的影响维持负增。通胀方面,1季度猪肉价格下行,核心CPI偏弱,CPI总体维持弱势;PPI受到基数的影响同比维持负增。在此经济环境下,1季度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年初降准25bp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5000亿,MLF超量续作。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对应债市而言,年初信贷天量投放,经济复苏预期成为市场主流,叠加由于信贷投放导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偏紧,1-2月债市总体承压,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最高回到2.9%的水平。3月以来随着贷款投放节奏趋缓,央行主动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资金面的压力有所缓解。同时,随着两会召开经济增长目标5%的确定,市场对于政策的力度与经济修复的力度较前期偏乐观的水平逐渐向中性回归,债券收益率重回下行。1季度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bp。
信用债方面,票息策略占优,整体走强。信用利差压降经历了从高等级短久期到高等级中久期,再到中低等级城投债的短端、中端和私募、永续等品种,“信用资产荒”不断演绎。背后主要原因是信用债的供需失衡,供给端方面,年初大行低息信贷投放而债券发行成本较高,债券供给缩量;需求端,保险开门红、理财规模企稳回升、基金增配、小行缺资产等使得信用债配置需求提升。经过3个月的修复,当前中高等级、中短久期信用利差大多压降至历史30%分位数以内。
可转债方面,1季度中证转债指数跟随权益市场先大幅上涨,然后震荡盘整,总体收涨3.53%。转债市场整体溢价率抬升,但指数表现弱于股票,主要原因系权益市场表现最好的TMT板块缺乏转债标的。
一季度,本基金债券部分精选信用债个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求获得稳定较好的票息收益。
二季度,本基金债券部分将继续秉承绝对收益的思路,主要配置中高等级个券。同时,适度关注利率债的交易性机会,并配合股票部分投资策略,做好流动性管理。
国际因素方面,其一,一季度美国硅谷银行危机引发的欧美多家银行连锁风险事件显著地改变了全球投资人对于美联储利率走向的预期,衰退预期及由此而来的流动性宽松预期显著上升。其二,chatGPT发布刺激全球ICT大厂竞相发布自家的openAI产品或计划,全球投资者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社会深刻变革的无限憧憬被显著激发出来。
国内因素方面,前两个月投放的流动性和信贷结构的优化阶段性地稳定了投资人对于今年经济复苏的信心。但是,针对房地产市场回暖程度的担忧并未解除。同时,在市场进入年报和季报期,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实体行业的报表当中的负面因素被不断定价,诸如银行息差下降的拖累、开发商拿地能力的下降等构成对于此类资产负面定价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所代表的传统实体行业正在被市场一部分“聪明钱”定价,后续可能成为市场最有持续性的一条结构主线。
报告期内,本基金的业绩表现一方面受益于权益市场的整体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权益投资结构上的一些前瞻性布局。如果组合能在坚持价值投资的同时,兼顾其他风格的投资机会,应该能取得更好的表现。
展望未来两个季度,随着去年底以来持续的信贷投放和国家经济政策落地见效,投资者对于2023年经济增长的确定性的担忧会不断消退,企业增长的环境将会显著改善。因此,本组合的权益投资部分将更积极主动,着力布局如下结构性机会:首先是发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传统行业龙头,其次是发掘港股代表的消费类龙头,发掘符合“三高一低”(高股息率、高市现率、高预收账款增速和低估值)选股标准的优质优价股票。
固定收益方面,1季度国内经济修复,债券收益率总体先上后下。年初以来随着感染高峰平稳度过,无论是生产还是服务业均迎来了一波脉冲式的修复。从PMI来看,2月与3月PMI均超市场预期;1-2月经济数据也反映当前经济修复的情况较好。从地产销售端来看,随着地产相关政策调整,1季度一二手房销售均出现明显的回暖。服务业方面从跟踪的指标来看修复力度同样不弱。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延续高增速,高技术行业有望成为发力的重点;基建投资依靠财政发力维持高景气度;地产投资改善但维持负增,主要由于保交楼政策下竣工端的改善幅度明显。消费方面受益于消费场景的改善大幅回升。出口方面受到欧美经济下行、外部冲突加剧的影响维持负增。通胀方面,1季度猪肉价格下行,核心CPI偏弱,CPI总体维持弱势;PPI受到基数的影响同比维持负增。在此经济环境下,1季度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年初降准25bp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5000亿,MLF超量续作。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对应债市而言,年初信贷天量投放,经济复苏预期成为市场主流,叠加由于信贷投放导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偏紧,1-2月债市总体承压,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最高回到2.9%的水平。3月以来随着贷款投放节奏趋缓,央行主动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资金面的压力有所缓解。同时,随着两会召开经济增长目标5%的确定,市场对于政策的力度与经济修复的力度较前期偏乐观的水平逐渐向中性回归,债券收益率重回下行。1季度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bp。
信用债方面,票息策略占优,整体走强。信用利差压降经历了从高等级短久期到高等级中久期,再到中低等级城投债的短端、中端和私募、永续等品种,“信用资产荒”不断演绎。背后主要原因是信用债的供需失衡,供给端方面,年初大行低息信贷投放而债券发行成本较高,债券供给缩量;需求端,保险开门红、理财规模企稳回升、基金增配、小行缺资产等使得信用债配置需求提升。经过3个月的修复,当前中高等级、中短久期信用利差大多压降至历史30%分位数以内。
可转债方面,1季度中证转债指数跟随权益市场先大幅上涨,然后震荡盘整,总体收涨3.53%。转债市场整体溢价率抬升,但指数表现弱于股票,主要原因系权益市场表现最好的TMT板块缺乏转债标的。
一季度,本基金债券部分精选信用债个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求获得稳定较好的票息收益。
二季度,本基金债券部分将继续秉承绝对收益的思路,主要配置中高等级个券。同时,适度关注利率债的交易性机会,并配合股票部分投资策略,做好流动性管理。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