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理的银河战舰和稳如泰山组合今天已经完成调仓,三季度报调研和四季度调仓工作终于暂告一段落了。
每个季度的调仓逻辑我都不会藏着掖着,因为我希望就算不买基金组合,也可以让朋友们透过调仓配置的逻辑了解下我的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赚钱与学习两不误。
这次我把乔迁的兴全商业模式、袁芳的工银高质量成长都卖掉了,一部分继续加仓我在之前挖掘出来的潜力黑马基金国富深化价值、华宝价值发现、中泰玉衡价值优选,一部分则加仓这个季度我挖掘出来的潜力黑马基金泰信蓝筹优选。
另外,我也把国富大中华精选卖掉了,换到一样是徐成管理的国富估值优势。
兴全商业模式优选从15.1%→0%
工银高质量成长从11.23%→0%
国富深化价值从13.39%→19%
华宝价值发现从7.66%→11.83%
中泰玉衡价值优选从0%→12.79%
泰信蓝筹优选从0%→11.03%
国富大中华精选从15.3%→0%
国富估值优势从0%→8.84%
看上去,这次的调仓幅度很大,但我的调仓逻辑只有两个。
1、减仓大的,加仓小的
大家不要误会,这个大小不是指股票的市值,而是指基金规模的大小。老朋友应该都记得,在年初的时候我就提出要在今年实现规模下沉策略。
前两年主动型基金的业绩非常好,吸引了大量的场外居民资金入市。新人入市优先买的还是那些投资经验丰富,历史年化业绩好,已经在基金圈闯出名声的老牌明星基金经理。结果就导致这些老牌明星基金经理的规模不断扩大,张坤、谢治宇、董承非等的基金规模都大幅膨胀了。
规模膨胀就是身材走样,身材走样之后不光业绩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基金经理的心理压力也是日益增大。有的基金经理为此抑郁了,有的基金经理选择退隐江湖,有的...算了不说了。
今天早上来公司的路上我还看到这篇媒体报道:
基金规模增大既不利于我们投资者,也不利于基金经理。既然如此,那何必苦苦相逼了,分手正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今年不断给我的组合换入规模小的黑马基金经理。
规模小的黑马基金经理是很难通过大数据找到的,他们大多任职经验不丰富,以前是当研究员或者管理专户,没有很多公开的历史业绩可供考证,我只能是通过数据模型分析他们过去几个季度的历史持仓,然后通过调研的形式,验证他们的投资逻辑是否知行合一。
这个动作非常耗费我的精力,因为调研的基金经理不一定适合我们的组合,所以直到接近年底了,我才正式完成了规模下沉策略(组合内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不超过300亿)
今年咱们基金组合业绩表现一般,也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在此我给今年跟投了组合的朋友说声抱歉。规模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现在我手上已经收集到足够多规模小的黑马基金经理。
2、减仓港股主动型基金,加仓A股主动型基金
这个逻辑估计会有很多朋友产生误会,一些朋友看到我清仓了国富大中华精选这只港股基金,认为药师看空港股,看空互联网行业,认为我在追涨杀跌。减仓港股主动型基金≠减仓港股。
其实年初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搞懂这个逻辑关系,所以犯了一些错误。港股市场目前确实是非常低估的,互联网行业目前也处于黄金坑的位置,港股市场我是看好的,但我不看好港股的主动型基金。
主动型基金的业绩来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投资市场本身的收益,也就是beta收益。一部分是基金经理通过操作带来的超额收益,也就是alpha收益。
比如沪深300指数一年的涨幅是20%,主动型基金一年的收益是30%,我们就可以简单理解为beta收益是20%,alpha收益是10%。beta收益是靠市场赏饭吃,alpha收益才能展示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我对比数据后发现,在A股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远远低于港股。主要原因大家也都知道,A股仍有大量不太理性的散户在交易,而港股大多是比人精还精的机构在交易,并且港股还具有做空机制。
举个例子,最近市场在炒“元宇宙”概念,A股市场的游戏股、传媒股的股价都被炒起来了,但是港股那边的游戏股都翻个身都懒得动一下。同样是持有业绩等待困境反转的游戏股,A股的基金经理可以趁机卖到一个好价钱了,但是港股的基金经理还得继续等...
同样是价值1块钱的资产,在A股可能会炒到2块钱甚至3块钱,但是在港股炒到1块2可能就要被砸了,很难卖到一个好价钱。港股市场偏理性的机构居多,加上又有做空机制,这样会大大压缩了基金经理的alpha收益空间。
国富大中华精选的基金经理徐成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拥有超过十年以上的港股市场投资经验,基金总管理规模也不大,到现在也没有超过200亿规模,灵活度是足够的。但是他的业绩跟规模大幅增长的谢治宇的兴全合润相比,也就差不多的水平。
这种现象不是今年才有的,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只是那个时候所有基金几乎都在赚钱,彼此差距并没有像今年那样凸出。
其实抛开以上不说,国富大中华精选也并非互联网行业基金,我减持国富大中华≠我减持互联网行业,下面是它的前十大持仓股,倒是有不少新能源相关的股票。
稳如泰山组合的调仓主要也是减仓大的,加仓小的。另外由于最近打新规则发生了变化,一些新股出现了破发,我把一些比较依赖打新收益的基金换成了更加积极主动通过调仓换股获取超额收益的基金。
9月份那次稳如泰山调仓是基于我对宏观经济研究,觉得咱们四季度经济压力比较大,所以做出了减仓调整,我也没想到调仓信号发出的第二天,就开始了一波回调行情。
如今这次稳如泰山调仓是优化持有结构,仓位上没有进行加减。具体还是等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来之后,我们再看看上面释放了哪些新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