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回忆李白一生理想求而不得的国漫电影带火了一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家感慨: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词句,却在某时某刻击中了你。
看了那么多天的A股,写了那么多篇的文章后,感慨颇多,在A股做投资,何尝不是:
回头看,叹息曾经,往前看,不过是曾经。
回头看
两岸猿声啼不住
我们回想起22年初以来的A股,觉得如同层叠青山中的猿啼,透着一丝凄厉和聒噪。难逃的周期、海外的加息、景气投资的失效,让人叹息。
难逃的周期
世间万物难逃周期二字,过往A股牛熊周期,大约三至四年为一轮,走过19-21年的三年慢牛,22年进入震荡熊市。截至今年6月末的一年半时间,沪深300下跌22.22%,创业板指下跌33.34%,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22.20%。(数据来源:Wind)
这场熊市中我们经历了前期迅疾的下跌,也经历了当下底部反复的打磨。风险释放的有多充分呢?当前A股股债收益比(全部A股股息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80,处05年以来从高到低1%分位,大多数行业都被低估。(来源:海通证券)
不过,熊市并非一气呵成,在不断寻底的一年多来,A股曾经出现过两波阶段性的上涨。
第一次是,22年4月:
此前国内疫情+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冲击市场情绪,4 月中旬开始疫情形势好转、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与4.29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定市场情绪,4月27日上证指数最低触及2863点,随后开启反弹行情并持续至7月初,反弹近18%。
第二次是,22年11月:
此前国内疫情+汇率贬值等利空影响下三季度市场震荡走弱,11月11 日防疫政策的重大转向与金融16条、地产三支箭共同确立政策底。上证指数于10月31日见底,至2023年4月下旬高点反弹近18%。
海外的加息
A股乃至全球投资者苦加息久矣。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继续加息25个基点。
这是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第11次加息,为了驯服“通胀之虎”,本轮加息幅度及速度已经创出了美国1980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虽然说一年多来A股的“阿斗之态”不能完全由美联储背锅,但是每一次的鹰鸽信号,都会牵动股民的神经,影响A股的走势。
加息提振美元指数、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加息带动无风险利率上行,压制A股成长板块估值;
加息导致海外市场波动加剧,避险情绪上升,影响A股投资者的信心
……
景气投资的失效
在19-21年的三年慢牛中,景气投资一度是最为成功的投资模式。
卖方研究所将过去十年A股根据年初对于当年盈利预期增速的高低划分5个档位,并计算各档位个股全年的平均涨跌幅。
可以看出↓,景气投资在19-21年间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数据来源:西部证券)
景气投资可以理解为追求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业绩超预期。对景气的追逐也使得赛道投资(以新光半军等行业为代表)一度成为A股的主流投资方式,这种追逐在21年达到了极点。
但这一切在22年后出现了变化,特别是22年四季度至今,景气失效特征明显。
在A股市场结构性转换、共识尚且缺乏但高剩余流动性的背景下,市场轮动极致化,反转投资、主题投资拥有了更好的土壤,景气退潮。
而不少看重业绩,注重基本面审美的基金经理阶段性折戟,不得志…
往前看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们知道,或许很长一段时间,你觉得被困住了,熬不下去了,看到迟迟未能修复的回撤,叹息这段投资就要以失败告终了…
但困境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特别是对于投资这种“周期胜在最后”的事儿,你终会在某个时点豁然发觉前路开朗,再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A股激荡三十多年,每一次巨大的下跌之后,接下来的两三年就会走出一批10倍股,优质的基金能够逆风翻盘,创出净值的新高,始终如此。
如果将近一两年来的A股投资比作行舟,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当下何尝不是来到了李白接到朝廷特赦令、吟出千古绝句的“古白帝城”呢?
政策底后市场微妙的变化
市场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近期资本市场的躁动,我们频繁听到一个词叫“政策底”。
724政治局会议提振市场预期后,各部门快速响应中央号召、落实政策部署,普遍认为继22年4月和22 年11月以来的第三轮政策底当前已经到来。
复盘 2022 年4月和11月的两次政策底,市场对政策预期的转变都推动了指数的阶段性行情,提振了市场的情绪,从结构来看,两轮行情中政策刺激方向均有较好表现。
但前两次由于缺少经济(业绩)底的配合,未能推动市场反转趋势最终形成。
市场在底部区域反复打磨,反刍消化,时至今日,此次政策底将与前两次有明显不同。
短期来看,随着促消费和地产政策渐次落地,经济预期快速修复,顺周期行业正在渐入佳境。
中期来看,叠加工业企业补库与 PPI 同比回升,推动业绩底逐步形成,在政策底与业绩底的共振下,市场整体走出震荡格局的条件正在逐步满足。(数据来源:西部证券)
A股身上的一大“封印”将解除
往外看,A股身上的一大“封印”总算将要解除。每月固定有一天晚上8:30要揪心等待大洋彼岸CPI数据的日子算是快要结束了。
当前,11次加息已经完成,虽然短时间内可能还看不到美联储降息,但是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并在此后合适的时机转向降息犹如百川归海,乃大势所趋。
从整体走势上看,此前4次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后,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改善,A股大盘都有不错的表现,在开启降息之前,大类资产往往可以迎来一波“复苏式”行情。
(数据来源:Wind)
不过其实美联储加息动向对A股的影响至多是月度或周度级别的,对A股中期走势影响更大的是国内的基本面、货币政策以及A股自身的趋势状态。
资本市场再迎“东风”
在年中政治局会议中,资本市场方面表述尤为积极,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并重提“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上一次政治局会议提到“资本市场”还是在2022年4月的“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而本次“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是2013年以来在政治局会议中首次出现;而“投资者信心”的表述更要追溯至2008年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
就在3日,创刊于1984年的《经济日报》刊载文章称:
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赚到钱,是扩大消费必要之举。一方面说明扩消费仍是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此举也是对“活跃资本市场”的直接诠释,有望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官媒发了多篇提振股市相关的文章,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在提高,大家一定要关注这个信号,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也就近了。
市场普遍认为,后续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值得期待,资本市场投融资端、交易端改革有望逐步落地,吸引更多长线资金、机构资金入场,提振市场信心。
随着“炒房致富”时代的落幕,居民资产从房市逐步流向股市将成为大势所趋,股市、基金将逐步成为未来居民资产配置的主渠道,那么持有基金便是站在了正确的赛道上,只需等待和应对。
事实上投资向来“一涨解千愁,新高治百病”,只有坚持,我们终有一天会进入新周期。
再往回看,所有过不去的坎早已风轻云淡,熬不下去的日子早已不足为道,不过是曾经,仅仅是曾经。
风险提示:
1.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投资方式。
2.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
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4.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5.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6.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
7.本页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基金销售机构提供,且投资者应符合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原则。
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承诺或保证。
9.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10.本页面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11.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1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服务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相关责任将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如有问题请咨询华夏客服,电话400-81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