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3-06 10:55:56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两会整体符合预期 市场影响较为中性

【事件】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明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取向,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看点1】

国内外形势总判断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2023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了充分的阐述。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 发展基础巩固夯实。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明确指出了当前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内部环境来看,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 存在堵点”。另外,报告对就业、基层财政、重点领域改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政府工作 方面的存在短板也做了全面的阐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识 更为全面,后续政策或更有针对性,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也将加强。


【看点2】

积极的财政政策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财政政策的描述总体延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 总体基调,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政策基调大致相当。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 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 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值得注意的是, 财税体制改革或许是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目的在于根本解决地产发展模式切换以 后,央地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赤字率规模总体符合预期。报告指出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持平去年,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考虑经济增长因素比上年年初预算数的3.88 万亿元增加1800亿元,符合预期。从实际情况来看,考虑去年四季度增发 1 万亿元国债以及地方密集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去年全年国债+地方一般债净融资约为5.6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初3.88万亿元的预算数,差额部分由调增的0.8%赤字率以及历年赤字结余予以弥补。去年增发的 1 万亿元特别国债中,近 7000 亿 元结转至今年使用。当前历年赤字结余规模已较为有限,未来若需中央杠杆继续发力,不排除比照去年调增赤字率的可能性。


专项债规模符合预期。报告指出2024年拟安排专项债3.9万亿元,比2023年的3.8万亿元增加1000亿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从实际情况来看,去年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中部分是以专项债的形式发行的,因此去年专项债净发行规模约为4.19万亿元,差额部分由历年专项债规模结余予以弥补。


超长期特别国债超出市场预期。报告指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 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 1 万亿元。 市场对于今年 1 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发行已有预期,但部分认为会在年中相继发行,直接在两会 公布小幅超预期,同时连续几年发行的表述超出市场预期。


【看点3】灵活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基调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报告提出要“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 年降息降准或仍有空间。报告还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是“五篇 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货币政策工作之下。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1月24日,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2024年2月26日,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 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部署,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总基调继续维持稳健偏宽,结构性货币政策或仍然是发力的重点,主要方向为“五篇大文章”,未来政策利率或 仍有调降空间。


【看点 4】扩大内需

报告指出经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恢复发展本身有不少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 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2024 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一方面,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 “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看点 5】稳地产

“防风险”是今年房地产方面的关键词。此次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放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框架下,并且位于防风险三大重点领域之首。对比2023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表述,报告指出房地产要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手抓的工作。年初地产销售平淡,从房地产高频数据看,1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在去年同期极低基数(降幅 40%)的情况下同比仍未转正,降幅较大,加之恒大清盘事件 等房企风险持续扰动市场情绪,一揽子房地产刺激政策效果低于预期,稳定房地产市场仍重任在肩。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本次报告提出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 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次报告还提出“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报告指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 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此次报告新提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意味着今年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或有制度方面的突破及创新。


【看点6】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指出2024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列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凸显中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首次提出,2023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亦聚焦新质生产力。报告指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 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 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市场影响】

两会表述总体符合预期,赤字率及专项债规模较为中性,未来几年连续发行超长 期特别国债略超预期。对于债市而言,两会并未出台特别超预期政策,对市场影响总体较为有 限,未来市场或仍将延续原有逻辑震荡偏强运行。权益市场方面,指数级别的行情仍需等待基 本面的好转,短期内或仍以结构性的行情为主,两会对于新质生产力和扩内需方面的描述或是 市场挖掘超额收益的主要目标,建议对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电子、汽车、通用设 备(设备更新改造)保持关注。



$鑫元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8819)$

$鑫元科技创新混合C(OTCFUND|018828)$

$鑫元鸿利债券A(OTCFUND|000694)$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 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本报告版权归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