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持有同一只股票,但产品净值走势分化。
信达澳亚徐聪的路演给我两个震撼,一是他做基金经理还不到一年,但路演居然涌进来200多人;二是他持仓的$零点有数(SZ301169)$ 在8月底连续涨停,而他的“师傅”冯明远和信达澳亚另一位基金经理齐兴方也持有这只票,并且持有这只票的22只公募基金中,有14只都是信达澳亚旗下,我很好奇原因。
听完路演我才知道,“亲身调研”算是信达澳亚的企业文化之一,而考虑到基金经理不停出去调研的成本太高,所以他们内部形成了类似资料共享的机制(注意,只是共享资料,而非鼓励内部抱团)。
基础资料一致、企业文化一致,那信达澳亚基金经理们一同看中某只股票的概率肯定也会相对偏大。
至于我为什么说信达澳亚不算抱团呢?因为我上面提到的三位基金经理虽然共同持有零点有数,但徐聪偏好TMT(软件),齐兴方偏好TMT(硬件,比如芯片),而冯明远今年的持仓则更体现新能源风格(哪怕排除掉其管理的、曾经的百亿基$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 )。
回到开头,大家为什么关注徐聪?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将其看作冯明远的“徒弟”(某种意义上可能没错?毕竟调研起来都挺“疯”的……)
投资方法论上,据徐聪自述,其就是简单的自下而上成长股投资风格。至于判断一只股票值不值得投资的逻辑,更多是观察其管理层是否具有持续的上进心。如果一定要落到数据上,就是对比年化复合增速和历史估值中枢,一旦年化复合增速*100的数值超过历史估值中枢,就说明股票长期来看比较便宜,值得投资(个人感觉定量分析在徐聪的投资框架里只是辅助,或者主要用于规避风险,实际决策更偏定性分析)。
组合构建上,徐聪提到了“弱者思维”,即市场不可测,基金经理需要尽可能降低持仓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收益,所以其投资风格大致可以总结为:重仓成长(因为这是他能力圈)、个股分散(降低风险)和长期主义(短期预测确定性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