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27 10:11:13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政策超预期,之后呢?

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在2024年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委推出系列重磅政策,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政策发布后,A股大涨,9月24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均涨超4%,创业板指涨超5%。9月25日,三大指数继续涨超1%。

系列政策预计将会对经济起到哪些作用?对于股市、债市分别将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邀请了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助理余明强、卜学欢及固收研究员杨宇辰,分享了他们对于政策影响和后续投资机会的看法。

系列政策,哪一项最超预期?

问:三部委公布的系列政策中,哪些政策最超预期、影响最大?

卜学欢:本次政策的力度比较超预期。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这个幅度较大,尤其是在LPR可能继续下调的情况下,未来房贷利率实际下调的空间可能会更大。

此外,这次应该是央行首次给出一个明确的预期指引。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年内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0.25-0.5个百分点,相当于不仅有现在的举措,还有未来的举措,给出了未来的预期。

其次,政策的信号意义也超出预期,不管是发布的时点,还是政策背后透露出的各部委对于经济的关切态度。一系列政策的力度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政策转向的预期。除了现在已经宣布的政策之外,市场也在期待是不是会有更多持续性政策的出台,比如如果财政方面也出台一些有力政策,可能就会对经济和市场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

余明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本次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比较超预期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还有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其实相当于增加入市资金,对于市场的信心支撑作用比较强。其他的政策,包括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市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预期,当然从幅度上基本达到了预期的上限。不过,两项工具的实际效果,后续还是需要持续观察投资者入市意愿。不管是机构还是上市公司股东,只有在对市场预期改善之后,才会有意愿去使用这两项工具,才能带来市场的增量资金。

问:本次系列政策,预计将对宏观经济起到哪些作用?

余明强:本次出台的系列政策,尤其是房地产相关政策,对消费的边际促进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居民还贷负担减轻,居民的消费能力就有望增强,虽然出台的是地产相关政策,但是考虑到居民财富的70%集中于地产,因而减少居民在地产上的支出和负担,也有望有效地促进居民的消费。

从政策的信号意义来看,此次可能也代表了政策层面对于消费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以往我国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控抓手一般以投资为主,比如基建、地产等,较少从消费出发来做逆周期调控。本次三部委宣布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着眼于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结合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说明政策调控开始更加重视居民消费,后续更多提振消费的配套政策的出台,也值得期待。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取决于后续政策的持续性,比如财政政策是否会发力,是否会有配套的消费券、新一轮以旧换新等等。持续性的政策不断出台,才能给公众一个比较好的预期。当大家的预期稳定下来,才会有消费的意愿。

卜学欢:中长期来看,经济能否改善还需要看财政政策是否会继续发力。2021年以来,广义财政收入持续下降,财政政策相对来说也是偏收缩性的,现在的经济情况可能要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去年四季度我国财政也曾增发1万亿元国债,现在如有更大力度的政策推出,或可发挥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

另外,还需要看企业的资本开支会不会改善,也就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如果说企业愿意继续融资借钱,继续再去投资扩产,那么经济预期可能就会持续改善。

存量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齐降,
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

 问:房地产相关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卜学欢:无论是降利率,还是降首付比例,还是需要看后面能否转化为地产销售,就是房地产消费能不能起来,以及提前还贷压力会不会缓解。按照目前的预期情况来看,短期的转化可能不会太直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会减轻已购房者的还贷压力,但可能并不会直接带来新的买房者。因为房地产这类消费还是与长期预期有关,如果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和对于经济改善的预期不太稳定,可能不会很快地去做出买房决策,因此短期内可能不会很快看到地产销售数据的回暖。

杨宇辰:央行本次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可能是从消费出发,去年开始新发放房贷利率余存量房贷利率之间差距逐步拉大,居民提前还贷比例较高,大规模的提前还贷也对居民消费构成负面的影响。

从政策效果来看,2023年也有过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根据央行的数据,平均降幅73个基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根据央行测算,本轮下调将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从力度上来看与上一轮是相当的。

不过,存量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的下调,对于地产销售来说可能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居民并不会因为存量房贷利率下降了就会去买房,即便存量房贷利率降到3.5%或者3.3%,如果说居民认为其他投资渠道都无法达到这个收益率水平,可能这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先还房贷。

此外,目前宣布的政策实施细节还不是很明确,比如本次下调50个基点是否包含今年LPR已下调35个基点的重定价效果,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说明。具体实施可能也需要一定准备时间,包括银行内部系统的调整,每个城市目前新发放房贷利率情况不同,可能也需要区别处理。

股市、债市,后续如何看待?

问:本次三部委出台的系列政策对于股市有哪些影响?

余明强:政策出台后股市的反应比较强烈,主要是市场此前相对较为悲观,市场将此次政策组合拳解读为宏观政策发力的一个重要信号,且政策力度也超过此前的预期,部分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因而股市给出了不错的反馈。但市场后续如何走、反弹的力度和持续性,都有赖于后续相关政策的持续出台和落地效果。

政策宣布后短期内股市呈现普涨的态势,涨幅靠前的板块主要是政策直接影响的板块,包括和经济相关度高的顺周期行业,主要是消费相关板块(对应地产相关政策),以及券商板块(对应两项新工具)。后续来看,可能还是在政策影响下有边际改善的板块更值得关注。

问:本次系列政策,对于债券市场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杨宇辰:短期及中期来说对于债市是偏利好的。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整体来看是短端牵引LPR下移,每次LPR下调的时候存款利率也会下调,比如7月份调LPR时存款利率也下调了。目前已有一些测算,要维持银行净息差稳定,如果五年期LPR下调20个BP,存款利率下移的幅度应该要超过20个BP。

短端利率的下调确定性是比较高的,因为银行净息差稳定的基础是短端利率的下调。我们目前没有看到利率的立即下调,其实是因为政策的目的是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因此政策可能会有一个逐步下调的节奏,但目前预期已经比较明确了。

卜学欢:债券市场其实已经有一定提前反应。目前三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5%左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在本次下调之后将降至1.5%,说明市场定价可能已经走在前面了。不过,按照目前短端国债的定价水平,可能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1.5%的水平还是偏高的,市场也期待是不是汇率压力进一步缓解之后,可能会进一步降到1%左右。短期来看,随着存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投资者对于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偏稳健投资渠道可能会有更多需求。中长期来看,我们也是不悲观的,因为我们的整体利率体系是相对固定的,存款利率会继续往下走,债券利率也不会有很大上行压力,即便政策的出台会给债市带来一些阶段性调整压力,但调整的幅度可能也不会很大。长期利率还是取决于实体融资需求和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情况。

$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OTCFUND|163415)$

$兴全沪深300指数(LOF)A(OTCFUND|163407)$

$兴全沪深300指数(LOF)C(OTCFUND|007230)$

$兴全社会责任混合(OTCFUND|340007)$

风险提示:本文为投资者教育资料,仅用于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多角度的投资者教育素材,非营销材料,亦非对某只证券或证券市场所做的推荐、介绍或预测。本文内容不应被依赖视作预测、研究或投资建议,也不应该被视为购买、出售任何证券或采用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投资须谨慎。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根据自身的风险评级选择相应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收益具有波动性,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