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为何调整?
临近2024年末,A股波动加大,很多投资者的持仓体验就像“过山车”一样反复横跳。近期市场为何调整呢?
1、外部冲击是本轮市场调整的直接原因,特朗普交易的“升级”,一方面直接冲击了市场风险偏好,另一方面也给国内“基本面弱稳、流动性充裕”局面带来了挑战;
2、前期表现亮眼的板块轮动加快,市场缺乏大容量题材热点接力上涨;
3、市场情绪近期偏弱,活跃资金避险情绪升温。
当市场遇到阶段性的调整,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
一、减少追涨杀跌,注意投资节奏
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容易在市场下跌初期选择格局,等到市场连续下跌心里受不了了,选择清仓止损。结果市场偏偏在我们卖出后就反弹。但是等我们又追进去后,市场又开始调整...循环往复。有人调侃“主力是不是盯着我们的账户在操作?”
为什么我们会普遍出现这样的操作呢?因为“追涨杀跌”是我们心理的本能,简而言之,很多时候我们的买入卖出,是为了自己内心的舒服,遵从了内心的“贪婪”与“恐慌”。但现实是,基于这种人性本能而做出的交易决策,结果往往与心理预期背道而驰。
我们不禁再次想到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经典名言: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慌。
面对当下情况,如果投资者忍受不了市场的震荡和煎熬,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慌与纠结,选择赎回,在市场较低的位置离场,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会与未来市场反转之后的机会擦肩而过了。市场多数时间都是在震荡,而真正上涨到来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市场亢奋的高点,投资者往往热情高涨,在市场不断上涨中疯狂追涨。而真正到了底部的区域,由于受到恐慌情绪影响而割肉卖出,从而错失后市的反弹或反转机会。
二、坚持定投,减少内耗
多数人投资会遵循本能的人性,也就是“追涨杀跌”,要想克服“追涨杀跌”的习惯,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设置一个买入卖出规则,自己执行就好,从而规避投资过程中对人性的各种考验。定投就是这样一种可攻可守的“懒人投资法”。
定投的好处不少,首先,定期、定额的成本投入,不会占用太大的精力,也有助于培养更好的投资习惯,有效减少情绪内耗;其次,如果担心涨涨跌跌中难以把握到投资的低点,可以通过定投来弱化择时,熨平投资的波动。有人说,定投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投资方式。
从定投的效果来看,以历史投资沪深300指数为例,从2008年1月10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期间选取几个代表性阶段,每月定投1000元,与一次性投资对比,可以得出结论:(1)大部分情况下,定投相较于一次性投资更有优势。(2)单边上涨情况下,定投虽不如一次性投资,但由于无法预料后市走势,投资者容易因为犹豫不决而错失入市机遇,选择定投则无需纠结。
沪深300历史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模拟测试方式为月定投,每月定投1000元,每个区间的起始日为定投首次扣款日。定投收益率公式为:定投收益率=期间持有基金的资产净值 / 累计投入的金额 – 1。2008年1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区间一次性投资收益为-27.19%,区间定投总收益为-0.22%,复合年平均收益率为-0.06%。注:以上测算仅作示例。不作为收益保证或投资建议。所引用指数在特定期间的收益率表现不能代表我公司旗下基金现在或未来的收益表现。
三、资产配置,对冲风险
克服内心的惯性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对于比较难“管住手”的投资者,通过资产配置降低总体资产风险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我们可以先通过权益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这几个大类把家庭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在保证日常流动性的前提下,让手里的资产在“债市”和“股市”之间形成资产组合。
下一步,在权益基金中也做好不同风格的配置,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例如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宽基“核心资产”中,例如近期火热的鹏华中证A500指数(A类:022665/ C类:022666),另一部分投资于科技等成长板块的产品中。例如鹏华科创100ETF联接C(019862),无论板块如何轮动,我们的收益和风险都会相对平衡一些,这样也能让大家更加长期、舒适地留在市场里,最终熬过寒冬,迎来春暖花开。
四、风险匹配,仓位控制
投资过程中,心态至关重要。我们很多时候拿不住,往往都是因为仓位太重,抱着“搏一搏”的心态。这样反而会让操作变形,和最初的目的南辕北辙。
因此,我们应当检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能够匹配目前的市场波动。如果每天都沉浸在“又跌了,我到底要不要赎回”的焦虑情绪中,我们就需要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基金投资配比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毕竟,投资的本质是实现资产长期稳健增值,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不要让它成为影响大家心情的“罪魁祸首”。当然,也只有在风险匹配的情况下,基金才能拿得久,最终实现穿越牛熊的回报。
最后,市场变化莫测,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敬畏市场,理性看待每次变化,合理控制自己的预期,不要被短期市场的调整扰乱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在基金投资之路上走得更久更远。